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跨学科融合的技术与工程在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郑龙珠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07期
松阳县民族中学 3234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教育领域中实施跨学科融合的技术与工程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实践策略。分析了跨学科融合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积极作用。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技术与工程素养。

关键词:跨学科融合;技术与工程;科学教学

引言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世界中,跨学科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跨学科融合的技术与工程科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领域,其与不同学科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视野和更深入的理解。本文将探索基于跨学科融合的技术与工程科学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一、跨学科融合的教育意义

1.1 跨学科融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跨学科融合的教育模式突破了传统学科间的限制,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仅要学习各自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跨学科问题。例如,在技术与工程科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和科学原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设计背后的逻辑和原理。同时,跨学科学习还鼓励学生发展沟通、协作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技能,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通过跨学科项目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这些技能,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技术与工程科学教学的定位

技术与工程科学教学在跨学科融合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这些课程通常涉及科学原理的应用、创新设计、问题解决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和探索的平台。在跨学科的背景下,技术与工程科学教学不再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学科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融合不仅拓宽了技术与工程科学教学的应用范围,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通过跨学科的整合,技术与工程科学教学能够更好地反映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知识的全面认识。

1.3 跨学科融合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跨学科融合的教育模式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在跨学科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被鼓励跳出思维定势,从多学科角度审视问题,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跨学科项目,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学会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创新设计和问题解决。此外,跨学科学习还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使他们能够在面对新问题时,快速地进行知识迁移和创新应用。

二、技术与工程在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2.1 科学与技术工程的融合教学策略

科学与技术工程的融合是跨学科教学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这种融合策略强调将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例如,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桥梁建设项目,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物理学中的力和结构原理,还要学习如何应用这些原理进行工程设计。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实验室和现场考察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同时鼓励他们进行科学探究和技术创新。

2.2 科学与技术工程的结合途径

科学与技术工程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理解技术对社会影响的视角。在这种结合途径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技术发展背后的科学问题。例如,在讨论一项新技术的应用时,学生需要考虑它对环境的潜在影响。通过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和辩论等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技术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历史和文学中的技术元素,让学生了解技术进步如何塑造人类历史和文化。

2.3 科学与技术工程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

科学与技术工程的融合开辟了创新教学模式的新路径。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鼓励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进行工程设计,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例如,通过科学的设计项目,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将科学原理应用于技术产品的设计中,创造出既实用、美观的解决方案。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媒体和计算机图形学等工具,引导学生探索科学与技术的交叉领域,如数字艺术、动画制作和游戏设计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科学体验,也提高了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

三、技术与工程在科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与挑战

3.1跨学科整合

整合方法可以从主题式学习开始,选择具有跨学科性质的主题,如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这些主题自然地连接了科学、技术、社会学和艺术等多个领域。课程设计者需要精心策划,确保课程内容、学习活动和评估方式都能够促进学生在不同学科间的知识和技能迁移。此外,设计者还应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点,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提高学习的吸引力和相关性。

如引导教师实施一项跨学科融合的技术与工程项目化学习,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将科学、数学、语言艺术和社会学习等多个学科领域相结合。例如,在研究可再生能源的单元中,科学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太阳能和风能的原理,数学教师则教授与之相关的计算和数据分析技能,语言艺术教师则帮助学生撰写有关能源利用的论文和报告。该课程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平衡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如何确保学生能够在跨学科学习中获得深度理解。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教师团队采用了协作备课和教学的方法,共同设计课程活动,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知识应用。此外,学校还提供了专业发展机会,帮助教师提升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和信心。通过这种跨学科融合课程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多学科知识,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2 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的优化配置

教育者需要确保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来支持技术与工程在科学中的应用,跨学科学习,这包括最新的教科书、在线数据库、实验室设备和数字工具等。这些资源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支持他们在不同学科领域的深入学习。其次,教学环境的设计也应促进跨学科学习,例如,创建多功能的教室,配备必要的技术设备,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项目式学习。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社区、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实践机会。

3.3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跨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专业发展可以通过参与研讨会、工作坊和在线课程等方式来实现,重点在于提高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理念的理解,以及他们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估方面的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更多互动式和学生中心的教学策略,如探究学习、项目式学习和协作学习等。这些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跨学科课程的特点,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结论

跨学科融合的技术与工程在科学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平台,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与技术、社会人文、艺术等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但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资源配置和教师培训,可以有效推动跨学科融合的技术与工程科学课堂教学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有艺,易壮鹏,韩艳,等.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中的创新元素[J].科教文汇,2024,(11):77-80.

[2]柯丽珊.新工科背景下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基础课程跨学科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探索,2024,(03):124-128.

[3]刘鹏,毛卫国,杨现锋.新工科背景下“先进陶瓷与智能制造”跨学科课程群构建[J].科技风,2024,(16):94-96.

[4]姚霞.基于项目的初中科学跨学科学习设计策略——以“绣球花的调色之旅”一课为例[J].现代教学,2024,(Z3):65-66.

[5]于伟.基于STEM理念的初中科学教学设计[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4,41(05):42-4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