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的路径与策略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体系结构中,高校教育作为高水平、专业人才资源培养和输出的重要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实际的高校教育工作中,教师综合素养水平对于高校教育质量、对于学生成长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目前来看,新时代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质量要求不断提升,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对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对于高校教育工作开展、对于校内师资队伍持续高质量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当代高校教育需要意识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并且采取合理提升措施,为高质量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校教育;师资队伍;职业道德;提升路径
前言: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力量,其职业道德素养不仅关乎个人职业成长,更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国家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不仅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建设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物质化倾向严重、教学情绪化、个人修养不足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也制约了高等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探索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的路径与策略,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提升路径与策略,以期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必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显得尤为必要,这既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进步与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此项工作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足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对高等教育的质量、内涵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高校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促使教师队伍更加积极地投身教育改革,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1]。同时,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激励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楷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应对新时代社会多元化挑战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结构日益复杂,价值观念日益多元,这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认知产生一定冲击的同时,也对其职业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部分教师可能因受到物质利益诱惑或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出现职业道德滑坡现象,这不仅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也对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而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有助于增强教师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教育初心,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和干扰,保持清正廉洁的教育环境。同时,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还能帮助教师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引导学生应对社会多元化挑战,健康成长[2]。
(三)推动新时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高校不仅是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对于推动新时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高校教师的高尚职业道德能够引领社会风尚,传递正能量,为全社会树立道德标杆;另一方面,通过高校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培养出一批批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其将成为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仅关乎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表现出的问题
(一)物质化倾向明显
在当今社会,物质利益的诱惑日益增多,部分高校教师难以抵挡其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物质化倾向。高校教师可能过分追求经济收益,将教学视为副业,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校外兼职、商业活动或科研项目中的经济回报上。物质至上的观念不仅削弱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和热情,还可能导致高校教师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教学质量下降。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教师甚至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学生或家长的礼品、礼金,严重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损害了教育事业的纯洁性。
(二)教学工作情绪化
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本应基于专业知识和教育热情,但部分教师却容易受到个人情绪的影响,导致教学工作情绪化。高校教师可能因个人生活中的不顺心、工作压力大或对学生行为的不满而在课堂上发泄情绪,对学生进行不公正的批评或惩罚。情绪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有效传递知识,还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心理健康。此外,情绪化的教师还可能在课堂上传播消极情绪,破坏教学氛围,降低整体教学效果[3]。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升路径
(一)强化师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教育事业的基石。其中,师德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声誉,更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价值观形成。高尚的师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高校教师的责任感和道德观。教师应以身作则,诚实守信,公正无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针对高校教师物质化倾向明显的问题,应在现有基础之上进一步强化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通过组织定期的师德师风培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让教师深刻理解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和重要性,认识到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同时,加强师德考核和评价机制,将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纳入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体系中,形成崇尚师德、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4]。
例如,高校应积极发掘和宣传在教学、科研及师德建设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通过举办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事迹报告会、表彰大会等形式,广泛宣传高校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这些优秀教师的事迹和精神将成为其他教师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激励高校教师不断追求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例如,可以宣传那些长期扎根教学一线、默默奉献、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以及那些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但始终保持谦逊和敬业精神的学者。这些典型人物的事迹将有力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优化教学环境,减少情绪化影响
为了减少教学工作中的情绪化现象,高校应努力优化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稳定、和谐的教学氛围。一方面,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活动,帮助教师缓解工作压力、调节情绪状态。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和服务机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支持,减少因教学条件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引发的情绪问题。同时,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高校可以定期举办教师交流会或团建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增强团队凝聚力。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不仅可以分享教学经验,还可以倾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从而得到同事的支持和鼓励。和谐的工作氛围有助于缓解教师的职业压力,减少情绪化的发生,进而提升教师自身教育质量,同时提升其职业道德素养[5]。
(三)建立监督机制,规范职业道德行为
为了确保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持续提升,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一方面,要完善校内监督机制,通过设立师德监督委员会、开展学生评教活动等方式,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监督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对于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和问责,以儆效尤。
例如,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师德监督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及家长代表等组成,负责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该委员会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师德师风检查活动,如通过听课、查看教学资料、与学生及家长座谈等方式,了解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对于发现的问题,委员会应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并督促其进行整改。同时,高校还可以建立师德投诉举报机制,鼓励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确保监督的全面性和有效性[6]。校内监督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除了校内监督外,高校还应积极引入外部监督与评估机制。例如,可以邀请教育行政部门、行业协会或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评估。这些外部机构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了解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并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高校应及时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的监督。外部监督与评估机制能够增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透明度,促进其职业道德素养的不断提升。同时,通过引入外部监督与评估,还可以推动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结论: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不仅是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关键所在。面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中存在的物质化倾向与情绪化问题,通过强化师德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优化教学环境以减少情绪化影响,以及建立全面有效的监督机制来规范职业道德行为,是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有效路径与策略。以上相关措施的实施,将有力促进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龚飞燕,周鹏.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J]. 职业教育, 2023, 22 (08): 59-61+75.
[2]李昊.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升策略研究 [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20 (02): 12-13.
[3]李辉. 新时代我国高校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20.
[4]葛大伟.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研究[D]. 武汉大学, 2020.
[5]陈国良,豆市荣.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探析 [J]. 法制与社会, 2018, (28): 184-185.
[6]邵清,陈云.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探析 [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 8 (28): 211+213.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