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智能建造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邵昌明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12期
贵州开放大学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 贵阳市 550023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了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要求。以智能建造背景为引导,促进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转型与升级,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智能建造背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使得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面临更大的挑战。融合智能建造背景的特点与需求,优化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路径,是提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综合技能的关键。

1重视课程体系的科学重构

高职院校领导要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综合高职学生的成长需求,以智能建造的时代背景为引导,积极落实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科学重构。在整个课堂体系中,要突出重点与核心,严禁利用智能化或信息化课程剂占土建专业的课时,加大对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土建专业课程的融合与升级。依靠BIM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建立专业知识框架体系,逐步形成底层共享与中层分离,以及高层互选的模块式课程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引导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系统培养。

2优化人才培养思路

以智能建造的发展特点为依据,以“领域融合,岗位关联,技术共用与资源共享”的原则为引导,融合BIM全产业链兼容领域内容,对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进行变革与创新。一方面要对课程实训环节进行重点改进,增强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依据信息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构建生产实践基地,重点扶持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设计与管理,以及技术与工程造价等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增强整个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与有效性。

3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工艺与技术,增强高职学生对智能建造的理解和认知,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选择优秀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借助现代学徒制落实校企合作订单管理教学模式,增强校企人才培养的合作深度。依据智能建造背景的时代特点和发展需求,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优化,增强“招生-招工”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逐渐构建不同阶段循环交错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依次完成各学年的学习与实践,如图2,图3,图4所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

结束语

以智能建造背景为引导开展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有效培养,能够增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综合能力,引导整个建筑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烈云.加快智能建造人才培养[J].施工企业管理,2022(4):53.

[2]牛恒茂,牛建刚,李仙兰,等.智能建造(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及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22(15):168-17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