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四位一体目标的普通高校羽毛球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蔡英梅 王立威 吕旭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00期
河北保定 071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创新课程研究经过6年多实践、反思、整合、融合和再反思与实践,有了现有的创新成果:在目标层面有“四位一体目标”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高阶引领;在课程内容层面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课程思政”内容重组与重构;在实施层面有“教会”、“勤练”、“常赛”、“学、练、赛、评”和强化体能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整合与融合的创新;在羽毛球课程学业评价维度有“知识、能力、行为、健康”可操作性系统化评价指标。实现从目标到内容,再到实施与评价的全面而系统的改革创新,提出了要树立“以学定教”的观念,受到业界的好评,具有良好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普通高校;学校体育;羽毛球;教学创新

普通高校学校体育教学中,羽毛球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学生青睐的一门课程,但是多年来,羽毛球课程一成不变的重技能、轻竞技等问题意志困扰着羽毛球课程教学。笔者及团队反思传统羽毛球课堂的诸多痛点,着手实践怎样才能让自己热衷,又趣味性、锻炼性十足的羽毛球课程吸引和改变更多大学生的体育参与。经过教研反思,羽毛球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与重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又总结和创新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让羽毛球课程教学创新成果得到推广与应用。

一、羽毛球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在普通高校,羽毛球课程是通识通修课程的热门选修课程之一,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课程目标不能体现时代特征和要求,尤其是德育目标虽然有目标,但是无内容、无途径、少方法。

2、结构化内容教学体系缺乏系统和连贯、逻辑混乱脱节,只重“技术”,轻“教育”,轻“竞技”,教育理念错误。造成学生上完羽毛球课程,只会技术,不会比赛,不能比赛,不懂裁判法和竞赛规程。

3、教学过程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不能体现运动技能习得规律,尤其是“以教定学”观念深固,使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难以体会羽毛球运动的乐趣,教师也会感到教着吃力,教学效果欠佳。

4、课程评价方式单一,只对运动技术、体质健康等某一方面进行评价。

二、羽毛球课程创新成果与教学成效实证研究

(一)教学理念具有时代意义

1、理念创新

(1)站位“四位一体”改革目标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指示,明确了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即“四位一体目标”,之后相关文件相继制定出台。本课程目标中强调“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明确了新时代《大学体育-羽毛球》课程教学目标的改革方向,起始点与落脚点都指向青少年学生,在课程教学目标层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关于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的相关文件

(2)“体教融合”

重要讲话精神和一系列文件的制定表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一轮浪潮已经来临,“体教融合”是明显的理念革新,“竞技体育回归大教育,教育要强化体育”观点得到广泛认可,形成了“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体教融合”3条主线。以“大思政观”和“大教育观”为背景,让《大学体育-羽毛球》课程重回竞技体育本质属性,把握“三全育人”的教学实践,提倡“教会”、“勤练”、“常赛”,“以教定学”观念转变为“以学定教”。

(3)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为中心

就目前我国体育事业和学校体育发展状况看,健康行为、运动能力、体育品德3个核心素养反映了国家意志,凝练了体育学科特点,体现了党和国家塑造学生体育素养的新要求,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先进性、方向性和科学性。坚持健康第一思想,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素养形成并重,突出强调学校体育教学的服务属性,具备鲜明的新时代烙印、极高的前瞻性和示范性。

2、创新成效

(1)解决了教师怎么教和学生如何学的关键问题;

(2)带来了课堂革命和学习革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二)教学内容重组与重构

《大学体育-羽毛球》课程内容的结构在纵向上表现为内容的衔接程度,在横向上表现为学年、学期至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与时间设置。提出:依据运动技能习得规律,在课程内容上要充分把握基础知识、击球技术、战术、步法、竞赛与执裁的“纵向衔接”,消除羽毛球教学长期存在的技术内容繁多而浅尝辄止、缺乏系统性、脱节现象,组织开展系统连贯、逻辑清晰的结构化课程内容体系,纠正只重“技术”轻“健康”的错误教育理念。提倡“体育”与“健康”并重;“理论”与“技术”并行;“知识”与“教育”并进;“育体”与“立德”同行。

新的课程内容强化了新时代学校体育服务属性和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了《中办国办意见》“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推动青少年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协调发展”总体思路,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如上图,亮点有3:

1、增加体育理论知识和专项理论知识教学时数,注意将科学锻炼方法和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并贯穿到每堂课;

2、实现“教会、勤练、常赛”,增加体能模块。遵循体育技能习得规律和动作发展学原理,两个击球技术的学习之间穿插步法、规则和战术的学习,让击球技术有一个了解、掌握、提高、应用、再提高的过程,做到“教会”与“勤练”的同时,强调“常赛”的羽毛球项目竞技体育属性,保持充足的体能练习时间和运动强度,逐级递进地安排竞赛与执裁;

3、课程思政目标得到实现。每节课都有思政内容教学,塑造学生体育精神、培养学生比赛气质、体现责任担当、社会适应的健康行为和团结协助、勇于拼搏的优良品格。

(三)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发展需要

1、“以教定学”转向“以学定教”

羽毛球课程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以教定学”观念转向“以学定教”,以往都是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什么、教多少,是在“教教材”,这种观念传统,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需求等难以得到满足。当“以教定学”转向“以学定教”以后,相当于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是基于学情去选择内容、确定教法、合理评价等,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亦即以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成效为中心,更加重视学情。

2、“教会、勤练、常赛”教学模式

基于“四位一体目标”,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体教融合,改变以往羽毛球教学仅仅围绕“教会”和“勤练”现状,《大学体育-羽毛球》传承和融合了运动能力习得的基本规律,把“教会”、“勤练”、“常赛”作为体育教学思路方式的基本业态,提出班班赛、周周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学练结合,“学、练、赛、评”一体化。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等体育精神和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熟练运用羽毛球技战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展现了学生的体育天赋与特长,最终养成终身体育观念。

(四)多种教学方法、形式与手段创新,助力因材施教

1、教学方法创新

(1)阶梯递进教学法

(2)分组互助教学法

将教学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完成教学和比赛任务。课外互相帮助和监督学练,课上互相抛练多球,提高技能,比赛中勇于承担重任,赢得荣誉。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赶帮超带,形成良性的“学练赛”氛围。

(3)组合练习与循环练习法

依据羽毛球课程技术群和技术相关性,自主研发和创设了组合练习与循环练习法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球练习,重复循环练习某一技术动作或者某一技术群技术动作,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这样学生能更快掌握某一动作或者某一技术群动作。

(4)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教学法

羽毛球课程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主要通过超星学习通、QQ群等进行体育理论、课程思政、羽毛球专项理论的教学,主要采用学生自学、讨论、答疑等多种形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式、启发式教学,尤其在课程思政理论教学时,采用榜样案例进行教学;通过超星学习通、QQ群等进行课堂翻转,让学生课下先自学技战术和竞赛规则等,课堂上进行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启发、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形式创新

(1)生讲生评式教学法

生讲生评是一种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为目的的复述式或扩展式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分组,随机选择学生讲解动作要领、注意事项、学习心得等,单打比赛执裁的同时对参赛队员进行击球技术的评定等,从学习成果与学习深度两方面相互评价,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学生讲授和学生互评,强化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深度。

(2)分组探究式教学法

学生分组进行多球练习,围绕组合练习内容展开协作式设计与实践,研讨技术动作要领与重难点;团体比赛时,审时度势,分析对手,制定致胜的出场顺序,赢得比赛等。通过这种教法,促进学生团队协作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榜样教学法

通过网络手段和学习平台等媒介介绍“女排精神”、林丹以及历届国家羽毛球队队员的荣誉与事迹,在学有榜样中点亮价值,培养学生奋勇拼博、不抛弃、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和家国情怀。

(4)案例教学法

教师在学习通、QQ群等传送经典比赛、技术动作视频作为案例课上讲解,或者课上现场讲解学生的比赛、技术动作等,让学生对所学、所教内容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和概念,便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创新

1、建立“知、能、行、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羽毛球课程创新强调终端评价与反馈,开展多元评价方式,建立“知识、能力、行为、健康”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增进评价方式便捷性、评价结果精准性,引入人工智能。着重在“改进知识评价”“完善行为评价”“突出能力评价”“强化健康评价”4方面做了改革与创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改进知识评价”主要考评学生对健康教育知识、体育文化知识与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总称理论知识考试);“突出能力评价”体能模块与羽毛球模块的考评相结合,注重评价学生运用体育知识的能力及比赛与执裁能力,强化了比赛是检验学生“学会”、“勤练”效果的重要途径;“完善行为评价”体育品德与健康行为评价原则相联系,鼓励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施菜单式、可转化的体育作业制度,实现对日常锻炼的过程性评价,特别强调在比赛过程中展现运动能力和比赛气质,塑造体育精神,体现责任担当、社会适应的健康行为和关节协作、勇于拼搏的优良品格。总之四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羽毛球课程目标和3个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相对应,目的是检验学生能否实现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从而完善羽毛球教学评价的目标导向。

2、成效与实证

通过改革与创新羽毛球课程评价体系,学生一开始上课就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如何学才能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掌握怎么样的技能,明显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改善了体能,提高了羽毛球技战术的运用能力、竞赛能力和执裁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优秀品格,使学生完成从羽毛球“菜鸟”向“大碗”的质变。

三、羽毛球课程创新成果反思与推广

《大学体育-羽毛球》课程创新过程历时8年,在不断反思和研讨中创新教学理念、重组与重构课程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新模式、寻觅教学新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完成了既定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成效,不少学生不光参与课上的比赛与执裁,还积极参与系、院、校的羽毛球比赛与执裁,成为体育骨干,甚至参与市域以上级别比赛和执裁,考取国家羽毛球裁判员证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证,毕业后仍然活跃在各个地区和各系统组织的羽毛球比赛的赛场上,让羽毛球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 (2018-09-10)[2021-07-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

[2]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EB/OL].(2020-09-21)[2021-07-20].http://www.moe.gov.cn/jyb_xxgk/ moe_1777/moe_1779/202009/t20200922_489794.html.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15)[2021-07-20].http://www.moe. 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5_494794.html.

[4]教育部办公厅.《<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EB/OL].(2021-06-23)[2021-07-22].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 gzdt/s5987/202107/t20210722_546095.html.

[5]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2021-07-25].http://www.gov.cn/xinwen/2016-10/25/content_ 5124174.htm.

[6]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EB/OL].(2019-10-24)[2021-07-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7049/20 1911/t20191107_407332.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综述.[EB/OL].(2014-07-20)[2020-12-15].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 _2069/s7861/s8218/s8219/201407/t20140728_172387.html.

[8]毛振明,杨多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学校体育改革施策(一)—目标: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2):5-10.

[9]于素梅.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旨趣与建构[J].教育研究,2019(12):51-58.

项目编号:SQ2022148,项目名称: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新目标与体育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来源: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