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赋权:试论幼儿园活动组织中幼儿权力的缺位与应对
“权力”是象征着一种支配力量的词汇,拥有了“权力”就拥有了支配某种东西的自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幼儿为本”为核心理念,强调要尊重幼儿,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因此,儿童的权力,也逐渐受到幼儿教师以及学前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提出:“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而教师如何真正看见幼儿的需要、读懂幼儿的心声?如何能更好地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如何能够将活动的“权力”完全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做主”?这是现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看见——活动究竟为谁而组织?
案例:新年快到了,大二班的老师正带领孩子们排儿童剧的节目。丽丽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性格特点及舞台表现力,考虑到演出时的舞台效果,为幼儿分配了角色,精心策划了舞台布局,甚至很细心的帮幼儿设计了动作,一步一步地教给幼儿,教师带领幼儿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看似周详细腻的活动设计,然而我们却在孩子脸上有了不一样的发现:有的幼儿能够背出自己的台词,声情并茂的说出来,并且配上老师交给的动作,得到老师的表扬;有的孩子目光呆滞,动作死板,看起来没有任何的感情投入;还有的幼儿一脸的不情愿,从神情中仿佛可以看出他们内心对这场演出的排斥……
我们可以看到,案例中丽丽老师工作中细心、认真,为了达到良好的舞台效果精心设计着演出的每一个细节,并不厌其烦地带领幼儿反复练习。然而这真的是幼儿想要的吗?幼儿从中真的能够获得快乐吗?从幼儿的反应当中我们不得而知。所以我们不禁反问自己,我们所强调的“以儿童为中心”究竟体现在哪里?
相信很多幼儿教师都有过类似的感受,很多时候教师为了一个活动精心设计、认真准备,然而幼儿并没有表现出那种预期的快乐与投。教师试图为幼儿设计最适合的活动,制定最周详的计划,教给幼儿自认为准确无误的法则……然而不得不承认,留给幼儿的空间非常狭小,幼儿在活动当中似乎丧失了话语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活动中幼儿权力的缺位。因此,在活动中真正看见幼儿,读懂幼儿,赋予幼儿选择的权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反思——什么桎梏了幼儿的权力?
(一)教师内心的“期待”与幼儿的“话语权”
在传统观念的桎梏下,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往往会遵从结果导向,在活动中往往对活动的开展过程和结果有较强的心理预期。在教育活动当中,教师的期待往往会对幼儿的整个活动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内心的期待会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例如,当教师过于期待结果时,她们往往会把内心认定正确的做法直接教给幼儿,让幼儿按照她们所预期达到的标准去行动,这时教师往往会忽视幼儿的感受,教师的指导往往是高控的,留给幼儿选择的空间和余地较小,幼儿内心真正的想法往往得不到重视。因此,教师内心对活动结果的期待桎梏了幼儿的“话语权”。
(二)“周详”的活动计划与幼儿的“选择权”
现今,多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或采用较为成熟的教材,有的幼儿园还配有自己的课程研发团队,每一个活动都有周详的活动方案,教师只需根据活动方案带领幼儿进行活动。
在这样的活动安排之下,教师往往关注活动目标的达成,关注各个活动环节的完整性,而较少关注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这时的活动组织往往失去了活动本身的意义。教师往往会忽视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点和产生的问题,幼儿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力,他们在幼儿园生长的每一步都被周详的“计划”着。在这种周详地计划之下,幼儿拥有较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选择,因为追随幼儿的兴趣和脚步生成的活动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的自由,这在多数幼儿园是很难做到的,对已有的活动计划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因此,周详的活动计划桎梏了幼儿的“选择权”。
(三)幼儿的能力被“低估”与缺失的“自主权”
每一名幼儿都看似一株柔弱的树苗,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精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在成年人眼中,他们永远是一个孩子,还不具备一些能力,但其实,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有能力的个体。
幼儿的能力往往被成人所低估和忽视。当面临一件事或者一个难题,教师往往“忍不住”或迫不及待地给出答案,幼儿拥有较少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往往会觉得幼儿太小,因此不敢放手让幼儿去做,认为幼儿还不具备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当制定活动计划时,教师往往会自己制定而不征求幼儿的意见,又或是象征性的与幼儿讨论,而不会采纳幼儿的意见,他们并不认为幼儿提出的有道理。教师往往试图为幼儿选择最正确的、最适合他们年龄发展阶段地东西或学习内容,习惯性的为幼儿安排一切,因此幼儿的能力被成人所低估,桎梏了幼儿的“自主权”。
三、行动——怎样在活动中为幼儿赋权?
(一)尊重——给幼儿更多自由表达的机会
尊重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渴望得到的,我们都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幼儿也一样,然而在周详的活动安排下,幼儿内心的想法往往被忽视,他们拥有较少自由表达的机会,他们的表达也常常不受重视。如何给孩子更多的话语权、尊重幼儿的表达,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从活动组织开展的整个过程包括活动材料的选择,都应有幼儿的充分参与。例如,有的教师会在活动开始之前与幼儿共同讨论活动计划,幼儿的每一个想法教师都会认真的记录下来,他们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表达,耐心地倾听与记录。在这个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计划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计划能力、表达能力,而且幼儿内心的想法、幼儿的每一个观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能量,他们也会更加自信的解决问题。因此,保护幼儿的“话语权”,就应尊重幼儿,给予幼儿更多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幼儿的每一个声音得到尊重。
(二)信任——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孩子在每个成年人眼中都是弱者,教师对每一名幼儿也是细心的呵护。然而幼儿小小的身体中,蕴含了巨大的能量。他们身上强大的力量,可能是我们无法估量的,很多时候可能被我们忽视,但是只要相信幼儿,给予他们自由生长的空间,他们一定会带给我们惊喜。
教师在活动中要转变教育观念,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相信幼儿的学习能力。在面对幼儿的问题时,教师要学会“隐身”,给幼儿充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多一些耐心和等待,而不是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这时候教师就要“忍得住”,要相信幼儿拥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幼儿的能力也并不意味着对幼儿完全放任,而是要以一个支持者的身份,支持幼儿的学习与思考,给幼儿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答案的机会,相信幼儿的学习能力。
(三)放手——赋予幼儿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
在活动组织与开展的各个环节当中,幼儿能否拥有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利对幼儿的活动参与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日常的活动当中,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力常常被忽视。
在活动中,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以一个支持者的身份参与活动,教师对活动不过多的干涉,为幼儿留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活动,让幼儿真正做活动的主人。这里所说的“放手”并不意味着对幼儿放任自流,而是把更多的自主权交还给幼儿,让幼儿自主安排活动计划,自由选择活动材料,自己控制活动的过程。教师在幼儿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观察幼儿的活动,为他们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教育契机,适时的对幼儿进行指导,主持幼儿的学习与探索,保护幼儿的自由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