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学思、学用、学创”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实践

曾圳柳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93期
惠州市惠阳区秋长新塘小学 516200

摘要: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就要明确阅读主题,在主题情境中基于文本,深入文本,超越文本,以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阅读,促进语言、文化及思维的融合,使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杜威的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提出“Learning by doing”的理论,他把活动引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做中学”,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来实现探索外在世界,增长自身经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作为信息处理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自主、积极的探索和交流,获得语言知识。建构主义强调以经验为基础的意义建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对信息的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习者的社会性、情境性和主动性。[1]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 缺少学思引导,课堂上老师讲的多,学生思考的少,练的少,存在被动学习的现象;2. 阅读活动设计缺乏深度,表面化、表层化及表演化导致学生吃不透阅读内容,出现不会用,不会迁移的现象;3. 教师对单元主题意义理解不够,教学活动设计脱离主题情境,出现碎片化教学的现象。

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应主动实施英语学习活动观。主动转变角色,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主体,深挖语篇主题,在主题情境教学中,基于文本,深入文本,超越文本,做到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不流于表,深度阅读,真正落实英语阅读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以PEP(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Part C Story time为例,简述“学思、学用、学创”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小学英语阅读课的应用实践。

二、以主题为中心,链接情境与情感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在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时,要围绕阅读文本的主题意义展开。研读文本,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对阅读文本的主题、內容、結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分析,提炼出文本的结构化知识,明确主题意义,挖掘文本中向读者传递的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

小学英语主题主要聚焦三大范畴: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本课时子主题为:保护环境,倡导绿色生活与行为。基于这一主题意义及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本课PEP(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Part C Story time以绘本《I love you, Blue》引入,链接主题意义;以易拉罐想要回家为主线,进行阅读文本的理解,突出主题意义;以观看日本核污水排放视频结尾,升华主题意义。

三、学思结合、用创为本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课程理念提出: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新课标》指出,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景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2]

1. 基于文本,学思结合

语言理解是学习活动观的第一层次活动,是基于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过程。教师在此环节可以设置情境问题串,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也可以通过“5W1H”特殊疑问词——“Who、When、Why、What、Where、How”进行提问,循循善诱,启发思考。语言理解类活动包含三种活动形式: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在对PEP(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Part C Story time进行理解时,教师通过提问:“Where is the can now? How does the can feel? ”这些问题能让学生猜测感知本课学习主题是与保护环境的主题有关,并为后面内容学习做铺垫。学思结合,为英语阅读学习打下了根基。

2. 深入文本,学用结合

应用实践类是学习活动观的第二层次活动,是深入文本,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过程。在阅读文本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创设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语用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内化所学的知识。应用实践类活动包含三种活动形式: 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在PEP(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Part C Story time的应用实践活动设计上,教师整合了故事文本改编成一首歌曲,带着学生一起唱——There is a little can beside the river. He is so sad. He wants to go home. Who can take him home? Here comes a busy bird. There comes a naughty bear. Rabbit and monkey are late for school. Who can take him home? 教师还设计了让学生观察思维导图复述故事文本的环节,在复述理解的基础上,还让学生给故事选择合适的标题,这三个活动是在依托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阅读文本的描述与阐释。

3. 超越文本,学创结合

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最高层次就是引导学生超越文本,有效地延伸阅读,让学生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学创结合,是英语阅读学习之顶尖,是最接近英语核心素养内涵的活动方式。

四、结语

英语学习活动观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为中心,以语言理解为基础,以应用实践为依托,以迁移创新为升华,以促进核心素养为目的,强调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时,要多渗透英语学习活动观。让学生在主题情境中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创新迁移,逐步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语言、文化及思维的融合,实现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如月.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1(88)

[2] 梅德明、王蔷.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M].北京师范学校出社.2022-0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