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八心财会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吴雯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65期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摘要:八心财会工匠精神培育对于新时期企业财务会计人才培养而言意义重大,是提升财务会计人才岗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对八心财会工匠精神培育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探究高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基于八心财会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实践对策,为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思政融合和创新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八心财会;工匠精神;培育;高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实践

1.“八心”财会工匠精神概述

“八心”财会工匠精神,是一个融合了传统工匠精神和现代职业素养要求的全新理念。这里的“八心”——用心、细心、耐心、专心、齐心、初心、诚心和法心,每一种心态都体现了对工作的高度敬业和专注。

“用心”强调的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以热爱和专注驱动自己不断前进;“细心”则是指在工作中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不容许任何差错的出现;“耐心”代表着在面对繁琐工作时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持之以恒;“专心”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集中力,不受外界干扰,对工作保持持久的韧性。

而“齐心”是团队协作精神的体现,它鼓励我们与同事共同努力,携手面对挑战;“初心”则提醒我们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对工作最初的热情和愿望;“诚心”是对职业道德的坚守,它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诚实守信;“法心”则强调我们在工作中要始终秉持公正严明的态度,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在新时代,这种“八心”财会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要求,更是高职大数据与财务会计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这一精神的内涵,不仅体现了对工作的敬业和专注,更彰显了新时代下对从业人员全面素质的高标准要求。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企业财务会计课程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课程应更加注重实践性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刻理解和践行“八心”财会工匠精神。这样的教学改革,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更能使高职院校的财务财会专业课程成为思政育人的典范。

通过这样的培养,促进财务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强化,让财务会计人才在强化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他们将能够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成为新时代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代表。这种“八心”财会工匠精神,也将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2.高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失衡问题

在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现有课程体系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失衡。多数高职院校的财会专业课程中,会计理论课程占据了高达75%以上的比例,而会计实务操作和实践教学的部分则显得相对薄弱。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并无益处。

过度侧重于理论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降低。大量的理论知识需要记忆和背诵,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的财会专业人才,在步入职场后往往表现出对岗位的不适应。许多在校内专业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却难以达到企业的期望,这反映了实践教学不足所带来的实际问题。

此外,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通常被安排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且往往与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相脱节。这种短期的、孤立的实践教学模式,很难为学生提供足够且有效的实践锻炼。更有甚者,由于实践岗位通常由学生自行寻找,部分实践岗位与专业学习内容关联度不高,从而削弱了实践教学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进入职场后,往往缺乏竞争力,其自身的价值创造和职业判断能力也难以得到凸显。

2.2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僵化与创新不足

从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来看,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设计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固定且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导致学生容易形成定势思维,过度依赖教师,从而抑制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这不利于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形成独立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变通能力。因此,当这些学生步入职场时,他们可能会发现难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在岗位竞争中也处于不利地位。

除此之外,单一的教学方法还会降低学生对财务会计课程的兴趣。当教师在课堂中大量灌输理论知识时,学生往往难以全面吸收和掌握,这直接导致了学习效率的下降。因此,高职院校亟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

2.3师生对课程思政认同度不高,教学被动

在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课程中,思政教学的融入情况并不乐观。这主要体现在师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度普遍不高,导致教学工作开展得相对被动。多数学生和教师倾向于认为,财会专业课程的核心在于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和提升实践技能,而思政内容则被视为附加品,甚至是应对教育改革要求的无奈之举。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教与学的积极性。教师在财会专业课程中涉及的思政内容寥寥无几,即便提及,也大多是在职业道德教育的环节一带而过。这种情况导致思政教学变得形式化,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4课程思政师资水平不高,师资培训工作不足

现阶段,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师资水平也有待提升。许多课程教师对思政教学的认知存在误区,他们认为思政教育无法直接体现教学成果,且教育质量的评价更多依赖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情况。因此,教师们更倾向于将教学重点放在专业技能的传授上,而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此外,财会专业教师普遍缺乏思政教育的经验。他们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集中于财会专业的操作和学习指导,很少涉足思政教育领域。因此,在财会专业课程中加强思政建设,对他们而言是一项新的挑战。然而,高职院校在针对财会专业教师的思政教学培训方面却显得不足,这导致教师们对思政教学缺乏深入地了解,也缺乏在专业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内容的技术和能力。

3.基于八心财会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实践对策

将“八心”财会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院校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习惯,促进全面形成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而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从四个方面入手: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优化配置,加快财务会计课程创新教学,着力深化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提高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水平,让教师的八心工艺教学技巧不断强化。

3.1促进理论与实践培训比例优化配置

高职院校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培养学生“八心”会计素养,首先要优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在保持理论教学基础地位的同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要增强财务会计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联系。通过增加实践学习课程、案例研究、模拟体验等实践学习联系,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模拟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培养“细心、专心、耐心”的工作态度。

第二,积极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创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验“专心、齐心”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用心、真心”的职业道德。

3.2加快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创新

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基础之一,也是基于八心财会工匠精神培养的核心素养。在高职院校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必须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行业的需要。

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新兴技术应用。可以尝试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为了切实提升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成效,可以以现实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研究,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教学实践中,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法,培养“细心、专心”发现问题、“耐心、细心”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注重深化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八心”会计艺术的重要途径。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需要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实现知识传递与价值导向的有机统一。

对此,在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要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形成“诚心、初心、法心”的职业理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说明了增强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暗示同学们增强法纪观念。高职院校要强化财务会计专业学生自律,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道德和法治,指出自律是不需要外在影响而遵守规则,即行为主体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自行按照社会活动的游戏规则为或者不为,注重法治和德治的统一。国家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道德价值缺失也会导致法治空心化。专业学生应该让德治与法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实现他律和自律的结合、道德教化和法制手段兼施,让道德和法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可以列举一些违法案例来论证法治的重要性,强调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的精神意蕴在于信仰之中,要从尊重人的生活自律和自治开始,把法治的种种要求、种种规范和制度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生活化和内在化。通过有效的道德和法治宣传教育,帮助财务会计专业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法律信仰,做知法、懂法、守法、会用法的大学生。

为了进一步强化思政育人成效,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要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八心”会计技能讲座、演讲比赛等,增加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开展这样的教育活动。还可以邀请业内知名会计师到校分享经验,鼓励学生效仿,努力提高专业技能。

3.4提高教师八心教学技能

教师是高职院校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八心”会计精神,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这些道德品质,并能够将其融入教学中。

对此,高职院校要定期组织师资培训,提高师资人员对八心会计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将八心会计精神融入教学的能力。可以尝试建立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运用“八心”会计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热情。

此外,学校也可以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教师教学工作坊和交流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方法,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总结:基于“用心、细心、耐心、专心、齐心、初心、诚心、法心”下的财会工匠精神培养目标和视角开展高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是提升专业人才岗位适应性和竞争力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高职企业财务会计专业教学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对此,本文提出要促进理论与实践培训比例优化配置、加快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创新、注重深化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育以及提高教师八心术教学技能的对策,旨在为高职企业财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参考文献:

王晓菁, 曹莉媛.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育方法改革探索——以XJKJ学院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24, 45 (09): 157-159.

[2]潘晓婷. OBE理念下高校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 27 (06): 26-29.

[3]路婷. 微观视角下通识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融合探索——基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期末考试的实证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3, (12): 183-186.

作者简介:姓名:吴雯 性别:女 年龄:35 出生年月:1987年9月 籍贯:江西九江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高职讲师 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

课题信息:基于“课堂革命”视角下的高职《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工匠基因”植入研究与实践—以XX学院为例 (JXJG-21-54-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