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

——以粤剧为例

叶亮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27期
广州市黄埔区会元学校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通过粤剧实现初中音乐课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效果评价、讨论与反思,本文为初中音乐教师提供了一套可行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研究结果表明,跨学科融合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理解、审美感知、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音乐;跨学科融合;粤剧;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认识不同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和审美特征,理解音乐与其他学科,以及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应重视艺术体验,强调实践导向;突出课程综合,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1实践证明,学生通过音乐与美术两个学科的融合学习,更有助于他们探索姊妹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激发思维活跃,进而提升在审美感知等艺术课程核心素养方面的能力。然而,设计合理的跨学科艺术课程是关键。这不仅要涵盖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目标,还需突出学生在两个学科融合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换言之,整合艺术教学资源,从音乐与美术两个维度让学生了解学科之间的共通性,从而使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更具实践操作性,使核心素养在音乐课堂中真正落地。

本文将结合花城版九年级粤曲《荔枝颂》与岭南美术出版社八年级设计应用内容,开展初中学段的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本研究以融合学科概念为指导,设计音美学科融合教学目标,探究课堂教学行动,并在粤剧教学实践中进行音美学科融合教学理念的可行性验证,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传承广府文化,让音美学科融合理念的教学设计更具适用性。

初中课堂音美学科融合教学研究现状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教学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而音乐与美术学科的融合教学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初中阶段的音美学科融合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提升其综合素养。然而,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和问题依然值得深入探讨。

近年来,教育学者对于音美学科融合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周念指出,通过音乐与美术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其艺术修养。2他的研究表明,音美学科融合有助于学生在审美感知、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然而,许多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科的有机融合难度较大,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流等问题都制约了音美融合教学的效果3。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初中音美学科的融合教学通常采用主题式或项目式的教学模式。通过音乐欣赏和美术创作,让学生在了解特定文化的同时,感受音乐与美术的表现力。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艺术素养4。

然而,尽管音美融合教学具有多重优势,但在笔者过往的跨学科教学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困境。

首先,音美整合课堂中教学目标不明确。一些教师虽然有意在音乐与美术课堂中做学科融合教学,也准备相关两个科目的教学内容,但是他们未能根据特定的艺术案例设定明确、精准的课堂教学目标,学生在音乐和美术两个科目的交织中往往容易表现出两个学科教学目标分割的状态,其学科融合程度不强,自然也难以深入全面了解艺术文化的内容。

其次,学生的创意实践活动单一。音美学科融合课堂应围绕着具体艺术案例展开,学生在视听两种感受方式的驱动和引导下,对所学艺术案例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理解,而在现阶段的音美学科融合教学中,学生最后呈现出来的创编内容有较为片面的特征,创意实践内容中没有体现出对所学艺术文化深入了解的特点,学生难以将音美两学科的艺术共性串联起来,也很难形成体系化的认知结构,在这种状态下就会造成学生们创意实践活动单一的问题。

此外,对传统艺术文化了解片面。陈文指出当前艺术实践性教学中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如发挥出地方传统音乐的优势性,培养学生在民族音乐、传统艺术文化的技能发展等问题。5教师如何利用好地方传统艺术教育对学生在传承传统艺术文化上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初中课堂教学中存在对传统艺术文化的教学片面此现象。学科融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无法引导学生培养出正确的审美观念,认识到音乐艺术中的浓厚魅力,进而提升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只在意是否对音美学科知识做到记忆上的精准把握,忽视传统艺术与文化结合的魅力,对于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无法有更深入的认识。优化课程设计,确保各学科内容的有机整合成为跨学科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初中课堂音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在开始正式的上课之前,音乐与美术学科负责老师展开了教学目标重塑的工作,把课程目标定为三个部分:理解粤剧的基本特征和文化内涵;掌握粤剧音乐的基本形式和演唱技巧;通过粤剧表演与美术设计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一)粤剧文化介绍:通过视频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粤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二)粤剧音乐学习:学习粤剧的基本唱腔和音乐特点。

(三)粤剧表演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粤剧表演。

(四)美术设计融合:结合美术课内容,设计粤剧服装和道具。

初中课堂音美学科融合教学实施与效果评价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视频、实物展示、示范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粤剧的学习和表演。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共同完成粤剧剧目的编排。

完成四个课时后,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观察、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来进行教学评价。结果显示,学生们在粤剧文化、音乐和美术设计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在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得到了有效提升。

授课老师在收集了300份问卷调查表后对表格数据进行了分析。从兴趣程度来看,表示“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的学生占到了63.3%。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粤剧课程有较高的兴趣,这为粤剧跨学科课程的深入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对课程内容的偏好方面,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是粤剧的音乐和唱腔(66.7%),其次是粤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60.0%)和服装与道具设计(56.7%)。这显示出学生对粤剧课程的多样性内容有广泛的兴趣,尤其对音乐和艺术设计方面的内容表现出较高的关注。这也进一步说明音乐、美术学科融合教学有利于提高艺术感染力;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艺术的共通性,学生在跨学科课堂中中能够从旋律线条及情绪色彩方面进行融合教学的探究。

对于粤剧课程对能力提升的帮助,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对文化理解(73.3%)、审美感知(70.0%)和创新思维(63.3%)有显著提升,这与粤剧课程所涵盖的丰富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相契合。而在未来课程内容或活动的建议方面,学生希望增加音乐和唱腔学习(56.7%)和表演实践机会(53.3%),这表明学生对实践性学习活动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技能和兴趣。

总的来说,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粤剧课程有较高的兴趣,并且认为课程对其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有显著帮助。未来的课程设计可以进一步加强音乐和唱腔的教学,增加表演实践机会,并结合更多的文化介绍和艺术设计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提升。在对学生兴趣和需求的详细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优化粤剧课程内容,以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达到音美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目的。

以粤剧为载体的初中课堂音美学科融合教学讨论与反思

粤剧作为岭南地区的代表戏剧之一,体现着本土戏曲艺术的魅力。近些年来,在非物质遗产保护的政策下,粤剧受到了政府和民间的大力支持。“粤剧进课堂”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已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但在粤剧课堂的教学中实现音乐、美术学科的整合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应用较少,本次跨学科课堂尝试通过音美整合课堂教学打破传统的基于学科知识的教学模式,从整个教学过程以及结果来看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关注对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文化的深入认知,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如何确保各学科内容的有机整合,充分考虑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个部分还是有待进一步发展。

结语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通过粤剧实现初中音乐课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和有效的教学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在文化理解、审美感知、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加强教师交流、优化课程设计和完善教学评价,可以有效提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效果,达到跨学科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D].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周念. 初中美术课程中学科融合教学实践个案研究[D]. 天水师范学院, 2022.

3张填惠. 浅析在美术课堂中融入音乐教学的路径 [J]. 教育界, 2022, (11): 95-97.

4 曹文娟,杨月杰. 中学音乐与美术教学中的融通 [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5 (S1): 121-122.

5 陈文.艺术类学生创新能力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6(4):90-9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