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研究
摘要:研究基于“双减”政策背景,探究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存在的问题,包括内容脱节、教学方法不匹配、阅读指导缺乏以及评价体系的不足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包括整合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方式、合理规划时间、加强阅读指导、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基于对教学现状和教学策略的分析,研究力求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外衔接阅读教学水平。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
“双减政策”指引下,基础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变革与挑战,这一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强调教育质量的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内外衔接阅读的目的是扩大阅读素材覆盖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当前课内外阅读衔接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内容脱节、教学方法不匹配、指导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研究尝试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提高语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问题
“双减”政策影响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面临着新挑战,其中课内外阅读衔接问题尤为突出。首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内容的脱节是一个主要问题。课内阅读多以教材为主,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课外阅读内容丰富多样,如果缺乏有效的引导,学生可能无法将两者有效结合,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其次,课内教学方法与课外阅读习惯的不匹配也是一大难题[1]。教师在课堂上通常采用结构化的教学模式,而学生在自主阅读时更倾向于自由探索,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学生在独立阅读时感到困惑。再者,学生课业负担重,往往导致课外阅读时间严重不足。在繁重的作业压力下,学生可能无法保证足够的阅读时间,这无疑限制了他们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此外,阅读指导的缺乏也是影响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家长如果不能提供有效的阅读策略指导,学生可能无法深入理解阅读内容,阅读效果大打折扣。最后,当前的评价体系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过于侧重于对课本知识的考核,导致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动力不足,不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
课内外阅读衔接指导符合减负提效的教学要求,但是需要系统地规划设计,下文将从资源整合、教法创新、加强指导、优化评价五个角度入手展开策略分析。
2.1 整合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内容的融合
为了打破课内外阅读内容的脱节,教师需要积极整合课程资源,将课内的知识点与课外阅读材料相结合,形成有机统一。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主题的课外书籍、文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还能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阅读兴趣。这种融合的方式有助于构建完整的阅读体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草船借箭》一课阅读后,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其他章节,使学生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对整个故事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非虚构类书籍,如历史书籍、科普读物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实现课内外阅读内容的融合。
2.2 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容易以教师主导,学生的阅读学习状态被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更多地采用讨论、探究、项目式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组织“主题阅读”,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后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乐趣,也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红色经典”主题,课内学习《七律·长征》等篇目,感受先烈们的英勇与牺牲。课外,推荐阅读《红岩》等红色文学作品,实现课内外阅读的完美衔接,让学生在文字中感悟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2.3 加强阅读指导,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在指导课内外衔接阅读时,不仅要关注阅读量的积累,更要注重阅读质的提升,强调方法指导,如指导学生使用预测、提问、总结、评价等方式自主阅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同时,还可以定期进行阅读反馈,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比如指导学生课外读物《草房子》。首先,引导学生预览书本,提出关于故事主题、角色和可能情节的预测。接着,学生分段落阅读,每读完一部分,教师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或分享感想,如“你觉得主角会遇到什么困难?”以提升他们的深度阅读能力。阅读过程中,教师教授“划重点”策略,让学生学会找出关键信息。阅读结束后,学生进行总结,复述故事大意,并对故事进行评价,如“你对故事有什么看法?”通过这样的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教师定期查看学生的阅读笔记,给予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2.4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
评价学生阅读能力时应避免单一的考试分数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评价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广度等。例如,可以设立“阅读之星”“最佳阅读分享”等奖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同时,家长和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也是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结束语: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问题日益凸显,但正是这些挑战催生了我们的应对策略。本研究从资源整合、教法创新、加强指导、优化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期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衔接,减轻学生负担,提升阅读质量。基于双减政策要求和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我们期待这些策略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促进学生全面而深入地阅读,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呼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这一问题,共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艳月."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教师, 2022(35):42-44.
[2]李晓.刍议"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有效策略[J].试题与研究, 2023(36):81-83.
[3]王晓红."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J].语文新读写, 2022(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