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敬秀娟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27期
南部县幸福小学 四川南充637300

摘要: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是否到位,小学美术的教学应该将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而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应该转变单篇教学的思想,将美术知识置于整体教学体系之中,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树立起整体的知识结构框架,促使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本文就分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现状及探究其应用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现状;应用策略

【引言】大单元教学法,就是将课程内容以整合式的方式加以组织的教学方法。其内容的核心就是围绕单元关键问题加以结构设计,进而推动落实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通过将美术知识整体化,以更高效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为他们提供更便捷的学习感受,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美术知识的魅力。

一、分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现状

1.1教学内容整合不够融洽

大单元教学法提倡的是以整合的方式传授内容。而在目前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整合的效率低下。这就要是由于教师未能准确把握教学的关键信息,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没有将美术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学生很难将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无法体现出美术知识的实效性和学习的价值。除此之外,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时,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学习感受。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没有激发出学生探索美术知识的兴趣,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不利于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而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新教学策略,将美术知识发散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加学生的学习体会。

1.2评价方式落后

在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构建整体的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目前的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美术学习情况了解不够透彻,仍然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没有对学生美术课堂掌握情况进行系统的、科学的了解。如单凭借期末考试分数来作为评价标准,不仅不能全面体现出学生的美术素养,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无法体现出美育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二、探究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应用策略

2.1优化教学内容整合

为了更好的突出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为总体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和整理,从而在学生脑海中构建起严密的大单元教学体系。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在构建大单元教学内容时,要将教学内容系统化,避免出现零碎、片面、重复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印象。

比如说在教学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春天的色彩》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春天色彩的美丽,使学生能够用色彩来表达春天。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着重体现出单元教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等特点。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搜集一些他们认为的有关春天的元素,如嫩绿的树叶、鲜艳的花朵。之后,再由学生根据自己对于春天的理解,亲自动手创作出一幅春天的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将之前学习的有关自然描写类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如《认识身边的树》、《百变团花》等。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已知的学习经验,通过五彩缤纷的颜色搭配,将春天的元素在画笔的勾勒下表现出来,从而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也能进一步明确绘画的主题,让他们学习起来更规范、系统。

2.2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小学美术具有独天得厚的教育优势,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他们有着天马行空的独特的想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认知特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的层次性。首先,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构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发散思维,从而主动的去探索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合作和竞争的形式,锤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获得不同的学习经验,取长补短,弥补自身在听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的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比如说在教学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我的成长记录》时,教师可以将成长设置为大单元教学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将《假如我是…》以及《我眼中的校园》等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内容联系在一起。之后,通过多媒体以视频、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给学生以视觉冲击。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谈一谈自己对于成长的看法,并将其描绘在纸上。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完成一幅情感表达的作品,学生的感触会更加深刻。

2.3完善评价方式

在大单元教学中,课程的安排通常是以主题—欣赏—技法—构思—创作—评价来展开,有效的评价能够很好的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采用多元的评价手段,如课堂观察、口头询问、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重点关注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发展他们的美术能力和素养。通过教师有效的课堂评价,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更好的提升。

比如说在教学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生活中的暖色》时,色彩是学生进行美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冷色》、《色彩的色相》、《色彩的明度》等小学教材中与色彩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由学生自己设计学习过程,按照一定的顺序,达到单元学习的目标。之后,由教师或者其他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作品评价,从色彩搭配、作品整体的构图框架、技巧、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作品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学生能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转变学习角色,获得不同的体验感,从而更好的提升了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总结语】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整合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完善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提升小学美术课堂的高效性,推动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相应的提升,提升大单元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俊洲.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4(17):144-146.

[2]贝斌妹.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实践[J].三角洲,2024(07):182-18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