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郭玉松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72期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沧州销售分公司 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旨在探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特别关注工程质量、安全和考核三个方面。通过分析,揭示了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关键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引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施工现场管理往往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工程质量,还可能威胁到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也对项目的考核机制构成挑战。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及其成因,以期为改善施工现场管理提供参考。

1.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1.1 施工材料与工艺问题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材料与工艺问题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一些施工现场存在材料选择不当、材料质量不达标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供应商选择不严格,对材料的质量控制不够细致,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评估。此外,施工工艺的不规范也是导致质量问题的直接原因。施工过程中,工艺流程的不合理、工艺参数的控制不精确,都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例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振捣不充分,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空隙,从而影响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加强对施工材料和工艺的严格管理,是提升工程质量的必要措施。

1.2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足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高低。目前,一些施工现场存在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施工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不足,缺乏系统的技术培训和考核机制。一些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无法准确理解和执行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错误和偏差。此外,施工现场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但部分施工人员缺乏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这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技术培训和实践操作,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

1.3 质量监管不到位

质量监管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管往往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心不足。一些监管人员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不够细致,对质量问题的发现和处理不够及时,导致一些质量问题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此外,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盲区,也使得质量监管的效果大打折扣。例如,一些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通过常规检查发现,需要监管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因此,完善质量监管体系,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是提升工程质量监管效果的关键。

2.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2.1 安全教育培训不足

安全教育培训不足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一个显著问题。尽管国家对建筑行业的安全教育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施工周期紧张、成本控制等因素,安全教育往往被忽视或简化。施工人员,尤其是临时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往往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不足。这种现象的成因复杂,一方面是施工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在安全教育上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施工现场的流动性大,人员更替频繁,导致安全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此外,安全教育的实施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使得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2.2 安全设施不完善

安全设施不完善是另一个影响施工现场安全的重要因素。在许多施工现场,由于资金限制、设计缺陷或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安全设施往往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例如,高空作业时的安全网、防护栏杆等设施可能缺失或不符合标准,电气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可能不完善,易燃易爆物品的存储和使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问题的成因多方面,包括设计阶段对安全考虑不足,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压力,以及对安全设施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监管部门的检查和指导不到位,也是导致安全设施不完善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安全监管缺失

安全监管缺失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监管力量的不足或监管手段的落后,安全监管往往难以覆盖所有环节和细节。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往往流于形式,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不够彻底。这种现象的成因包括监管资源的有限性,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心不足,以及施工企业对安全监管的抵触心理。此外,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施工现场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也给安全监管带来了挑战。监管机制的不完善,监管手段的单一,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都是导致安全监管缺失的重要原因。

3.考核机制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3.1 考核标准不明确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的考核机制是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重要手段。然而,考核标准的不明确性是当前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这种不明确性主要体现在考核指标的模糊性和缺乏针对性上。具体而言,许多项目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往往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导致考核过程中难以准确评估施工现场的实际表现。例如,对于施工质量的考核,可能仅简单地要求“达到国家标准”,但并未明确指出哪些具体标准需要达到,以及如何量化这些标准。这种模糊性不仅使得考核过程缺乏客观性,也使得施工团队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激励,从而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3.2 考核执行不严格

考核执行的不严格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尽管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执行力度不足、监督不到位的情况。这种不严格主要体现在考核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上。具体而言,一些项目管理者在执行考核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人际关系、个人偏好等)而对某些施工团队或个人放松考核要求,导致考核结果的失真。这种不严格的态度不仅损害了考核的公正性,也削弱了考核机制的威慑力和激励作用。考核执行的不严格还可能导致施工现场管理中的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和惩罚机制,一些施工团队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规避考核,如虚报工程进度、隐瞒质量问题等。

3.3 考核结果应用不合理

考核结果的应用不合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通过考核可以获得施工现场管理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应用方式不当、效果不佳的情况。这种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考核结果的片面性和滞后性上。具体而言,一些项目管理者在应用考核结果时,可能仅关注表面的数据和指标,而忽视了深层次的问题和原因。例如,对于施工质量的考核结果,可能仅关注不合格率等表面指标,而忽视了导致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如施工工艺、材料质量等。这种片面性的应用不仅无法有效解决问题,还可能导致问题的进一步恶化。考核结果的滞后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由于考核通常是在一定周期后进行,因此考核结果往往无法及时反映施工现场的最新情况。

结束语: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的深入分析,本文强调了加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考核机制的重要性。未来,应通过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提升施工现场管理的整体水平,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问题与优化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23(5):163-165.

[2]张京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23,21(3):135-137.

[3]王蒙蒙.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控的优化研究[J].居舍,2021(24):137-13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