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态势分析法的冠心病PCI术后心脏康复训练中认知行为干预策略的构建及应用
摘要:目的: 基于态势分析法(SWOT)构建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康复训练中认知行为干预策略,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我院行PCI后接受心脏康复训练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组织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观察对比两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脏康复障碍量表(CRBS)、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观察组干预后CRB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S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DS、S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NYHA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SWOT构建冠心病PCI患者康复训练中认知行为干预策略能有效提升患者心脏康复训练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心脏康复效果。
关键词:态势分析法;冠心病;PCI;心脏康复;认知行为干预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短期死亡率及致残率[2]。PCI术后需要进行心脏康复训练以提高远期预后,但目前冠心病PCI患者心脏康复训练依从性非常低[3]。因此,如何提高冠心病PCI患者在 心脏康复训练过程中的依从性,对提升心脏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态势分析法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冠心病PCI术后心脏康复训练中认知行为干预策略,并观察其应用效果,评价其可行性及有效性,为冠心病PCI患者心脏康复训练中认知行为干预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我院行PCI后接受心脏康复训练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女12例,男18例,年龄46-69岁,平均(55.42±4.21)岁;学历:大专以下13例,大专以上(包含大专)7例;病程: 2-10年,平均(5.21±1.02)年。观察组女13例,男17例,年龄45-70岁,平均(55.35±4.19)岁,学历:大专以下14例,大专以上(包含大专)6例,病程 2-10年,平均(5.43±1.18)年。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年龄18-70岁;(2)均确诊为冠心病并初次接受PCI治疗,且手术操作成功者;(3)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指南”中规定低风险患者;(4)心
脏起搏器植入者;(5) 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者;(2)残疾、肢体功能障碍者;(3)读写听功能障碍者;(4)合并其他严重慢性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者。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治疗,PCI术后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术后7d按照心脏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康复训练。
对照组:心脏康复训练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给常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在院内进行心脏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SWOT的认知行为干预。(1)基于SWOT的认知行为干预策略的构建:采用SWOT分析对冠心病PCI患者在心脏康复训练中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因素进行罗列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冠心病PCI术后心脏康复训练中认知行为干预策略。(2)认知行为干预策略:1认知干预:开展与患者的交流会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需求及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根据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需求及心理状态给予个性化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冠心病的疾病认知水平及了解PCI术后心脏康复锻炼的重要性;2心理干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了解其真实的心理状态,对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担忧等负性情绪进行疏导,解答其疑问,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心脏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信心;3行为干预:根据患者的情况及身体状况,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渐进式心脏康复训练;4质量评估: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宣教,嘱其出院后按制定的康复运动方案进行康复训练,每周通过电话及微信等方式随访评估患者心脏康复训练情况,并对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两组术后均进行3个月的心脏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脏康复训练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焦虑抑郁情绪及心脏康复效果。(1)训练依从性:采用心脏康复障碍量表(the Cardiac Rehabilitation Barriers Scale,CRBS)评价患者心脏康复训练依从性,CRBS共21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康复依从性越差[4]。(2)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elf-management scale, CSMS)评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CSMS共包含7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5]。(3)焦虑抑郁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绪。SDS共包含 20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情绪越严重;SAS共包含20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情绪越严重[6]。(4)心脏康复效果: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American New York heart academy NYHA)心功能分级评价患者心脏功能,共分为Ⅰ-Ⅳ级,分级越高,心脏功能越差。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等级资料分别以()、n表示,以 t、z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CRBS、CSMS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CRBS、CSM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CRB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CSM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CRB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CS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SDS、S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DS、SAS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2.3 两组干预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
两组干预前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NYHA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3.
3讨论
临床研究证实PCI术后进行有效的心脏康复训练,能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7]。PCI术后心脏康复训练主要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院内康复期,目的是促进患者早期心脏功能的恢复。第二阶段为院外早期康复,目的是降低患者病情复发和恶化的风险。第三阶段是院外长期康复期,目的是持续保持患者运动机能使其能更好地回归生活。宋丽萍等[8]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 PCI 术后积极开展Ⅰ期康复训练效果显著。陈娆等[9]研究发现,冠心病 PCI 术后采用早期新型心脏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术后心功能并促进预后恢复。龙腾等[10]报道证实,冠心病 PCI 术后早期身心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冠心病PCI患者心脏康复训练依从性低与其疾病认知水平低,健康信念差,心理负担重,运动恐惧等认知行为有关[11]。因此,给予有效的认知行为干预是提升冠心病PCI患者心脏康复训练依从性,提升心脏康复效果,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认知行为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等措施,改变患者对人、物、事件等看法,纠正错误认知,同时结合有益行为训练,改变个体心理、行为,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及改善预后[12]。本文采用SWOT分析对冠心病PCI患者在心脏康复训练中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因素进行罗列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冠心病PCI术后心脏康复训练中认知行为干预策略。优势:冠心病PCI患者术后病情稳定,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康复训练,康复意愿强;医院条件、设备齐全、医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高。劣势:冠心病PCI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对疾病及心脏康复训练的认知水平低,可能合并基础疾病;心脏康复训练条件不便、经济负担重、心理负担重、恐动。机会:冠心病PCI患者通过心脏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认知行为干预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越来越得到临床的关注;患者及其家属具有较强的康复意愿,但缺乏专业的指导,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康复训练依从性。挑战:针对冠心病PCI患者心脏康复训练中的行为干预措施的研究报道较少,缺乏其循证医学证据,并且尚未形成可靠方案[13]。
本研究观察了基于SWOT的认知行为干预对PCI患者心脏康复训练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焦虑抑郁情绪及心脏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CRBS评分低于对照组,CSMS评分高于对照组,SDS、SAS低于对照组,提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训练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这是因为基于SWOT的认知行为干预,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详细了解了患者病情、认知水平、心理状态及需要,并给予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及康复指导,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不良情绪,树立了康复信心,从而提升训练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14]。观察组干预后NYHA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提示认知行为干预能提升患者的心脏康复效果,这与患者心脏康复训练依从性有关,良好的训练依从性是心脏康复的基础。
综上所述,基于SWOT构建冠心病PCI患者康复训练中认知行为干预策略能有效提升患者心脏康复训练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心脏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1,40(09):885-889.
[2]宁采亭,丁胜华,仵淑娟.冠心病PCI术后康复训练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2,20(02):113-115.
[3] 汪雅静,贾会英,王广宁,等. 高强度间歇运动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1):3190-3194.
[4] 王伟,邓倩,徐亚运. 5E康复护理模式在冠心病行PCI术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7):81-84.
[5] 陈颖,王琎,张萌,等. IMB理论导向下渐进式心脏康复训练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影响[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3,32(5):464-468.
[6] 康爱民,闫艳. 基于CITF的护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患者心理弹性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18):2732-2738.
[7] 张季红,尹自芳. 基于德尔菲法的MDT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空军航空医学,2023,40(4):351-355.
[8] 宋丽萍,汪晓艳.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进行Ⅰ期心脏康复的效果[J].安徽医学,2018,39(7):838-840.
[9] 陈娆,唐坤,刘小红,等.早期新型心脏康复模式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运动耐量和预后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43(6):893-895.
[10] 龙腾,龙专,周骞,等.太极拳联合有氧踏车对冠心病患者 PCI 术后身心康复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1 (8):1290-1296.
[11] 黄丹丹.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脏康复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7):163-165.
[12] 邹全,张丽萍. 心脏康复训练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应用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5):54-56.
[13] 贾晓辉. 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影响[D]. 河南:郑州大学,2021.
[14] 郝春颖,杜健,王雪,等. 认知行为干预结合预防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PCI后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0(11):843-846.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健委科技计划:20231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