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阿诗玛》中的典型对立人物形象
摘要:《阿诗玛》是一部云南彝族撒尼人的民间叙事长诗,被撒尼人称为了“我们民族的歌”。本文通过对两个不同阶级的典型人物阿诗玛、热布巴拉家的鲜明形象进行分析,探讨《阿诗玛》能够代代相传,且撒尼人以光荣和自豪的心情将其当成一件祖传的珍宝的原因;
关键词:《阿诗玛》 典型人物 艺术特征
《阿诗玛》这部民间叙事长诗主要是围绕阿诗玛的婚姻事件展开的冲突,进而深刻解释两个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描述阿黑、阿诗玛兄妹为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和反动统治阶级的特权压迫而进行的坚强勇敢而又机智的斗争,塑造了勤奋劳动、勇敢坚强、聪明美丽的阿诗玛和勇猛机智、力大过人的阿黑这两个典型的劳动人民的形象,以及阴险狡诈、残暴冷库的封建领主形象。
一、劳动人民的典型代表——阿诗玛
阿诗玛是一位美丽善良、勤劳单纯而又自尊自重的女性;她是一个十分关注家庭的人,对父母十分孝顺;她是一个痴情的女子,对阿黑的爱超过了自己;她是彝族女性聪明、勤劳、善良、美丽、勇敢的化身。本部分将根据阿诗玛出生、成长、反抗三个部分对阿诗玛的形象进行分析。
1.出生
长诗一开头“天空闪出一朵花,天空处处现彩霞,鲜花落在阿着底的上边,阿诗玛就生下地啦。”撒尼人民用美丽的诗句,来歌颂阿诗玛的诞生。又用“脸洗得像月亮白,身子洗得像鸡蛋白,手洗得像萝卜白,脚洗得像白菜白......”来描述刚出生不久的阿诗玛的可爱,之后取名时村里的老人为她取名为阿诗玛,像香草一样美丽的名字。
2.成长
阿诗玛从小就十分勤奋能干、热爱劳动,在她长到六七岁时就已经会坐在门槛上帮母亲绕麻线了;长到八九岁就会拿着镰刀挖苦菜了。除此之外,还帮助爹妈做饭、织麻、种地等,也正因为如此,阿诗玛的美名热布巴拉家不出门也听见。
“谁帮爹爹苦?谁疼妈妈的苦?囡帮爹爹苦,囡疼妈妈的苦”。阿诗玛不仅在劳动中养成了勤奋能干、坚强美好的性格,还十分的孝顺,懂得体谅别人。她体谅哥哥的苦,帮助哥哥劳动:“哥哥扛锄头,妹妹背粪箩,脸上汗水流,兄妹一齐去做。”
3.反抗
热布巴拉家想给阿支娶亲,请海热做媒人,但阿诗玛并不同意。她性格坚强,敢于顶撞媒人海热,体现出了彝族妇女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自由的爱情价值观,强烈反对封建婚姻和婚姻压迫。阿诗玛对媒人海热说:“热布巴拉家,不是好人家......我绝不嫁给热布巴拉家。”“不嫁就是不嫁,九十九个不嫁,有本事来娶!有本事来拉!”,她临危不惧、奋力反抗,对热布巴拉家的物质引诱,也不为所动,具有坚强反抗精神的形象油然而生,体现着劳动人民的志气和穷苦人家硬骨气以及撒尼人最宝贵的品格。
威逼无望后,热布巴拉家采取“抢亲”手段,但任何强权暴力和威逼利诱都不能改变阿诗玛的想法,哪怕是威胁阿诗玛不答应嫁阿支就把她的爹妈赶出“阿着底”,她也十分有骨气的说道:“钱蒙不了心,大话吓不了人,阿着底不属你一家,那三块地、三间房的主人是我们”。
愚蠢而残暴的热布巴拉家,面对阿诗玛的坚决毫无办法,只好把她关进黑牢。长诗里写到:“把阿诗玛推倒,狠毒地用皮鞭抽打”她还是十分坚决的说:“不嫁就是不嫁!”被关进黑牢后,哥哥阿黑以他的智慧、胆量和才干,战胜了热布巴拉家,救出了阿诗玛。可在回去的路上,热布巴拉家仍不甘心,央告岩神发大水,阻止阿诗玛和阿黑。最终引发了洪水,阿诗玛被洪水卷走了,牺牲在了这一场洪水中。
阿诗玛不畏封建势力的强大,在强大势力面前她一直十分勇敢,敢于和势力进行斗争,直至失败,在《阿诗玛》结尾中写道:“从此以后,阿诗玛变成了回声,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应。每天吃饭的时候,阿黑盛着玉米饭,对着石崖喊:‘阿诗玛,阿诗玛。’石崖那边,阿诗玛住的地方也照样回答:‘阿诗玛,阿诗玛’”。
虽然最后阿诗玛被洪水淹没了,但她变成了一座石像和回声,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被人们所歌颂。她并没有死去,而是通过别样的形式获得重生。
二、统治剥削的典型代表——热布巴拉家
热布巴拉家是阿着底十分有钱有势的大土司,是统治阶级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的代表,是横行霸道的,正如媒人海热所说:“热布巴拉说的话,热布巴拉家要娶你,好比石岩压着嫩树芽。你不愿嫁也得嫁!”。
“在阿着底的下边,住着热布巴拉家,这家人没有良心,蚂蚁都不敢进他家的门......”一开篇就将热布巴拉家同阿诗玛家进行了对比,热布巴拉家的丑陋嘴脸、恶霸形象,还没正式展开描述,就已给人们留下了丑恶的印象。
除了开头的对比外,结尾也将两个阶级进行了对比,“好人轻轻拿,坏人休想拨”,热布巴拉一家哪怕是费劲了全力也没办法将箭拔掉,而阿诗玛却轻轻松松就拿下来,间接批判了封建领主阶级的丑恶,彰显农民阶级的美好善良。
在“比赛”这一部分,更是直面的讽刺和丑化了阿支的丑态:“唱了一天零一夜,阿支脸红脖子粗,越唱越没有劲,声音就像瘫蛤蟆”。当阿黑射死了三只虎后,“阿支吓得脸发白,热布巴拉脸发青,阿支浑身不停地抖,热布巴拉抖不停”,简单的几句话便给予了热布巴拉父子十分有力的嘲笑、抨击,他们懦弱的样子也显现出封建领主无能的另一面。
除了正面描述,媒人海热这个人物亦是热布巴拉家丑陋面目的一个影射,不断威逼利诱阿诗玛嫁给阿支,归根结底是因为热布巴拉给了利益:“只要你给我儿讨来阿诗玛,我的谢礼大,金子随你抓,粮食随你拿,山羊绵羊随你拉......”海热促成这一段姻缘,并不是想要促成美好婚姻让青年男女有美好的婚配,而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他们其实是同一个阵营的人,眼里只有利益,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并不在乎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通过海热这一人物的塑造影射出了热布巴拉父子唯利是图的形象特征。
热布巴拉家利用本民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神和神权来掩饰其对人民、妇女的压迫剥削,并利用神权和神力来实现并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用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给广大彝族妇女带来种种不幸与痛苦,还把这种不幸归咎予神所操纵的命运安排。《阿诗玛》中就借助岩神发洪水给阿诗玛造成了悲剧命运,就是一种在所谓的神掩饰下由热布巴拉家造下的罪恶勾当。
三、总结
《阿诗玛》围绕主人公阿诗玛展开叙述,将阿诗玛不屈服、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正是她勇于反抗、勇于追求的精神深深吸引着读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劳动美、斗争美,体现了撒尼人民在反抗强暴、追求自由婚姻,以及对未来充满着希望的信念。
长篇叙事诗是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是劳动人民的精神结晶。从《阿诗玛》中可以看到撒尼劳动人民对于封建剥削统治阶级的痛恨、讽刺以及他们生活的苦、悲和恨,以及他们对于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要求。因此,阿诗玛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成为了彝族撒尼人的精神追求,而《阿诗玛》也化作不朽的伟大诗章,成为彝族撒尼人充满着光荣和自豪的祖传珍宝。
参考文献:
[1]黄铁.杨智勇.刘绮.公刘. 阿诗玛:彝族民歌(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6.
[2]王仲清. 阿诗玛 [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3]左玉堂.论《阿诗玛》人物形象的塑造[C].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阿诗玛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者不详],2004.112-137.
[4]李明.世界民间文学宝库中的明珠——试谈《阿诗玛》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2):.
[5]黄毅.《阿诗玛》五十六年研究综述[J].西南学刊,2010(00):8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