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的多维探索与实践策略

王柳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12期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第二实验小学 河北省邢台市 055550

摘要: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的多维探索与实践策略。分析了思辨性阅读的特点,包括思维深度与广度的拓展、情感与认知的融合以及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阅读体验。指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存在的问题,如教学理念滞后、教学资源匮乏以及教学方法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包括构建思辨性阅读教学体系、加强教师培训与引导以及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旨在提升小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体系;教师培训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思辨性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促进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的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将从思辨性阅读的特点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一、思辨性阅读的特点

(一)思维深度与广度的拓展

思辨性阅读的核心特质在于其对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的深刻拓展。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停留于文字表面的理解,而是需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逻辑关系乃至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思辨性阅读鼓励学生跨越学科界限,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审视问题,促进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创新思考。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全面提升,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

(二)情感与认知的融合

思辨性阅读不仅仅是认知层面的活动,更是情感与认知深度融合的过程。在阅读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理性思维去分析、判断文本信息,更需要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与文本中的人物、情节乃至思想产生共鸣。这种情感与认知的融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内涵,形成独特的阅读感悟。同时情感因素的介入也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使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与评判。

(三)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阅读体验

思辨性阅读强调阅读体验的个性化与多样化,这是其独特魅力之一。每个学生都拥有独特的认知结构、情感倾向和阅读偏好,在思辨性阅读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理解,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重构。这种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世界,也促进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思辨性阅读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以多样化的方式探索文本,从而拓宽了阅读视野和思维边界。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滞后

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教学理念滞后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忽视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部分教师仍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与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度挖掘与培养。这种滞后的教学理念不仅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更阻碍了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二)教学资源匮乏

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学资源的匮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思辨性阅读教学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现有的教学资源却难以满足这一需求。一方面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思辨性阅读材料相对匮乏,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与思辨性阅读教学相配套的辅助资源,如教学课件、案例库、在线学习平台等也严重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思辨性阅读教学领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已成为制约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因素。当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思辨性阅读教学时,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等,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传授知识,但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辨兴趣和潜能。单一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思辨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的优化对策

(一)构建思辨性阅读教学体系

该体系应明确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标准,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在教学目标上,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应精选具有思辨价值的阅读材料,涵盖多个领域与主题;在教学方法上,应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运用;在评价标准上,应建立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水平。通过构建这样一套体系,为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强教师培训与引导

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引导,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培训内容应涵盖思辨性阅读的理论基础、教学策略、案例分析等方面,通过专家讲座、工作坊、教学观摩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建立教师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与心得,促进相互学习与借鉴。还应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培训、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加强教师培训与引导,为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应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如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深入思考;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认知理解;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等,丰富教学资源,拓宽教学渠道,提高教学互动性与趣味性。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思辨性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结

通过深入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强调了思辨性阅读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构建思辨性阅读教学体系、加强教师培训与引导以及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升思辨性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思辨性阅读的有效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素美.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有效教学策略之探索[J].小作家选刊,2023(7):0026-0029.

[2]方黎琼.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5):34-36.

[3]钱群.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索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4(1):0097-0098.

[4]付守爱.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3(11):27-2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