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CT互感取电的输电线路4G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谢同希 邱培群 苏培才 陈阔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80期
广东潮州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省潮州市 521000

摘要:随着无线通信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输电线路的监控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供电方式存在诸多限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CT互感取电的输电线路4G视频监控设计与研究。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流互感器取电方案,结合4G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研究首先分析了CT互感取电技术的原理和设计要求,进而开发了一套适用于输电线路的监控系统架构。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稳定地从运行中的输电线路上获取电能,并驱动视频监控设备,通过4G网络实时传输监控数据。本研究不仅为输电线路提供了一种创新的监控方案,并拓展了CT互感取电技术的应用范围,对于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CT互感取电;输电线路;4G视频监控;系统设计;能量管理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和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电力行业经历了迅猛发展。电网规模的扩大使输电线路成为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行直接影响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然而,传统的巡检方式如人工巡视和有线传感已不能满足现代电网对监控效率和准确性的高要求,这些方法耗时耗力且响应慢。

近年来,物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基于4G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因其灵活性高、成本相对低、传输速度快等优势被广泛使用于输电线路的实时监控。通过安装摄像头和传感器,系统能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4G网络传输到控制中心,实现远程监控和及时响应,极大提升监控效率和响应速度。

尽管4G监控系统提升了监控能力,但传统供电方式存在布线困难、维护成本高、电池寿命有限等问题,可能影响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开发无需外接电源的自主供电监控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1.2研究意义

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利用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CT)互感取电技术为输电线路4G视频监控设备供电的设计方案。这种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能够直接从输电线路上获取电能,从而避免了依赖于外部电源供应的必要性。

通过结合4G网络的高速数据传输能力,本设计能够实现对输电线路状态的远程实时监控。这种监控方式不仅可以及时发现线路中的潜在故障,还能够迅速作出反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从而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研究的实际应用将极大地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提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实时数据收集、远程监控和故障快速定位是关键需求。本研究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满足了这些需求,还为电网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使得电网运营更加高效、安全和经济。

第二章:CT互感取电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2.1CT互感取电技术的基本原理

电流互感器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设计的精密装置,其工作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CT由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组成,一次侧承载主线路大电流,二次侧输出与一次侧电流成比例的较小电流,供测量和控制使用。

在CT互感取电技术中,它作为能量转换的核心部件,利用其二次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可以直接为外部设备提供所需的电能。这种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能够无需物理接触即可从带电体上提取电能,这一特性使其在无法布线或需要避免电气干扰的场合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2CT互感取电技术在视频监控中的应用

在构建视频监控系统时,电源供应通常是核心的考虑因素之一。特别是在输电线路等关键基础设施上,监控设备的持续稳定运作至关重要。然而,这些环境常常因地理位置偏远或结构高度复杂,而难以通过传统的电源供应方法来满足电力需求。此时,CT互感取电技术便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通常情况下,监控设备如摄像头需要连接至稳定的电源,这可能需要长距离的布线、复杂的电源配置或是采用电池等储能设备。然而,CT互感取电技术仅需将CT装置安装在输电线上,即可实现就地取电,无需额外的电缆敷设和外部电源接入,极大地降低了系统的安装复杂度和成本。

同时,CT互感取电技术还减少了维护工作量。由于不再依赖外部电源,监控系统的运行更加独立自主,不受外部电网波动的影响,从而减少了电源故障的可能性。

第三章:输电线路4G视频监控设备硬件设计

3.1总体设计方案

本章的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套完整的输电线路监控设备,该设备利用CT互感取电技术从输电线路上直接获取电能。这套系统由四个主要模块组成: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通讯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它们共同工作以实现高效的输电线路监控。

整个系统的设计理念是实现无人值守、自动运行的监控方案。基于CT互感取电技术的电源模块,使得监控系统可以长期稳定工作于偏远或不便布线的输电线路环境中。数据采集模块的多样化传感器配置,为输电线路的安全监控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而4G通讯模块的应用,则确保了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控制模块的智能化设计,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监控效率。

3.2电源模块设计

电源模块是输电线路4G视频监控设备的核心,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CT互感取电单元是关键组成部分,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从输电线路上无接触地提取电能。

CT选型至关重要,不同型号适应不同电流范围和环境条件。合适的CT能确保各种电流水平下有效提取电能。CT的尺寸、绕组比和磁芯材料等参数影响能量转换效率和应用场景。

二次侧电路设计同样重要,需要对CT输出的电动势进行整流、滤波和稳压处理。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滤波电路平滑电流消除噪声,稳压电路确保输出电压稳定适应后续电路需求。这些电路设计需考虑效率、响应速度和极端条件下的保护措施。

3.3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数据采集模块是输电线路4G视频监控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捕捉和记录输电线路及其周围环境的详细数据。这一模块由两大部分构成:高清摄像头和环境传感器。每个部分都承担着特定的数据收集任务,对于监控系统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除了摄像头和传感器的性能外,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还需要考虑设备的防水防尘性能。由于输电线路往往位于户外,设备需要能够抵御雨水、尘土以及其他自然环境因素的侵蚀。这意味着摄像头和传感器需要具备相应的防护等级,并且设备的外壳设计要能够有效密封,防止水气和尘埃进入。

通过精心设计和合理配置,可以确保数据采集模块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准确、高效地捕捉和记录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为后续的监控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4通讯模块设计

通讯模块是输电线路4G视频监控设备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负责将数据采集模块收集的实时图像和环境数据通过4G网络实现远程传输。在设计这一模块时,必须仔细考虑4G模块的兼容性、信号覆盖范围以及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确保监控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监控系统传输的数据包含关键的基础设施信息,这些信息若被未授权访问或篡改,可能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通讯模块必须支持数据加密功能,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同时,还应实施严格的认证机制,防止未授权的访问,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获取和操作数据。

为了提高传输效率,通讯模块还应支持数据压缩功能。通过减少数据量,不仅可以节省带宽,降低延迟,还能在保证足够信息量的前提下,加快数据的传输速度。这对于视频监控尤为重要,因为高清视频数据通常体积较大,有效的压缩算法可以显著提高传输效率,同时保证监控画面的质量。

3.5控制模块设计

控制模块是输电线路4G视频监控设备的大脑,以微处理器为核心,负责整个监控系统的逻辑控制和数据处理。在设计控制模块时,确保处理器的处理能力能够满足视频编码和数据分析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应考虑其存储能力和在网络不稳定条件下的应对措施。

控制模块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数据处理的智能化。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合理的配置,可以确保控制模块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提供稳定、高效的逻辑控制和数据处理,为输电线路4G视频监控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四章:输电线路4G视频监控设备软件设计

4.1操作系统选择

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嵌入式Linux系统作为输电线路4G视频监控设备的基础平台。这一决策基于Linux系统的多重优势,包括其开源特性、高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强大的社区支持。

Linux的开源特性使我们能够根据监控设备的特定需求对操作系统进行优化和精简,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降低硬件要求,同时保持高性能。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减少系统崩溃风险、提高设备可靠性、保护监控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此外,庞大的Linux社区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和软件更新,有利于后续开发和设备优化。Linux系统的实时性也是我们考虑的重点,通过实时内核补丁和调度策略,系统能支持实时数据处理,确保及时响应各种情况。

嵌入式Linux系统因其开源、可定制、稳定、安全等特点,成为我们的理想选择,有助于构建稳定可靠且高效灵活的监控系统,满足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功能需求。

4.2应用程序开发

应用程序开发是输电线路4G视频监控设备的关键,目标是实现视频监控数据的高效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我们设计了一个模块化应用程序框架,包括视频捕捉、数据处理、存储管理和网络通信模块,以简化开发并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视频捕捉模块与摄像头协作,获取实时视频流,支持多种分辨率和帧率。数据处理模块进行视频编码和初步分析,如运动检测和对象识别,提取有用信息。存储管理模块负责数据组织、存储、备份和恢复,确保数据安全和完整。网络通信模块通过4G网络发送数据,处理数据加密和压缩,确保传输稳定和安全。

4.3用户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的设计在监控系统中至关重要,它是运维人员与系统交互的桥梁。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Web的用户界面,兼容多种浏览器,提供一致的体验,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访问监控系统。

实时视频显示区展示清晰直观的摄像头画面,支持控制功能如录像、拍照和历史回放。历史数据查询区提供工具回顾和分析视频数据,支持搜索和数据分析。报警信息提示区显示异常行为或故障的报警信息,以视觉和听觉方式提醒用户。

Web用户界面设计考虑了运维人员的实际需求,提供了一套全面直观、易用的工具,使管理和操作监控系统更加高效便捷。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在本项研究中,我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CT互感取电技术的输电线路4G视频监控设备。该设备无需外部电源,通过CT技术从输电线路上直接获取电能,特别适用于远程和难以接通电源的地区。结合4G网络的广泛覆盖,实现数据的即时远程传输和高效处理。

经过一系列实验验证,设备在各种工况下展现出色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实时监控需求,证明其实用性及CT互感取电技术在电力系统监控的应用潜力。然而,我们认识到技术和性能上仍有提升空间。未来工作重点包括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增强数据传输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

展望未来,5G通信技术的发展为设备带来升级路径。更新至5G模块将提升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支持更高分辨率视频数据实时传输和更多并发连接,优化监控效率和精度。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完善和智能化监控系统,适应智能电网发展,为电力系统的高效运作和可靠供电做出贡献。随着技术进步,电力监控系统将更自动化、智能化,成为智能电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田芳,黄彦浩,史东宇等。基于改进YOLOv5的便携式输电线路巡检图像缺陷检测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23,38(12):3479-3487.

[2]李波,张鹏飞,王封博等.5G通信技术在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3(23):179-182.

[3]杨种田,沈智涵,张熠等。基于改进YOLOv5的输电线路巡检缺陷检测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3,59(12):262-270.

[4]刘鑫,孙艳丰,尹宝才。基于改进YOLOv5的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关键部件识别[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23,43(05):55-65.

[5]张子谦,王志强,张宇等。基于深度学习的输电线路巡检图像缺陷检测综述[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23,28(09):2306-2319.

[6]李文涛,王耀轩,张梦石等。基于改进YOLOv7-tiny的输电线路巡检缺陷检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3):13928-13935.

职创项目:高稳定非接触取电配网防外破监控装置CZDLSJ2024-000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