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习近平正定时期“半城郊型”发展观对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的启示研究

李晨 曹清源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06期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1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期间提出的“半城郊型”经济模式,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种结合城市和农村特点的新型经济形态。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乡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这一模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半城郊型”发展观;乡村产业振兴;启示意义

1984年2月8日,习近平在正定县委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正定适合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习近平明确界定了“半城郊型”经济:“所谓‘半城郊型’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它既具有‘城郊型’经济依托于城市、商品生产比较发达、城乡联系比较密切、工农结合比较紧密的某些特点,又具有一般农村经济的某些特点,是两类经济结合的中间型经济。”[1]正定县毗邻省会石家庄,距北京仅200多公里,地理位置处于城市外围,相对于城市中心,这里的土地价格相对较低,但交通发达,市场广阔,对城市的需求反应迅速,符合“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的特点。习近平用“投其所好,为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20 字理念来形容“半城郊型”经济。习近平关于“半城郊型”经济的举措,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倡导大农业的社会主义理念;二要强化商品生产手段、提升信息化水平、优化流通模式、强化协作联动。三是树立致富典型群体,起模范带头作用;四是人才培养工作持续推进。[2]

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于乡村产业振兴。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正扎实有力地向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各项工作正在取得新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必然要求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是农民增收致富,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源泉是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农业农村农民内生发展动力。因此,在正定县实行“半城郊型”发展观对新时代推动实行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习近平“半城郊型”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一)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促进经济发展

习近平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城吃城”来阐释“半城郊型”经济。正定县具有实行“半城郊型”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地理位置上,习近平指出:“正定老城正好位于距离石家庄市15公里的位置上,正定的北方是广大的农村,正定的南方就是石家庄市。我们处在城市和农村中间过渡的位置上,就应该走城市和农村中间型的经济发展之路。”[3]在政策上,恰逢改革开放时期,政策上的创新发展对于正定县经济提供了支持与帮助。虽然正定县行政区划不属于城市郊区,但人口多地少,劳动力充沛,文化、技术基础较好,发展“城郊型”经济,具有许多有利条件。

(二)城乡结合,协同发展

发展“半城郊型”经济,需要以城带乡、以村养城,两者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当时的正定县虽属于石家庄市辖区,但与石家庄市没有隶属关系。但习近平从长远考虑,正定县紧临石家庄市区,又与 107 国道、京广线毗邻,必须发挥区位优势,才能把经济搞上去。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对农副产品需求量较大,因此正定县应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与石家庄市相比,正定县虽然具备了发展工业所需的原材料、交通运输、剩余劳动力等条件,但在人才、科技、管理技术以及企业发展所需的市场等方面,却显得捉襟见肘。通过“半城郊型”经济的发展,既解决了石家庄市原材料短缺、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同时也为正定县借鉴了石家庄市发展经济的经验,让石家庄市为正定县所用,使城市工业逐步向正定县扩散。

以“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观为统领,正定县发展迅速走上“快车道”。从 1982年到1984年,正定的工农业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农民人均收入大大增加,增长了1倍多。在习近平“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观的指导下,滹沱河以南、紧靠石家庄市的二十里铺、西兆通、南村三个乡近水楼台先得月,生产为城市生活服务的服装、家具、食品、花卉,加上跑运输、搞劳务,以及与城市工厂企业搞联营加工,发展“两户一体”,成为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的模范乡。[4]二十里铺乡、西兆通乡、南村镇在 1985 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分别为 2171.9万元、2377.1 万元、2022.2 万元,远高于正定县其他的2镇20乡1156.3万元的平均水平。[5]一方面,正定县利用石家庄人多地少,工业发达的特点,将工业引进正定县,弥补了正定县在工业方面的短缺。另一方面,由于石家庄市原材料短缺,正定县生产的农副产品也恰恰弥补了石家庄市的不足。由此将石家庄市与正定县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城乡结合,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有了较大改观。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既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正处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攻坚期。但中国乡村产业发展现阶段面临的难题还很多。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城乡结构一元化是实现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

(一)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农村产业发展滞后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农村产业发展滞后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也面临着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很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范围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但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我国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差距较大,无论是经济还是居民人居收入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制约着乡村的全面振兴。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进而导致农村现代化进程缓慢。

此外,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存在,导致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程度始终低于城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农业产业化程度比较落后;二是农村产业结构略显单一;三是农村人均收入偏低,难以达到较快提高。[6]因此,随着我国乡村全面振兴的不断推进,需要进一步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期实现农业产业兴旺和经济发达。

(二)乡村产业振兴缺乏内生动力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既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与支持,也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农民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尽管如此,由于农民主体性意识不强,农民主体活力有待释放,因此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仍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方面,随着我国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以及农村劳动力迁移流动,农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素供给不足。青壮年作为乡村发展的主力,随着城乡差距过大,许多年轻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农村失去重要的劳动力支撑,影响农村的持续发展,农村发展后劲不足。另一方面,农村人才短缺问题突出。乡村产业发展不仅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而且也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农民工、农村管理干部来发展乡村产业,使乡村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但由于农村地区受传统思想影响,对于新事物接受能力不高,将眼界禁锢在传统思想中,未能充分认识到乡村发展与个体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缺乏内生动力。

三、习近平“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观对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的启示

第一,习近平提出“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观,旨在通过城乡联合,实现共同繁荣。这种经济模式不仅促进了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还通过服务城市、满足城市需求来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因此,对于新时代乡村产业发展,我们应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县城为载体,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通过借鉴正定县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的发展经验,结合当地资源优势,这一点在少数民族山区的乡村振兴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崭新路径。

第二,“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观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多方面的产业发展,并鼓励发展庭院经济与副业。这种多元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极大满足市场需求。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借鉴“半城郊型”经济模式,要落实好产业帮扶政策,促进农业多功能发展,发掘农村多元价值,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效益,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完善产业链条,创新业态,塑造品牌,促进农村产业全面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是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第三,习近平在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观指出:“正定要走‘半城郊型’经济的发展路子,要走科技兴县、工业兴县、人才兴县、旅游兴县的路子。”强调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打造新的增长点,需要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的振兴。

最后,习近平提出的“半城郊型”经济思想在实践层面已在多个地区得到运用和验证。例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与旅游业,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这些成功实践案例充分表明,习近平的经济思想不仅具有充分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指导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实践,更具有强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总之,习近平的“半城郊型”经济思想为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市场改革、培育新动能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M].河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122.

[2]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M].河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123-128.

[3]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在正定[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

[4]吴艳荣,潘文静. “真刀真枪干一场”——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工作的难忘岁月(二)[N].河北日报,2017-8-21(1).

[5]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M].河北石家庄: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111-121.

[6]萧子扬,刘清斌,桑萌.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何以可能和何以可为?[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18(2):224-23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