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学前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研究
摘要:本研究聚焦学前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强调家园共育在其中的关键作用,针对现实中家园共育面临的挑战,如认知缺失与指导匮乏,以及对家园共育与社会性成长联系的浅显理解,本研究深入剖析并提出解决策略,通过构建教师与家长间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平等关系,以及深化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认知与责任感,可以有效推动学前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家园共育
一、引言
学前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对其日后融入社会和构建良好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家园共育作为推动儿童社会性成长的关键环节备受瞩目,但现实中家园共育的实施仍面临认识不足、指导匮乏等挑战,阻碍了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全面发展,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家园共育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成长的推动作用,审视现存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二、家园共育在推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遭遇的挑战
(一)认知缺失与指导匮乏
家园共育的理念虽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许多家长及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社会性成长的认知仍有所欠缺,在近期的一项访谈调研中,我们发现,面对“学龄前儿童社会性问题”的提问,大部分家长表示对此概念较为陌生,这反映出,即便家长们抱有积极配合幼儿园提升孩子社会性技能的意愿,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他们仍急需获得更为专业和系统的引导与支持。
(二)对家园共育与社会性成长联系的浅显理解
随着教育理念的持续进步,人们对于学前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然而,在日常的幼教活动和孩子的生活实践中,我们未能充分规划和实施针对社会性技能提升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不仅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关键途径”,但这一观念在现实中尚未得到足够的贯彻和重视,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索和落实以孩子为中心,以家园共育为手段的社会性发展策略。
三、构建教师与家长间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平等关系
在家园共育的实践中,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和彼此信任的平等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关系的稳固不仅有助于双方更深入地理解儿童的成长需求,而且能够为学前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营造一个积极的环境,以沐辰小朋友的个案为例,沐辰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但在初入幼儿园时,他的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持有疑虑,担心孩子无法适应新环境,对其成长产生不利影响,面对家长的担忧,幼儿园教师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家长进行了多次深入细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不仅耐心倾听了家长的想法和顾虑,还详细介绍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以及教师在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方面的专业方法和经验。同时,教师也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这种开放、透明的沟通方式,逐渐打消了家长的顾虑,让他们开始理解和信任教师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尊重也不断加深,在这种氛围下,沐辰的家长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与教师共同探讨和解决沐辰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家园共育的方式,让沐辰在幼儿园和家庭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引导,他的社会情感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显著提升,沐辰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分享、合作,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这些进步不仅让沐辰在幼儿园中更加自信、开朗,也为他未来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构建教师与家长间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平等关系,对于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当教师和家长能够真诚地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和支持孩子的成长,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有利于成长的环境。
四、深化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认知与责任感
幼儿园教师在家园共育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成效,鉴于此我们必须重视并着力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以辰逸和宸汐两位小朋友的案例为例,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深化幼儿园教师专业认知与责任感在学前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中的重要性,辰逸的幼儿园教师通过积极参与专业培训和学习,不仅显著提升了在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专业素养,还成功地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她针对辰逸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社会交往活动,有效引导辰逸积极参与并正确表达情感,这种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让辰逸在短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性发展成果,变得更加自信、善于与人沟通。
与此同时,宸汐的幼儿园教师也展现出了极高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她深知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始终将培养宸汐的社会交往和情感表达能力放在首位,除了关注宸汐在生活上的进步,她更加注重对宸汐情感世界的理解和关怀,在教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宸汐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分享内心感受,并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越来越自如,她的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活泼,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这对于她未来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无疑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化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认知与责任感是推动学前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才能更好地满足学前儿童在社会性发展方面的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为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结语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家园共育在学前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审视了当前面临的挑战,我们发现,虽然家园共育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家长和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在儿童社会性成长的认知上仍存在欠缺,且对家园共育与社会性成长联系的浅显理解也制约了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了构建教师与家长间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平等关系,以及深化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认知与责任感等策略,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进一步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俊丽.家园共育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的探讨[J].亚太教育,2016,(36):12.
[2]续进,黄科.幼儿社会情感能力的内涵、核心内容及支持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4,(21):41-44.
[3]刘雨馨,曾彬.社会情感学习及其课程的构建——基于幼儿园课程的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37(02):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