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数字化赋能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高质量课堂教学策略

刘然
  
富网媒体号
2024年97期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小学 北京 100039

摘要:数字化致力于推进社会数据化、个体信息化,打造智慧高效的社会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延展也越来越成为学界焦点,结合数字化研究思政教育的转型升级必然是重中之重。将数字化引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助力高质量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从几方面阐述了数字化赋能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高质量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字化 道德与法治 课堂

数字化最初以革新性技术的样态出现在全球视野之中,它致力于推进社会数据化、个体信息化,打造智慧高效的社会生活。随着人文社科地位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延展也越来越成为学界焦点,结合数字化研究思政教育的转型升级必然是重中之重。将数字化引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助力高质量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具体的执教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将数字化应用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质量中呢?

一、结合教学展示,构建趣味导入环节

教学导入环节是整个教学流程中的先导性环节,基于教育功能的视角来分析,课堂导入环节的设置,能够解读为“导学”“导趣”。结合现代教育学理论分析可知,学生学习兴趣高低,决定了其学习动力的高低,而唯有学习动力充足,才能确保学生进一步配合教师的教学设计流程,全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在上述认知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其参与课堂的兴趣,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展开对应的教学工作,以此通过多模式、多渠道教学导入方式,提升教学设计应用下的授课质量。多媒体作为教学中常见的一类信息化授课工具,将其融入课前导入环节展开教学很有必要。

二、合理运用微课,凸显教学重点

应用微课展开合理的教学,可以有效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基于教学价值的视角来研究,微课这一教学工具的作用比较多样化,不仅可以推动小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对于教学重难点知识的呈现、课后复习方面,都能提供必要的支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所面临的主要教学难题,就是为学生讲解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一旦把控不到位,就容易导致小学生课堂思路偏颇,影响教学成效。

此时,为了进一步帮助小学生在课堂上抓住学习重难点,教师可以积极借助微课构建教学的展示程序,利用微课制作达成教学设计预期成效。首先,教师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总结教学重点。随后,围绕教学重点,在互联网中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及信息,用于充实微课内容。最后,微课设计完成后,利用多媒体一体化教学平台发送至学生端,学生就可以结合教师在微课中提炼的重点内容,主观上去重点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点。

三、有效进行搜索,扩充教学资源

教学效果的好坏,评估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教学资源的丰富度。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更多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够提升课堂容量,对于学生而言,也能够在实际教学中获得更优质的学习体验。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质量。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作为时代衍生出的最受瞩目的教育手段,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大力的普及和推广,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这一媒介从互联网中搜索大量的教学资源,用于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设计,提升设计教案的丰富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直接访问互联网,通过关键词的搜索实时为小学生呈现最新、最真实的学习资源,确保依托于互联网延伸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更充足的学习资料,拓展其学习视野。

四、借助实际展示,融入德育内容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构成中,德育是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后提升个人德育意识,培育德育素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充分联系小学生生活实际,提前规划教学架构。此时,重点融合生活中的德育实例,依托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为其重现生活情境,不仅能够带领小学生亲身感受美德,还能够自发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意识,促进其健康成长。

例如,在进行“我的环保小搭档”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带领小学生主动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小搭档”。为了促使小学生能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小学生提供VR 设备,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球自然资源在人类的发展中日渐匮乏的现状,尤其是森林资源的减少,导致越来越多的动植物因失去了生存空间而灭绝……

当小学生利用VR 设备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向他们提出问题:“同学们,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减少资源的浪费,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好哪些事情来保卫赖以生存的家园呢?”

此时,学生会给出诸如随手关灯、不浪费纸张、随手关闭水龙头、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等建议。面对小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可以引导不同的学生,从上述环保建议中,选择一种作为自己的“环保小搭档”,随时随地与“帮手”做好环保小事儿,最终为地球的生态环保贡献一份渺小但坚实的力量,以此提升小学生的环保自豪感和自觉意识。

五、转变学习方式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无论使用何种教学资源, 其共同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有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课堂上真正的 、深度的学习能够发生。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学生线上分享各自的观点, 形成小组结论,完成各自的研究报告并进行课堂互动,还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分享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通过完成驱动型任务实现个性化学习以及社会化参与。学生不再只是资源的学习者,更是资源的设计者、创造者和同伴学习的指导者。

六、AI技术的使用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能够积极、主动、 创造性地学习。同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可以创建较为贴合实际生活的案例模型,让教学更直观、生动。这样的教学创新还体现在课程形式方面,可以根据学生个体情况,设计相关的课堂小游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难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使宏大的主题能够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同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可以创建较为贴合实际生活的案例模型,让教学 更直观、生动。这样的教学创新还体现在课程形 式方面,可以根据学生个体情况,设计相关的课堂小游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