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反恐怖防范工作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之一,其安全防范工作日益重要。鉴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站线长、客流多、环境复杂等特点,恐怖袭击对其构成的威胁不容忽视。本文将从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的主要特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反恐怖防范工作的主要任务,以及处置恐怖袭击事件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反恐防范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防范措施
一、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主要特点
1. 站线长客流多,有效防范困难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通常覆盖广泛,车站和线路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导致安全防范面临巨大挑战。每条线路上的乘客数量庞大,尤其在高峰时段,站内站外人流密集,增加了安全监控和管理的难度。日常安检虽然能阻止部分危险物品进入,但恐怖分子可能利用乘客多、安检压力大等因素,伺机实施恐怖袭击。此外,车站分布的广泛性使得监控范围扩大,安保人员和设备的配置和调度变得更加复杂和分散,导致防范措施难以全面覆盖。
2. 环境复杂封闭,次生灾害严重
轨道交通系统大多位于地下或半封闭的环境中,结构复杂,通风、照明等基础设施相对有限。在这种环境下,一旦发生恐怖袭击,如爆炸或纵火,容易引发烟雾扩散、火灾蔓延等次生灾害。有限的逃生通道和封闭的空间结构会加剧人员疏散的困难,可能导致乘客慌乱和踩踏事件的发生。次生灾害的蔓延不仅增加了伤亡风险,还对救援行动造成极大阻碍,延误了抢险救援的速度和效率。复杂的地下环境还可能影响通信设备的正常使用,使得指挥和协调难度增加。
3. 手段残忍多样,社会影响恶劣
恐怖分子常采用多种残忍手段进行袭击,包括爆炸、化学袭击、纵火、枪击等,目标是制造恐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些袭击手段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使得防范和应对措施难以全面覆盖,增加了恐怖袭击成功的可能性。每次恐怖袭击都会通过媒体广泛传播,迅速引发公众的恐慌和不安,对社会稳定和公众信心造成严重影响。社会恐慌情绪可能导致公共交通使用率下降,进而影响城市的正常运作和经济发展。恐怖袭击的恶劣社会影响,甚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增加社会管理和治安维护的难度。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反恐怖防范的主要任务
1. 搭建人防、物防、技防体系
人防: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在属地公安机关的指导下,编制暴恐袭击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方案,建立做小作战单位人防体系,当发生突发情况时,车站工作人员与民警应能立即组织人力防范。物防: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设置隔离门、闸机、玻璃幕墙、砖砌围墙、栅栏、防爬刺等各类硬隔离设施,以及防暴头盔、防割手套、防刺服、防暴叉、防暴长棍、橡胶短棍、防暴盾、防爆罐、防爆毯等各类反恐怖防范器材,以达到安全防范目的、能延迟风险事件发生。技防: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设置防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安全检查设备及一键报警系统等,利用各种电子信息设备组成系统和网络以提高探测、延迟、反应能力和防护功能以到达安全防范的目的。地铁“三防”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地铁运营反恐怖防范的有效性,能够有效压缩犯罪空间,防范恐怖事件,保障乘客的安全。
2. 警企联动,封控现场
当恐怖袭击发生后,公安机关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需要迅速反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封锁区域。警企联动是减少恐怖袭击造成进一步伤害的有效手段。警力的迅速部署可以阻止恐怖分子逃脱或继续实施袭击。封控现场有助于维持秩序,避免恐慌的扩散。通过设置警戒线和封锁通道,可以有效隔离危险区域,警察与地铁工作人员及时疏散乘客,保障无辜民众的安全。及时封控现场是有效进行后续排险救援和调查取证的前提。警企联动不仅要求警察具备高度的警觉性和机动性,还需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的配合,日常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与公安机关需要定期进行相关应急处突实战演练,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3. 排除险情,抢险救援
在恐怖袭击现场,排除险情和抢险救援是公安机关的首要任务之一。警察需要立即对现场进行勘查,识别并排除可能存在的二次爆炸装置或其他危险物品。与此同时,紧急救援人员应迅速展开行动,救助受伤人员并进行医疗救护。抢险救援不仅包括对受伤人员的救治,还需要协调各方力量,疏散现场民众,防止因恐慌导致的次生灾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还需与消防、医疗等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通过快速、有序的排险救援,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恢复现场的安全。
三、处置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事件的主要对策
1. 预防、防范为主,防控、联控结合
预防、防范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反恐怖防范工作的基本原则,通过提前识别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能够有效减少暴恐事件的发生概率。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日常巡逻、监控和检查,联合公安机关开展地铁工作人员安全背景审查,设置物防、技防措施等。此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推广反恐怖教育,增强工作人员与乘客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通过培训和宣传,使地铁工作人员与乘客掌握基本的反恐怖常识和应对暴恐突发事件的方法。防控、联控结合的原则要求在做好预防、防范工作的同时,也要具备快速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确保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2. 编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
有效的暴恐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是应对恐怖袭击的重要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恐怖袭击,根据公安机关的指导意见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地铁运营方的应急预案主要内容为封控现场与疏散乘客,包括突发事件的应对、现场处置、后续处理等。预案内的应急指挥机构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指挥体系的统一和高效。应急预案下还应编写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内应包括最小作战单元,并通过定期模拟实战情况,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还应加强与公安、消防、医疗、交通等部门的联动,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恐怖袭击。通过完善的暴恐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在恐怖袭击发生后迅速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和影响。
3. 完善综合保障体系,提升处置效能
提升处置恐怖袭击事件的效能,需要建立完善的综合保障体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联合公安机关协调多部门资源,包括医疗、消防、交通、电力等,形成全方位的保障网络。完善消防救援机制,确保在火灾等次生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制定紧急疏散预案,必要时联系公交接驳,确保人员能够安全、有序地撤离现场。加强通信保障,确保在突发事件中,各单位之间能够保持畅通的联系和协调。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抢险和救援。制定详细的善后处理方案,包括心理辅导、伤亡人员家属安抚等,帮助受害者和社会尽快恢复正常。
四、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的反恐防范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笔者认为,通过搭建“三防体系”,可以实现有效预警并进行防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需要根据地铁密闭空间的特点,编制相应的暴恐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此外,还需要建立警企合作机制,以公安机关为主,地铁运营方通力配合才能切实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反恐怖防范工作。通过以上措施,不仅能更好地应对突发的恐怖袭击事件,还能增强公众的安全感,为城市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琪.城市轨道交通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9,29(06):40-44.
[2]宋维才.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的特点及处置对策[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9,21(06):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