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课程思政视角下初中英语新教材思政元素挖掘路径探究

辜小超 柴华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61期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400799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途径,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深入,各学科融入课程思政的工作愈加重要。初中英语教学在培养中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德育的重要使命。通过文本分析,发现英语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本文将对涵盖文化差异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整理。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教材;文化差异;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一、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期。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材中蕴含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道德理念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天然的融合点。如何充分挖掘这些教材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并有效地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我们发现其中包含了更多跨文化交际、文化自信、文化多样性等时代主题的篇章,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为开展思政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教师可依托这些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增强国家意识、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二、初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初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学内容相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这一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推广并得到应用。在教学内容方面,初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强调对教材中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将价值观教育、文化传承、道德建设等元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教师通过课文内容、话题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相关的社会、文化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判断力和社会参与意识。

初中英语教材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既显示了其积极进展,也展现出其所面临的挑战。目前,在多数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已开始有意识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通过选取包含丰富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的文本,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理解和吸收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理念。教师们通常通过设计相关的讨论、演讲和写作任务,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对相关社会和文化现象的看法,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

然而尽管在各级各类比赛或者平时教学中,英语教师已经注重提取教学素材中的德育内容,尝试在课堂中渗透育人课程,但较少系统研究并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且由于未经过系统研究,容易忽略部分教材背后隐含的思政元素。英语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值得教师在备课时深入研究,充分挖掘,从而有效的进行教学设计,将思政内容融入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学习新教材后发现其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具有极大可行性。本文拟对英语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涵盖的文化差异相关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进行挖掘,以供一线教师直接借鉴使用。

三、课程思政元素选取

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思政元素的挖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有多种维度,如田洪鋆老师《批判性思维视域下课程思政的教育学》一书中构建全套思政元素体系,共包含六大项十八小项,大项为: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深度学习、人格发展与实践创新。在每个大项后,田老师也划分了小项,为一线教师思政元素挖掘提供了具体的操作;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及其专家团队历时三年研究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框架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板块出发,延伸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具体内容,也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提供非常有效的渠道。

文章在确定课程思政元素时结合以上两种划分体系,秉承不求大求全,不求面面俱到的理念,对新教材中文化差异相关思政元素进行挖掘。文化差异思政元素的选取也是基于《2022版新课标》对文化意识的强调、英语人教版新教材文化内容板块的研究以及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而定。

1.新课标对文化意识的强调

(1)课程性质

新课标课程性质部分提出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教育部,2022)。

(2)课程目标

新课标课程总目标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其中文化意识是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培养文化意识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2022,教育部)

基于此,教材中文化差异思政元素挖掘对实现新课标中文化意识三级学段目标有极大必要性与迫切性,选择文化差异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包容性。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民族自信,文化是平等兼容的,现在提倡的文化自信并不是要完全否定西方文化,盲目自信。教师应引导学生感悟与学习优秀文化的内涵,做到和而不同,取长补短(胡新秀,2022)。

同时选择文化差异作为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激发他们对不同文化现象的深入思考,从而促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思维模式的形成。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挖掘文化差异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能够为他们未来在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展现良好国民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新教材更加丰富的文化板块

初中英语教学中,新教材的推行为融入思政元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活的途径。在分析英语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文本后,发现新教材更加提倡“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意识”等要素,例如老版教材的配图比较抽象,类似于报刊上的幽默漫画人物,而在新教材中主要采用真实人物形象,且更多选用中国面孔;Starter Unit 1Pronunciation板块新增PRC(中华人民共和国),PLA(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呈现浓厚中国色彩的文化输入;Unit 1 You and Me Pronunciation 2a对话语篇通过呈现人物对老师姓名错误的称呼方式并及时纠正,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中西方称呼差异等。教材中还有更多类似这样的体现文化差异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教师将其挖掘出来并与学习探究学习,是契合文化意识学段目标对中学生的要求的。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新教材中的文化差异元素可以作为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新教材的应用为实现课程思政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可以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和具体,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和参与感。

3.提升初中生英语学习趣味性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教材中蕴含的文化差异和思政元素,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比中外节日、习俗和价值观的介绍,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认识到不同民族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教师引导学生挖掘这些教材内容,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能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得到显著提升。他们开始主动寻找更多的英语资料来探索不同文化现象,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后也会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

四、文化差异思政元素挖掘汇总

接下来将尝试挖掘英语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所有单元文化差异思政元素,教材中除了在各类语篇中直接呈现的相关文化差异元素,还有值得探索并挖掘其背后隐含的文化差异,增长学生文化异同知识面,同时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挖掘出的文化差异思政元素可以通过教学设计融入课堂教学中,有些可以采用大篇幅甚至一整堂课进行学习探究,有些可以一笔带过,取决于该思政元素与中学生能力认知要求的匹配度,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与教师教学经验。

五、结语

初中英语课程思政理念应深入教师内心,思政元素挖掘应作为教师备课环节之一。本文仅对文化差异思政元素进行探索挖掘,后期也会尝试将以上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在进行日常教学时,还可以对照文中提到的两种课程思政元素分类体系对教材内容全方面解读并挖掘适合中学生发展学习的相关思政内容,以达到学科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2022.

[3]王艳梅.课程思政视阈下高中英语教材思政元素的挖掘及应用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23.

[4]文旭,唐瑞梁.新时代外语教育课程思政案例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22.

[5]胡新秀.初中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2.

[6]梁红韵,姜帆,苏博.“课程思政”融入初中英语课堂的方法与重要性[J].海外英语.202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