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区域合作的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模式探索: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为例

罗俊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65期
迪庆藏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 674499

摘要:区域合作的提出,是由于自然保护地的范围过大,自然保护地的工作人员需要跨区域合作。区域合作所带来的自然保护地工作人员统一调配对于减少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为例,根据自然保护地实际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策略,探索新的自然保护管理模式,

关键词:区域合作;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模式;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是指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自北向南流动,‘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自然景观,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跨越了八个片区,涵盖范围达170万公顷。在广袤的土地上,对于自然保护地的建设管理较为困难,各区域统筹管理、调配人手等需要一个统一的建设管理模式为基础,对于跨区域合作的建设管理模式,少有经验可以借鉴。对新模式的探索,需要正视当下区域合作的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模式所遇到的挑战,积极提出解决对策,探索出有助于区域发展的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模式。

一,自然保护地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

1.1自然保护地过度开发

目前,自然保护地面临人工过度干预、旅游商业化和发展城市化等问题,例如开山筑路、水电开发、采矿、旅游开发等[1],导致对自然保护地的自然景观造成了破坏,与此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多,一些外来物种被携带到自然保护地,打破了旧有的生态平衡,造成了生态污染。虽然人类开发是为了提升当地经济,但是以破坏自然保护区域为代价,是人类无法弥补的错失。各区域之间如何平衡好当地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地是当下面临的课题。

1.2自然保护地面临生态危机

由于地质灾害、温室效应、雪线上升、冰川消融、水土流失[1]等自然危害,自然保护地面临的危机更加严重,环境变化加剧,生态环境脆弱,野生珍贵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且难以逆转,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被挤压被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难以得到维系,而自然保护地在失去了原有的野生动物后,生态系统加速瓦解,难以挽回。各区域的生态问题不同,生态问题要重视,且针对各区域提出不同的解决对策,合理调配工作人员进行保护工作。

1.3自然保护专业人才匮乏

各区域的自然保护工作者都在保护自然工作的一线,自然保护地的建设管理工作缺乏有统筹能力的高级人才。伴随着目前科技化、信息化的发展,原有的自然保护知识结构已难以应对新时期的建设管理工作,难以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自然保护环境的治理提出新建议,难以提高现有的自然保护工作效率。各区域之间难以做到协同管理,统一调配,增加了区域合作的管理难度,增加了自然保护工作的人力成本,增加了各区域自然保护工作的磨合时间,大大降低了合作效率。

二、区域合作的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策略

2.1减少自然保护地的人类活动干预

及时召开关于区域合作的组织会议,针对各区域的的经济发展要求,保留必要的经济开发活动,缩减其他经济开发,减少各区域内人类活动。及时发布关于区域合作的自然保护政策,坚持保护优先,依法依规的进行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对于必要的基础设施建立时,要严格自然保护地空间管控,确保生态环境功能不降低[2]。提出重要保护地段,各区域环境工作者对重要生态空间进行重点保护。严禁过度的工业、商业开发,严禁不合法的各项人类经济活动建设。

2.2重视生态危机造成的环境问题

自然保护地的各区域内统一开展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系统的保护工作,指定保护规范和标准,定期监察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建设信息系统,辅助工作人员的监察,辅助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系统的监测,对于生态系统内的异常变化,系统自动提交自然保护地总负责人,并及时通知异常区域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查看及解决。对于自然保护地全范围的异常变化,要及时联系各区域工作人员召开会议,寻找问题根源,提出各区域可行方案。

2.3加强自然保护地人才的培养

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一线环境保护工作者的培养,同时培养专业性强、环境保护经验多的统筹管理人才。各区域内的一线环境保护工作者应归于自然保护地调配,在自然保护地决策者的统一调配下,合理分配人员工作和资源利用,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降低时间和人力成本。对于一线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同时多开设一线岗位进行招聘,使各区域内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对各个区域进行重点观察和保护。

三,结束语

各自然保护地都拥有大量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和罕见的地质地貌景观,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自然保护地是大自然原始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的珍贵宝藏。自然保护地跨区域的建设管理工作,应始终立足于当下,根据各自然保护地所属区域的不同,提出相应的保护工作模式,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新方法,持续优化自然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设管理模式,保护各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保障自然保护地的健康化、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世界自然遗产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对策孙克勤《资源与产业》北大核心2010年第6期118-124,共7页

[2]关于甘肃省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工作的思考罗子渝《甘肃林业》2024年第2期29-30,共2页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