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肺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

陈宏霞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72期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第二人民医院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分析患者的肺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纳入对象为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均于2023年7月~2024年7月入院就诊,对其进行前瞻性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肺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SF-36水平更高(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肺部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综合护理;肺部功能;生活质量;临床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中心,对其实施全方位护理的护理理念[1]。将多学科的专业技能以及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对其实施针对性、持续、性全面性的护理[2]。现为探究将该护理理念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特对2023年7月~2024年7月我院住院的60例该疾病患者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做此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为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均于2023年7月~2024年7月入院就诊,对其进行前瞻性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对照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为(64.28±3.25)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为(6.39±0.28)年。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10例,糖尿病8例;观察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为(64.35±3.29)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为(6.43±0.33)年。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10例,糖尿病11例。组间患者基础资料对比(P>0.05)。本研究基本流程已获得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等综合诊断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中该疾病诊断标准相符;②病情稳定,具有正常的沟通能力;③意识状态正常。

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类疾病者;②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严重受损者;③伴有恶性肿瘤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吸氧护理以及生命体征监测等。

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基础护理: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调控室内温度至25~28℃,定期开窗通风,做好病房内的消毒管理。为患者发放干净、舒适、宽松的病号服,定期更换床单、被褥,保障其干净、干爽。做好探视人员的数量、时间管理。出入病房,减少不必要的噪音,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尽可能保持动作轻柔;(2)健康宣教以及心理干预:将疾病相关知识向讲解,对患者的疑虑耐心解答,使患者对疾病治疗有正确的认知,缓解其不必要的负性情绪。对于存在严重焦虑、不安情绪者,应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并鼓励患者主动讲述内心烦闷,护理人员予以倾听,并适时给予安抚、鼓励;(3)肺功能康复训练护理:a.排痰训练:指导患者利用体位的调整,促进痰液排出,将病灶放置到最高点,提高排痰顺利度。通过训练提升肌肉耐力,强化心肺呼吸功能,促使痰液排出,保障呼吸道顺畅;b.腹肌训练:将患者调整为仰卧位,取一2千克的重物放在患者的腹部上,指导其进行挺腹训练,每次训练10~15分钟,结合患者的耐受度,逐渐增加负重量,强化腹肌功能;c.呼吸肌训练:通过呼气、吸气最大程度的保持,强化呼吸肌功能,每日训练15~20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改善情况。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评定依据为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量表满分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3]。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7.0软件进出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和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SF-36水平对比(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SF-36水平更高(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以气流阻塞为典型临床表现。结核分枝杆菌侵袭是诱发肺结核的主要因素,多会对肺部造成累及。对于两种疾病并发者,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肺功能不全、体力活动受限等症状,治疗难度大,会直接影响生活质量[4]。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有效地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本研究表明,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SF-36水平更高(P<0.05)。这提示了,观察组护理方案的实施获得了显著效果。对其分析,综合护理的实施通过基础护理的干预,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配以健康宣教以及心理干预,使患者对疾病的知识更好地掌握,了解自身患病程度,更好地配合治疗[5]。并强化其对治疗的信心,减轻心理负担,提高其对疾病的应对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再通过肺功能康复训练护理,能够使痰液的阻塞度明显减轻,强化肺部通气功能。并通过体位调整、呼吸训练,强化肺活量以及肺部通气量,进而使肺功能提升。

综上所述,对于合并肺结核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其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其肺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有正向促进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丹丹,俞瑾垚,陈琳霞,等.运动耐力评估下的针对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9):67-70.

[2] 王翠花.以康复为主的优质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拔管后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2):4217-4219.

[3] 钟长娥,朱玉梅.正念行为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COPD并发肺结核患者负面情绪及营养风险指数的影响[J].新疆医学,2023,53(8):1011-1013,1023.

[4] 窦泽燕,郝建玲,李爱英.多维度健康教育联合正念训练对肺结核并发COPD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5):2747-2750.

[5] 罗珍珍,姜和,沈露,等.呼吸训练结合体外膈肌起搏的优化肺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6):163-16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