•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职业教育适应性评价的现实难题及破解策略分析

陈玉
  
富网媒体号
2024年89期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邢台 054000

摘  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适应性,不仅是党和国家总结职业教育模式、评价职业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也是实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目标的重要保证。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适应性评价面临评价主体的独特性、评价内容的片面性、评价方式的独特性等现实挑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教育、轻实践”的理念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所以,为有效解决职业教育适应性评价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激发评价主体的积极性,全面优化评价内容,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等。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适应性考核问题,从而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适应性评价;现实难题;策略

教育评价是一种旨在确定教育成果是否符合社会进步和个人需求的实践。它不仅关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与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密切相关。在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和现代化的巨大压力下,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适应性评估被认为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评估教育教学效果及其积极影响的重要工具。

一、职业教育社会适应性评价的现实难题

(一)评价主体单一,未能关注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

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适应性评估主要采取政府评估和职业学校自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但专业评估机构、行业公司、学术协会等第三方评估主体之间存在差异,导致了职业教育适应性评估体系的碎片化以及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由于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要求不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很难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

(二)评价内容片面,未能建构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

虽然目前职业教育适应性评价明确了职业教育与其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关系,但这种评价方法仍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目前,关于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能否满足社会需求以及如何促进社会发展,而较少关注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和机制。现行适应性评价标准主要关注职业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契合度,而关于职业教育如何有效引导和塑造社会多个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导致目前职业教育适应性评估的内容还不够全面。

(三)评价方法简单,未能解决评价同质化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职业教育适应性指标体系。此外,传统的职业教育适应性评估方法,如优先排序、分级识别的终结性评估方法、注重结果导向、注重结果静态表达等,导致评价结果同质化比较严重,并影响适应性评价的效果。

二、破解职业教育社会适应性评价难题的应对策略

(一)调动评价主体的积极性,解决“谁来进行评价”的问题

首先,构建以政府为中心、学校为辅助的内部考核体系。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政府在职业教育规划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注重职业教育的类型和定位。同时,要运用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机制,进一步强化和优化其职能。确保职业教育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其次,完善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体系。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选择适当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适当的评估方法、建立适当的监督机制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多年来,第三方机构参与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职业教育在管理、运行和评估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激活职业学校的活力。因此,为解决企业和用人单位考核动力不足的问题,政府和职业学校应考虑购买相关服务。同时,第三方评级机构需要进一步强化内部架构,提高评级工作效率。

(二)全面优化评价内容,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

首先,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必须不断适应产业转型和现代化,为经济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将对传统职业教育提出巨大挑战,这要求职业教育做出适当调整,以满足时代不断发展的需求。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的挑战,职业教育要紧密结合产业需求,优化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对职业教育中的个人成长进行深入评估。教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逐渐成为塑造社会的主要驱动力,而不仅仅是社会的“顺从”和“回应”。显然,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不仅在于满足社会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自我调整,加强自身内涵建设,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灵活运用评价方法,解决“如何开展评价”的问题

首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紧密结合。定性评价是指对一定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或现象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评价。定量评价是指评价主体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对评价对象的结果进行定量评价。因此,定量评估更加客观、科学。与定性评价相比,定量评价虽然可以与评价指标进行比较,但其可以用更精确的数据来描述和评价评价对象的属性。然而,定量评价受变量选择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难以准确捕捉评价对象的独特属性,而定性评价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缺点。其次,进行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时,应追求动态、统一的效果。为避免单纯依靠结果评价导致评价过程过于简单化,职业教育适应性评价应采用以结果为中心的过程评价方法,这意味着经验的积累和绩效是质量评估的关键指标,同时也必须关注教育过程的不断成长及其对教育的宝贵贡献。

结语

总之,适应性评估不仅关注如何通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来提高人才形成质量,还需要深刻理解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逻辑。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职业教育做出适当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需求。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时代的进步和变化相结合,摒弃功利思维,彻底重建评价体系,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适应性,从而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雪平,贺斌.新时代职业教育适应性评价的现实难题及破解策略[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4,38(03):323-327.

[2]董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赵志群:让学习者“学会工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J].在线学习,2024,(Z1):26-29.

[3]曾升科,李晗,胡希冀.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06):58-6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