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效果

赵亚楠 杨小梅
  
富网媒体号
2024年94期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 1 753000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石炭井医院2 753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2023年1月-2024年2月,选择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对象,经抽签法分组,是对照组(常规性护理,n=30例)、观察组(综合性护理,n=30例)。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实施综合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性护理;综合性护理;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严重心脏疾病,因冠脉闭塞导致心肌血流受阻,令心肌组织持续缺血缺氧,出现部分坏死[1]。患者发病后有持续、剧烈疼痛症状和发热症状,部分患者病情严重,同时存在严重并发症,有一定概率死亡[2]。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是该病常用治疗方案,创伤微小,恢复速度快[3]。但患者身体状态不佳,故手术效果不稳定,容易发生并发症,影响手术安全性。为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需做好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此次研究着重分析综合性护理的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3年1月-2024年2月,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研究,通过抽签法分组,有两组,各有30例。对照组:男、女各18例、12例,年龄38-68岁(53.37±5.42)岁,心功能I级、Ⅱ级各20例、10例。观察组:男、女各16例、14例,年龄39-68岁(53.78±5.47)岁,心功能I级、Ⅱ级各18例、12例。对两组资料实施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性护理:基于诊断结果及介入术后康复需求,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密切监测血压及心率等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术后指导患者体位、饮食、运动,让患者健康生活,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先兆,及时处理。

观察组,综合性护理:(1)全面评估:明确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掌握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术后护理需求,基于实际情况拟定个体化护理方案。(2)健康指导: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向患者普及介入术的同时,提高患者对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认知水平,尤其是发生原因、症状表现、防治措施等,鼓励患者参与到并发症防治中,尽早发现、处理并发症。(3)心理护理:告知患者不良心理对心脏功能恢复的不良影响,强调介入术优势的同时,传授心理护理技能,让患者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愉悦自身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在情况准许时,举办同伴活动,让患者和康复理想病例(即将出院或是回院复查)沟通交流,分享术后康复经验,提高患者认知的同时,减轻术后康复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术后康复信心。(4)运动指导:术后1d,以床上运动为主,包含四肢被动、主动运动,重点活动肘关节及膝关节,一次运动15min,一天2次;术后辅助患者定时更换体位,传授技能,让患者温柔、迅速完成翻身活动,预防压力性损伤。术后2d,辅助患者在床上坐起,开展四肢主动运动、腕关节及踝关节阻抗运动,一次15min,一天3次;指导患者自行在病床上完成洗漱、进餐等生活活动,还需掌握床上大小便技能。术后3d,让患者在床边坐立,下肢自然垂下,持续5min,若无头晕及乏力等不适,则尝试床边站立,一天2-3次。术后4d,辅助患者下床,尝试扶墙行走,一次15min,一天2-3次。术后5d,让患者尝试独立行走,在科室走廊进行,在护士、家属陪同下进行,一次步行200m,并让患者尝试上下楼梯,一天2-3次,一次20min。术后6-7d,让患者尝试室外独立行走,若身体状态允许,还可进行广场舞与太极拳等多种有氧运动。

1.3观察指标

两组并发症率(穿刺部位血肿、低血压、恶性心律失常、冠脉痉挛)、护理满意度(经满意度调查问卷采集,0-10分不满意、11-15分一般满意、16-20分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6.0软件比较分析。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率 见表一。

2.2两组护理满意度 见表二。

3·讨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治疗措施之一,可迅速恢复心肌灌注[4]。该治疗存在创伤微小、短时间内迅速改善疾病症状体征等优势,但患者术后依然有缺血、冠脉狭窄等风险,有一定概率妨碍心脏功能恢复,还可诱发各种并发症[5]。若能做好术后护理,无疑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心脏功能恢复。以往实施常规性护理,但强调术后卧床、减轻心脏负担、后续治疗等,并未识别患者的个体需求,也无预见性措施主动防治术后并发症,故护理效果一般。综合性护理强调以人为本,要求贯彻常规性护理的同时,基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术后康复需求,提供相应护理措施,保证护理的科学性及有效性[6]。综合性护理要求辅助患者治疗的同时,主动解决患者的认知问题、心理问题,结合患者身体状态实施个体化康复方案,督促患者循序渐进恢复心脏功能,改善预后情况。

综上可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综合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方小路,王盼盼,王玉荣. 积极心理暗示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22,30(1):89-91,97.

[2] 付兰琴. 同伴支持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护理中对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预后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23,27(24):77-79.

[3] 沈丽,苏严琳,吴晨. 用户决策行为分析模型的护理管理模式用于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后的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4):150-152.

[4] 侯芳华. 导管室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关键时间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21):91-92,9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