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思政课堂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路径探索
——以湖北初中政治为例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三观)的任务。本文以湖北省初中政治教育为例,探讨了如何在思政课堂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教学路径。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这些策略的有效性。本研究旨在为思政教师提供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正确三观,教学策略,湖北初中
引言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研究背景,即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对初中思政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和挑战。阐述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即如何通过思政课堂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特别是在面对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时,思政教育的方向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简述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湖北省初中政治教育。
一、初中思政课堂的现状与挑战
1.当前湖北省初中思政教育的现状
湖北省初中思政课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使命。目前,湖北省各级初中普遍开设思政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传统、国家法律和公民道德进行。尽管课程设置较为完善,但在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化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例如,部分学校的教学设备更新不及时,影响了多媒体和互动教学的实施;同时,一些教师对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接受度不高,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
2.学生三观形成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学生的三观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三个主要的外部因素。家庭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第一课堂,父母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直接影响子女。学校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以及师生互动等,对学生的三观形成具有深远影响。社会因素包括媒体影响、同龄人影响和社会事件的影响,尤其是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凸显,其快速变化的信息和多元价值观给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3.挑战与机遇
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初中思政教育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遭遇诸多挑战。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思政课的权威性和吸引力受到挑战。此外,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学生在价值观念的选择上呈现出多样性,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然而,这些挑战也孕育了新的教育机遇。例如,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课堂的个性化和互动化,通过网络平台、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思政教育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内化正确的三观。
二、树立正确三观的教学策略
1.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是思政课堂成功的关键。在内容上,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将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使其更具现实意义。例如,在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结合当前青少年关心的网络文化、环境保护等话题,使讨论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例如,在讨论诚信的重要性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互动展示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诚信的价值。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腾讯课堂、钉钉等在线教育平台,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率。通过这些平台,教师不仅可以发布课程资料,还可以组织在线讨论,实时解答学生疑问,使教学互动性大大增强。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当代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应当设计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不仅仅接受知识,更要学会质疑和思考。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辩论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可以就“是否应该取消校服”这一议题开展辩论,一方持赞成意见,另一方持反对意见。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查找相关资料,构建自己的论点,并学会从对方的论据中寻找漏洞,这样的过程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教师角色与专业发展
教师是思政教育的实施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还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可以通过定期的专业培训,如参加由教育局举办的思政教育研讨会,或者参与在线课程学习,如在“中国大学MOOC”上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教师的角色也应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观察和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思政教育中形成正确的三观,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湖北省初中思政教育的当前状况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在思政课堂中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加强教师的角色和专业发展,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使思政课更加吸引学生,使其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紧密相关联。通过使用互动性强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从而更有效地在学生心中种下正确价值观的种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思政课堂上,通过辩论、问题讨论等形式,教师可以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帮助他们建立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上的成长,也为他们将来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作出合理判断和决策提供了工具。思政教师的角色转变和专业发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师不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还需要学会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成为他们的引导者和支持者。通过专业发展和持续学习,教师可以更有效地传达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张华强.(2019).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王梅.(2020).“新时代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40(15),24-27.
[3]赵新宇.(2018).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陈立群.(2021).“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思政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现代教育技术,31(4),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