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空间竞争关系视角下基于视障游客感知分析古镇类旅游地创新发展策略
——以同里古镇和周庄古镇为例
摘要:通过问卷+访谈的形式对24名视障者进行一对一的调研,来获取他们对古镇类景区的感知体验,揭示古镇景区发展与视障游客感知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景区交通的可达性方面,他们都对古镇有着不错的认可度。并且,他们对景区饭店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满意度较高。但在导游解说方面,没有对视障群体有足够的照顾,景区内无障碍设施不多,以及景点建筑旁没有盲文导向标识,这些因素给视障游客造成了一度程度上不愉快的体验。最后,针对景区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以期有助于提升古镇景区品牌形象和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空间竞争;视障游客感知;古镇;创新发展
一、前言
在旅游目的地空间竞争关系中,由于受地理位置、旅游文化等因素影响,旅游地间呈差异化发展趋势[1]。本文以同里古镇和周庄古镇为例,试图通过视障游客角度,获取他们对古镇的体验经历,并根据问卷和访谈的结果对它们的差异性感知进行分析。据此,本文以苏州市为研究地域,选择都去过两个古镇的视障游客为研究对象,与他们进行了深层次的交流,以期准确掌握他们对古镇的感知体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二、研究区域的地理概况
周庄古镇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吴江、上海三地交界处,占地面积:38.96km2,是世界文化遗产预选地、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周庄古镇四面环水,因河成镇,依水成街,以街为市。主要景点有富安桥、双桥、沈厅等。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着14座建于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桥。周庄宋代建镇,距今已有1千多年的历史。2021年11月,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同里古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一处5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131.54km2,宋代建镇,距今已有1千多年的历史。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众多,“川”字形的15条小河把古镇区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2022年8月,同里古镇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三、研究问卷及数据处理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访谈的形式向去过同里古镇和周庄古镇的24位视障人士收集信息,并采用SPSS24.0和Amos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7.5%,有效问卷共21份,调查时间为2024年5月1日至6月4日。
本调查问卷分为五个部分:导览服务方面、服务与支持方面、食宿与购物方面、交通可达性方面和整体评价与建议方面,以及访谈者的个人相关信息,如年龄、视障程度等题项。
从收集的样本来看,男性在36-55岁年龄段的居多(约82.6%);有36.4%的人是已婚;大部分人(88.6%)是中专及以下学历。职业背景大多是以按摩、音乐调音相关岗位为主。
四、实证研究分析
(一)问卷的信赖性和妥当性
首先针对视障人士的导览服务方面、服务与支持方面、食宿与购物方面、交通可达性方面和整体评价与建议方面五个类别分别进行KMO统计量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根据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结果,在1%水平上各个描述项均达到了显著。表明前述五个类别存在公因子。同时,KMO值也均达到了0.82,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论。随后对问卷的信度进行分析。
(二)模型的建立
通过AMOS24.0进行运算和拟合,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将低于0.5的标准累积量(即,观察变量被其潜在变量解释的变异量)的8个选项全部剔除后(如表1所示),剩下了12个题项。
导览服务方面分为2个题项:1.您觉得导游解说服务是否考虑到了视障游客的需求?2.您对古镇内盲文标识的覆盖率满意吗?服务与支持方面分为3个题项:1.您是否认可古镇工作人员对视障游客的态度?2.适合视障游客参与的旅游项目数量、质量如何?3.您认为古镇内的无障碍设施是否足够?食宿与购物方面:1.您如何评价古镇内餐饮服务的无障碍程度?2.对于古镇的购物体验,您认为其对视障游客的便利性怎样?3.您在古镇的住宿体验如何?交通可达性方面分为2个题项:1.您认为到达古镇的交通方式是否多样且方便?2.在古镇内,您是否觉得行走路线清晰且容易导航?整体评价与建议方面分为2个题项:1.您如何评价古镇作为视障游客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吸引力?2.您是否愿意推荐同里古镇或周庄古镇给其他视障朋友?
从表1结果可知,导览服务方面,题项1中同里古镇的比率相比较周庄古镇略低,视障游客表示,虽然两个古镇都有智慧导览系统,但并不完全适合视障者,比如想听一个景点解说时,在手机上搜索的时间会比较长。此外调查发现,景区没有专业的视障导览员,这会给陪同人员增添了额外的责任和挑战。相比较而言,认为“景区内盲文标识的覆盖率”的人占比更低,分别为29%和16%,说明景区盲文标识的地方很少,增加了视障游客的心理负担,体验感不高。服务与支持方面,题项1中周庄古镇服务满意度比同里较高,可能说明周庄景区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要求比较重视。一位视障者说,“我在周庄古镇寻路时,工作人员很热情的回应了我,并陪我到下一个目的地,我非常感谢她”。另一位视障者表示,“去同里前,我在网上了解到那里有距今120年历史的‘丽则女校’建筑旧址,想着可以前去触摸百年前的墙壁,心里很是兴奋,但当我去那里时,被工作人员拦住了,说已经改成酒店了,当时他对我说话的语气显得很不耐烦”。在认为“您认为古镇内的无障碍设施是否足够?”的题项所占的比率分别为45%和62%。说明古镇在进行智慧化转型的同时,应增设适合不同类型的残疾人群的无障碍设施,提升无障碍服务。食宿与购物方面,题项1中,视障群体对两个古镇的餐饮服务都比较满意。多位视障者表示,他们在就餐时,饭店的工作人员会帮他读菜单的菜名,并推荐当地的特色美食,觉得备受尊重。认为“对于古镇的购物体验,您认为其对视障游客的便利性怎样?”的题项所占比率分别为63%和47%,访谈发现,大部分视障游客反映一般,去周庄时,因为沈万三的猪蹄很出名,是当地著名特产,所以他们觉得值得购买,但在其他方面,他们认为古镇的纪念品同质性较高,故购买欲望不强。交通可达性方面,题项1和题项2古镇的比率都比较高,说明古镇在交通方面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整体评价与建议方面,题项1和题项2古镇间的比率比较接近,说明两个旅游目的地在吸引视障游客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无障碍设施比较少,服务质量不高,致使视障游客的推荐意愿不强烈。值得一提的是,视障者们都觉得两个古镇的同质化现象很高,即使它们的文化故事有一些不同。
六、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定量研究+访谈形式,分析了在空间竞争视角下基于视障游客感知与古镇类旅游地创新发展的关系,在探讨当前古镇类景区建设中存在的不足的同时提出了3点建议,以期促进景区进一步完善无障碍设施和水平,提升视障游客的旅游体验。
参考文献
[1]吴学成,张国华.旅游地空间竞争中的弱势旅游地发展研究——以黔东南南花苗寨为例[J].管理观察.2017:180-182.
[2]李磊,陆林,孙小龙.遗产型旅游城市空间关系演化——以黄山、上饶、南平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9(42):63-72.
作者简介:涂超(1988-),男,江苏苏州人,旅游管理学博士,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旅游,残障旅游,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者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