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巴中市巴州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王强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18期
巴中市巴州区宕梁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 四川巴中 636000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和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障。巴中市巴州区通过加大投入,整合各类资源,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发展中也存在着阵地利用率不高、活动开放不正常、活动缺乏吸引力等问题,只有通过创设载体,多元投入,培养人才,加强管理,才能使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更加有吸引力、更加接地气。

关键词:巴州区;文化建设;现状;对策

引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是创建文化强市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党委、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文化组织网络,打造了以排舞、鼓乐等为特色的文化特色项目,努力为老百姓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但对照《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无论是镇村两级的阵地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环境,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本文主要通过对巴州区街道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试图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构建及完善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巴州区公共文化建设的现状

在上级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巴中市巴州区各行政村通过加大投入,整合各类资源,公共文化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以创建为载体,文化阵地提档升级

以高起点、高质量推动街道本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建成巴中市文化馆巴州区分馆和巴中市图书馆巴州区分馆,内设展示大厅、演艺厅、培训厅(声乐室、器乐室、形体训练室、培训教室)、球艺馆(乒乓球、羽毛球、健身器)、图书馆、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电声博物馆等,承办了多次文艺晚会演出和报告会、培训班等。依托“巴山新居”聚居点建设,同步建成村(社区)文化院坝386个,配备车灯、连厢、音响、电视等文化设备,为全区群众文化工作做足阵地支撑。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为百姓搭建舞台,例如,打造“曲艺+广场舞”“曲润巴山·花开未来”“四川曲艺流动讲堂”等多种群众文化IP,全区年开展各类型惠民演出120场次,受众20余万人次。通过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富了群众的文体生活[1]。

(二)以需求为目标,文化活动多彩多姿

通过整合辖区的乡村旅游资源,用文艺的形式积极开展文旅融合活动,全方位服务巴州区的建设工作,展示“新农村、新定位、新形象”。如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为主题的各类惠民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有效缓解了农村文化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短缺问题。近年来,由巴州区政府主办的各类乡村文化旅游节走上“热搜榜”,巴州区按照“产城相融、景城一体”的理念,着力打造城市休闲和城郊文旅康养示范区,以品牌创建、品质提升、丰富节事活动为抓手,大力宣传推介乡村旅游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如2024年3月9日,以“幸福巴州·美丽田园”为主题的曾口镇首届菜花文化旅游节开幕仪式在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吉公村举行,让大家沐春风、赏花海、品美食,享受全新的田园踏青体验。《魔术》、《川剧变脸》、“稻田摸鱼”等精彩活动,也为大家带来无尽的欢乐和刺激。

(三)以队伍为基础,文艺成果争誉添辉

搞好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题中之义,也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环节。全区有群众文艺团体多支队伍,先后成立了摄影家协会、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音乐舞蹈家协会和曲艺家协会等。一些民间社团组织陆续成立,形成规模,发展壮大了群众文化队伍。其中曲艺、川剧演出队、化湖舞蹈队、“巴中皮影戏”表演队因其特色鲜明深受群众喜爱。由巴中市文化馆与巴州区文广旅局联合打造的四川扬琴《蜀道》喜获群星奖,这是巴中推动群文事业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积极参与省市级及以上赛事并获得各类奖项:四川扬琴《黄荆树》、表演唱《哈哈响》、舞蹈《打亲家》等文艺作品获得了四川群星奖,巴州区的大型曲艺音乐剧《周永开》和曲艺剧《望红台》等参加了省、国家文艺展演活动,其中《周永开》获得四川省第五届“文华奖”、同时获得省政府艺术基金支持,《望红台》参加了全国第九届艺术节展演,获得好评。

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这些年来巴州区街道社区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阵地利用率不高、活动常态化尚未形成等问题。

(一)投入偏少,阵地利用率不高

近年来,巴州区街道社区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各村都建立了文化礼堂,配备了文体设施,使文化阵地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经费保障,而无法正常开展文化活动。除老年室能坚持天天开放、正常活动外,其余各室开放都不太正常,如农家书屋,社区中看书的氛围还不太浓,看书的人不太多,学生忙于读书、上兴趣班,大人忙于上班。而培训教育之类的功能配置大多是形同虚设,利用率低,作用小,收效弱。

(二)管理薄弱,活动开放不正常

村文化活动中心(室)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且年龄偏大、文化较低,不善于管理文化设施,阵地开放没有方便群众的生活规律,开放时间大多安排在白天。加上不落实好管理员的务工报酬,工作积极性有所影响,导致一些文化活动设施利用率不高。

(三)项目单一,活动缺乏吸引力

按照农村文化礼堂的管理要求,文化活动中心应该是集教育、培训、娱乐、健身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场所。但当下仍有不少农村文化礼堂只有数量不多的图书,其他活动设施较少,常年较少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就是文化部门的送文化下乡活动,由于次数不多,难以满足老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三、加快公共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多元投入,加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各行政村(社区)要像重视农村经济发展那样重视群众文化工作。在争取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借助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财政拨一点村里自筹一点、社会力量赞助一点的文化格局。十四五时期,巴州区一方面要完善现有文化站的内部设施,加快文化站升级达标;另一方面要继续扶持村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加强文化阵地管理,以保障群众的文化权利,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对已建成的文化礼堂、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探索长效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好文化阵地作用。

(二)创设载体,开展特色文化活动

坚持线上线下并举、传统时尚融合的方针,要继续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一方面民间人才源自群众,乡土气息的文化总离不开最传统的中国节日,要按照中国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才艺比拼活动;另一方面根据上级中心任务组织文化活动。文化活动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展示现代精神,体现地方特色等主题,全面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文化广场、社区文化角为平台,培育一些群众文艺精品,努力打响“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2]。

(三)培养人才,提升文艺骨干素质

一是组织文艺人才才艺走亲。邀请市文化馆实施一场才艺交流会,让巴州区的草根表演达人与专业人士有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也为民间人才搭建一个才艺展示的舞台;二是组织文艺人才才艺比拼赛。组织不专门领域的才艺比拼赛,在才艺展示和比拼中展现出巴州区特色的民间人才,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成才的良好氛围;三是举办各类培训班,结合全民艺术普及,充分利用街道、村(社区)的文化场馆,不定期举办越剧、舞蹈、书画、音乐等艺术门类的培训班,使广大文艺爱好者的特长得到有效长进[3]。

(四)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保障

村级管理员是村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内当家,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村级文化阵地管理者的身份和待遇问题。借鉴外地乡镇在村级班子配备中选拔村管理员或组建大学生村官为村管理员队伍的做法,发展壮大管理员队伍。同时,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管理制度和文化管理员日常培训、督察、通报、考核、奖惩等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职责明确,活动有序。

参考文献:

[1]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政府:巴州区“三举措”走深走实群众文化路线[OL].http: //www.bzqzf.gov.cn/jczwgk/gkly/ggwhfw/ggfw/zzkzqzwhhd/11657135.html.2024年7月3日

[2]沈与.浅谈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管理和创新[J].中国民族博览,2023(22):253-255.

[3]郑懿.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南京市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2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