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校辅导员队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策略探索

陈灏杰 陈晓一 刘北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22期
防灾科技学院 河北燕郊 065201

摘要: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不断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是高校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容推卸的政治任务。本文在分析高校辅导员应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高辅导员队伍处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面对着世界百年之大变局,高等院校面临着比以往社会更加复杂的环境,大学生也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校园突发事件频频发生。新形势下,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是必然要求。

一、突发事件及应急管理能力

(一)突发事件

国外突发事件的研究最早仅限于自然灾害方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突发事件逐渐被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问题的研究中。薛澜教授对“突发事件”的解释是:紧急事件、紧急情况,强调事件发生的不可预测性。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突发事件进行了研究。政府200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首次对突发事件进行了界定。高校突发事件除了具有普通突发事件不确定性、突发性、破坏性的共有特点外,还具有人员特定性、人员聚集性、传播快速、起因多样的特点。

(二)应急管理能力

应急管理能力通常是指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能力,不同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含义。有的学者认为,应急管理能力分为应急计划能力、应急组织能力、应急指挥能力、应急协调能力和应急控制能力。学者刘峥认为,高校辅导员处理突发事件要加强风险信息研判能力、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能力、事态分析能力、快速应变能力、心理疏导能力和完善应急预案的能力。

2014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分等级规定了辅导员危机事件应对的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理论知识要求。辅导员应急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快速反应能力、风险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急决策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心理疏导能力、事态控制能力、总结提高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应急管理能力现状

面对社会环境和管理对象特点的变化,辅导员队伍在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仍有不足。

(一)应急管理意识淡薄

一是突发事件发生具备不确定性的特点,认为突发事件大部分与学校关系不大,且无法预测和管理,思想上不够重视;二是辅导员队伍普遍年龄偏轻,对突发事件重视不够,增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意识不强;三是辅导员岗位流动性较大,增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意识意愿不强。

(二)应急管理知识欠缺

对应急管理知识、相关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等了解不多、运用不够熟练;辅导员对应急管理知识的学习、理论研究、经验总结等投入有限;对突发事件处理方式、处理流程不清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性差异大,会运用常规的应急处置方法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等的辅导员占比不高。

(三)应急管理技能不高

一是辅导员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管理理论研究不足,所需应急管理技能需求不清,应急演练针对性不强;二是辅导员对提高应急管理技能演练思想不重视,无法实现预期目标;三是高校辅导员应急管理多以结果性评价为主,辅导员提高应急管理技能意愿不强;四是辅导员队伍普遍呈年轻化趋势,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专业背景偏差,大大降低了应急管理能力水平。

四、高校辅导员队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一)打造职业化专业化队伍

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多是由学生中间引发,经验丰富的辅导员能够及时发现、捕捉和有效识别突发事件发生的预兆,并且及时采取措施将风险消除在未发生之时。因此,要畅通辅导员发展通道,吸引和稳定工作人员长期从事辅导员岗位工作,潜心研究、积累经验,建设一支经验丰富、长期稳定、贴近学生的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二)加强应急管理理论素养提升

一是强化风险意识,不断增强辅导员的“底线思维”,在日常工作中养成“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二是梳理形成辅导员应急管理常用知识。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形成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卫生、救援常识、消防安全、自然灾害等为构架的应急管理知识系统和知识培训资料。三是多种形式加强培训,通过制度性要求和安排,将应急管理知识纳入辅导员培训计划中,提高辅导员应急管理知识理论素养。

(三)加强应急管理技能提升

高校建立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演练的长效机制。一是组织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事件等应急管理专题培训和开展针对能力提升的精细培训。二是建立演练实战长效机制,针对学校突出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模拟可能出现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地震逃生、舆论事件等演练实战。三是建立交流制度,定期开展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将突发事件处置作为重要内容,特别是针对高等学校个体突发事件的处理,在交流和经验总结中,形成突发事件处置方案。

(四)营造氛围应急管理文化氛围

一是高校要通过有形的景观影响、无形的制度引导,共同营造符合高校的应急管理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辅导员的应急管理意识和能力。二是不断优化和完善应急管理方案。例如:针对个体的心理突发事件;针对食品卫生、食品价格等群体突发事件等。三是加强辅导员应急管理方面的考核、树立应急管理事件处置先进等,引导激发辅导员主动研究应急管理。四是强化法治思维,加强突发事件处置的法治研究,明晰突发事件中等各个主体的任务、责任等。

五、结语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必须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新思想、新要求,坚持底线思维,不断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不断探索高校突发事件处置的经验和方法,主动肩负起新时代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永春,王庆生.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22(2):238-245.

[2]曾阳.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的建构逻辑[J].未来与发展,2022(10):18-22.

[3]赵培灼.高校辅导员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J].教育教学研究,2023(15):194-198.

基金项目:2024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廊坊党员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研究》,2024065.

第一作者:陈灏杰,男,汉族,1981-03,河南尉氏人,副教授,本科学历,硕士学位,主要从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及党建工作研究和实践。

第二作者:陈晓一

第三作者:刘北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