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面向未来教育建设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探究

徐继武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26期
古城区祥和学校 6741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阶段的教学活动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物理作为一门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其教学活动应紧随国家新课改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为学生打造高效化、现代化的课堂学习环境。当下,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落实,到教学效率的提升等各个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以满足物理学科的现代化教学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面向未来教育建设的初中物理教学需满足的教学要求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初中物理现代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未来教育建设;课堂教学;具体策略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我国教育领域新课改工作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在新课标指引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物理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重要作用,通过打造高效课堂并完善相关实践策略,为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保驾护航。具体而言,教师要落实生本理念,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活动等多样化方式为初中物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物理学科教学活动的提质增效。

一、面向未来教育建设的初中物理教学需满足的教学要求

(一)个性化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要回归育人的本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收获知识和成长。由于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有所区别,据此,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新课标提质增效的教学要求,突出物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确保教学活动的精准性,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能在物理课堂上得以释放。

(二)学生减负的要求

在过往的物理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只能依靠完成大量习题的方式掌握做题的方法,这种题海战术使得学生的物理学习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同时也不利于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1]。新课标强调为学生减负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减轻学生的负担,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物理学习机械性、重复性的现状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知识,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活动要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所谓“提质”,并不单单指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是要落实新时代“以生为本”、“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要求,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在过往的物理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教学理念出现了偏差,过于强调应试教育的理念,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等问题不够重视。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教师要积极探索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二、面向未来教育建设的初中物理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立足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核心素养能力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科育人作用的发挥,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物理教学效果的优化。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物理教学只需要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即可,而忽视了学科的育人作用。因此,面向未来建设的初中物理教学,就教师自身而言,首先要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立足核心素养,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2]。

以人教版九年级的物理教材为例,教师在对于《安全用电》一节内容进行授课时,便可以说道:“同学们,电为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在用电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安全原则,学会正确用电,让电为我们更好地服务。那么你们知道哪些安全用电小常识呢?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讨论吧!”随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安全用电”话题展开讨论。学生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积极讨论之后,对于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有了初步地了解,掌握了“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等用电常识。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讨论方式,保证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标背景下物理学科的教学要求,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二)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尚处于基础阶段,学生间由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的物理学习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为了保证物理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充分挖掘物理教学活动中的生活化元素,让实践成为联系教与学的桥梁(图1)。通过实践活动,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学习之间建立联系,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人教版九年级教材为例,教师在对于《串联和并联》一节课内容进行教学时,便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开展“可调节亮度小台灯”的制作活动。在这一小实验中,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讲授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不同之处,并告诉学生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电灯、吹风机、电冰箱、电视机等大多数电器都是并联电路,以此拉近物理学科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距离。随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实验内容展开探究,让学生掌握可调节亮度小台灯的工作原理。通过充分结合生活的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思考了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种方式对于物理学科教学效率的提升而言具有积极作用。

(三)重视科学探究,夯实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

物理学科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面向未来教育建设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活动应该重点突出科学探究的作用,以构建探究式问题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物理学习情境,以此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体而言,问题的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引[3]。依托一系列具有密切关系的问题链导入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体系化、系统化的学习框架,这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而言都具有重要作用(图2)。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教材为例,教师在对于《杠杆》一节课内容进行教学时,便可以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作为本节课的导入,以此建立学生本节课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随后,教师便可以通过问题链的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即“什么是费力杠杆?什么是省力杠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哪些体现了杠杆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等问题。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放映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以此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进而有效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知识,落实新课标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结语:面向未来教育建设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要紧随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坚持落实“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等教育理念,发挥物理学科的育人作用,让学生能够在物理课堂上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立足核心素养、重视科学探究、联系实际生活等方式,不断优化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教学模式,为物理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保驾护航。只有如此,才能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让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推进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邝娉.五育并举背景下物理教材解读与高效课堂的构建[J].广西物理,2024,45(02):118-120.

[2]张静.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现实需要、具体要求与设计思路[J].教师教育论坛,2024,37(04):63-65.

[3]李斌.“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06):40-4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