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环境微生物监测技术在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陈倩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30期
徐州久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存在不仅影响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环境微生物监测技术在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健康影响,概述了环境微生物监测技术的主要方法,并深入探讨了这些技术在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中的具体应用,同时展望了监测技术的持续优化与创新方向。

关键词:室内空气质量;微生物监测;平板计数法;MPN法;撞击法;健康影响;技术优化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微生物作为室内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和数量不仅反映了室内环境的卫生状况,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开展环境微生物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情况,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居住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健康影响

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病毒、真菌、酵母、放线菌以及一些尚不明确的微生物,它们以气溶胶的形式广泛存在。这些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室内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通风状况)、建筑材料、居住者的生活习惯以及外部环境的污染水平。其中,细菌和真菌是室内空气中最主要的微生物组成部分,它们的种类和数量往往与室内湿度和通风条件密切相关。病毒虽然相对较少,但在人流量大、通风不良的室内环境中,如医院、学校和公共交通工具中,病毒的传播风险显著增加。依据微生物的种类和活性,它们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例如,某些细菌,如军团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与呼吸道感染直接相关;霉菌和真菌的孢子可引发过敏反应,如哮喘和鼻炎,尤其是对免疫系统较弱的儿童和老年人;病毒,如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此外,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生物气溶胶也可能对健康产生影响,这些物质可以引发头痛、眼睛不适、呼吸道刺激,甚至影响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二、环境微生物监测技术概述

在常用的监测方法中,平板计数法是一种传统且广泛应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它通过采集空气样品,并将其接种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统计菌落数量来评估微生物的污染程度。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特别适用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检测。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平板计数法的检出限相对较高,对于环境中微生物浓度较低的样品可能无法准确检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某些特定场景下的应用。另一种常用的监测方法是MPN法,即最可能数法。这是一种利用统计学原理定量检测微生物浓度的方法。通过系列稀释和接种培养,根据阳性反应管的比例计算出样品中微生物的最可能数量。MPN法特别适用于水样和特定种群的微生物检测,如大肠菌群等。相较于平板计数法,MPN法的检出限更低,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微生物浓度数据。然而,其操作相对复杂,且易受样品干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此外,相较于其他微生物检测方法,撞击法具有显著的采集效率优势。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采集到大量的空气样品,并且由于微生物粒子是直接撞击到收集器表面,因此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空气中微生物的浓度分布。这一特点使得撞击法在室内空气微生物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需要快速、准确地评估室内空气质量时。撞击法还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它不仅适用于细菌、真菌等常见微生物的检测,还可以用于采集和检测空气中的病毒、孢子等微小粒子。这使得撞击法在室内空气微生物监测中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当然,撞击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它对于空气中的极微小粒子可能无法完全采集到,且对于某些特定种类的微生物可能存在一定的采集偏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环境微生物监测技术在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3.1监测点位设置与采样

在进行室内空气微生物监测时,合理设置监测点位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监测点位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室内环境的布局、人员活动情况、污染源分布以及通风条件等多重因素。为了确保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通常会在具有不同功能和使用频率的区域设置监测点位,如卧室、客厅、厨房和卫生间等。这些区域由于功能和使用习惯的不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可能存在差异。在采样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止外部微生物的污染,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采样人员应穿戴无菌服装,使用无菌工具进行采样,并在采样前后对采样器和采样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常用的采样器有安德森采样器和撞击式采样器等。安德森采样器通过多级撞击原理,能够收集不同粒径的微生物粒子,适用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粒径分布研究。而撞击式采样器则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将空气中的微生物撞击到收集器上,适用于对空气中微生物总量的监测。采样时,还需注意采样时间的选择。为了避免因人员活动、开窗通风等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影响,通常会在室内人员活动较少、门窗关闭的状态下进行采样。同时,采样时间应足够长,以确保收集到足够数量的微生物样品,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2监测结果分析与应用

采集到的空气样品经过培养或直接计数后,可以得到微生物的数量数据。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可以了解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点,进而评估室内环境的卫生状况。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在分析结果时,需要特别关注那些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的微生物种类。根据监测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以降低微生物污染程度。例如,如果监测结果显示室内空气中细菌数量超标,可以采取加强通风换气、定期清洁消毒等措施来减少细菌滋生。对于厨房等易滋生霉菌的区域,可以增加通风次数和使用除湿机等设备来降低湿度,从而减少霉菌的生长。此外,监测结果还可以为室内环境质量的评估和改善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长期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策略提供依据。同时,监测结果还可以支持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3.3监测技术的持续优化与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环境微生物监测技术也在不断优化和创新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改进现有监测方法的操作流程和仪器设备来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可以研发更加高效、精确的微生物计数仪器,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可以优化采样器的设计和采样方法,提高采样效率和样品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探索新的监测技术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的需求。例如,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实时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实时、连续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微生物污染问题;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大量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发现微生物污染与室内环境因素之间的关联规律,为制定更加精准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此外,随着人们对微生物污染认识的不断深入,监测指标的选择也应更加全面和科学。除了传统的微生物数量指标外,还可以考虑引入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活性等更加全面、科学的监测指标,以更准确地反映室内环境的卫生状况和健康风险。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的技术水平和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微生物监测技术在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设置监测点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采样、科学分析监测结果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为居住者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环境微生物监测技术将持续优化,为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带来更加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杨庆国,陈柱宇.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43(5):1-8.

[2]赵芳,司马飞.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标准体系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21,38(3):24-28.

[3]黄尧.空气污染控制方案的综合费效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2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