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思政视域下基于数字技术的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策略探究
摘要:国家安全教育是小学思政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提升国家安全意识与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有效途径。集视频、音频、图像、动画等一体的数字技术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国家安全教育的整体创新提供了方法与思路。本文立足大思政视域,从“大使命”“大格局”“大资源”“大场域”“大视野”五个层面出发,构建对基于数字技术的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策略进行探索与思考,以期紧密联系现实形成与新时代同向而行的国家安全教育“大格局”。
关键词:大思政视域;数字技术;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策略
《大中小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小学阶段重点围绕国家概念,启蒙小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使其了解国家安全基本常识,感受个人生活与国家安全的紧密联系,提升爱国主义情感。大思政强调“社会即课堂”,注重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局限性、主体孤岛化,突出思政育人的空间广度、时间厚度与实践宽度[1] 。在大思政视域下,小学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目标因循守旧、内容挖掘不足、时空关东滞后、主体联动不足、评价方式单一等,在空间广度、时间厚度、实践宽度上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立足课堂、着眼社会,为大思政视域下的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优化与创新路径。新时代的小学可以借助数字化教育技术的优势,构建以目标、主体、内容、时空、评价为核心要素的“大思政”课程体系,确保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
一、运用数字技术牢固“大使命”,明确活动目标
目标是国家安全教育活动的起点与终点,培育有本领、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思政课的使命,也是国家安全教育的终极目标。“大思政‘视域下,小学可以运用数字技术整合国家安全教育的目标,牢固国家安全教育承载的立德树人“大使命”,在国家安全教育的活动中融入培育国家安全意识、激发国家安全情感与生成国家安全行为的目标,确保各学段教育目标有序衔接递进[2] 。例如,利用数字技术全面梳理和整体架构本校低段、中段、高段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目标,包括指向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与各学段的具体目标,实现低段启蒙国家主义情感、中段渗透国家安全知识与高段践行理想信念等活动目标的螺旋上升性。这样就能够把握好各学段国家安全教育的“方向盘”,以目标一体化引领活动内容与形式的持续进阶,使得情感体验、常识认知、理论理解等相关活动都能指向立德树人的“大使命”。
二、基于数字技术构筑“大格局”,联动活动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办好教育事业。对此,在大思政视域下,小学在实施国家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主动发挥主导作用,基于数字技术联动教师、家长乃至周围社区的积极力量,构建多方协同育人的“大格局”,共建良好的国家安全教育“阵地”[3] 。例如,在国家安全教育中,小学一方面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搭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家校沟通交流平台,如微信群、公众号等,引导家长认识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基于家校共育及时将学生身上出现的国家安全意识不高、国家安全常识匮乏、国家情感薄弱等问题苗头抑制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将周围社区的国家安全教育讲解员“请进来”,通过录制微课视频的方式,在班会、国旗下讲话或重大节日时段,结合社会时事向学生集体传授国家安全知识,传递国家安全观念,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三、巧借数字技术挖掘“大资源”,丰富活动内容
方法制胜的前提是优质的内容,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是各类相关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支撑。“大思政”强调思政教育内容不能“没有生命”,要与时俱进运用丰富、多彩、有活力和生命力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4] 。基于此,小学可以巧借数字技术开发利用丰厚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资源,如收藏在管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红色文化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等,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活动资源中学习国家安全知识,汲取维护国家安全的精神力量。例如,针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以及生态安全等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教师可以挖掘数字化的历史资源、精神力量、学科课程资源与红色文化资源等,利用其中典型的国家安全故事与守家卫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等,激励学生将维护国家安全作为最高荣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涵养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情怀。
四、融合数字技术贯通“大场域”,整合活动时空
数字技术在国家安全教育中的应用优势还在与贯通时空,将其落实到课内外、校内外的“大场域”之中,打造国家安全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课堂”。小学可以融合数字技术整合国家安全教育的时空,贯通校园“主阵地”、社会“二课堂”与网络“云”课堂,加持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情感与能力。比如,首先可以立足校园文化,依托校史、校训、小风、班风、班级文化等,营造国家安全校园文化氛围,如利用国家安全教育资源,设计国家安全校园公众号图片展、国家安全电子宣传栏、国家安全案例分析线上专题讲座、集体观看爱国主义电影等,在校园内赋予国家元素鲜明的标识,以润物无声的环境让守护国家安全深入人心。其次,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扎根社会“二课堂”,将区域内的红色基地和国家安全教育博物馆等资源引入校园,组织学生开展文化安全、生态安全大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并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公众号、电子校园网、校园广播、信息化教育平台等,建立基于国家安全教育的网络“云”课堂,配合校园文化创设,营造浓厚的学习和共享国家安全知识的思政氛围,结合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将国家安全知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意识渗透到位,使国家安全教育有形、有感、有效。
五、适用数字技术开拓“大视野”,创新数字化教学活动评价
在“大思政”视域下,评价影响着国家安全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关于国家安全教育质量。在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小学国家安全教育可以立足“大思政”的要求,合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评价思路与方式,以学习效果“最优化”的“大评价观”突破以往国家安全教育评价的局限性,构建符合“大思政”标准的评价模式。例如,结合“大思政”培养国际视野、知识视野与历史视野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新型评价方式,包括“国家安全知识学习”先锋云、“国家安全风采展示”先锋赛、“国家安全践行”先锋榜,探索数字化的成长档案袋、走廊风采展示等评价手段,引导学生结合所参与的活动进行自评、互评,通过教师评、家长评、社区评等获取多元反馈,持续引领学生增爱国之识、立为国之志、践报国之行,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坚定信念。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是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群体,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中坚力量。新时代的小学国家安全教育应积极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基于“大思政”的育人要求,主动统整各学段国家安全教育活动目标,挖掘优质的活动资源,联动各方主体,贯穿式空并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设计具有“大思政”特性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国家安全素养,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史利平. 国家安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挑战与优化路径 [J]. 教育评论, 2024, (03): 3-9.
[2]陈雨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3(8):1-3.
[3]何英,辛法雨.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校本化的育人路径探究[J].四川教育, 2023(11):9-10.
[4]邸军莲,南小青.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2(2):55-57.
2024年度河南省教育资源保障研究一般课题 +《大思政视域下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数字化教学活动设计的策略研究》 +课题立项号:2021JzB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