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卢作孚企业家精神对新时代企业家成长的促进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而“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企业家群体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多次强调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是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弘扬卢作孚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探索与实践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实现高水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卢作孚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卢作孚作为中国近代爱国实业家的杰出代表,其精神核心可概括为“民生”二字。卢作孚创办的第一家企业和运营的第一艘轮船都以“民生”命名,无论是创办实业、兴办教育、还是建设城镇、改造乡村,他都以“民生”为中心进行思考与实践。“爱国民生精神”具体体现在他的社会改革、企业经营、文化教育等各项工作之中。主要表现为:实干兴邦的爱国精神、开放独立的实业精神、实用兼善的教育精神、以人为本的建设精神。
(一)实干兴邦的爱国精神。卢作孚一生的各项事业都在关注国家命运,思考并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建设国家与社会。卢作孚以满腔爱国热忱实践了民主革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救国路径。他在探索中逐步转变,并最终认识到实干是最根本的,需要踏踏实实地扎根基层市村,从小事做起、从小规模做起,像“微生物”一样一点一点地改善和建设本地社会,终能取得切实的成效,实现国家的富强。他强调在抵御外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探索“建设成功一个现代的国家,使自己有不亡的保障”。
(二)开放独立的实业精神。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卢作孚通过对本地社会和自然资源进行在地化统筹协调,建立“各种事业都可以相互帮助”的三产融合式产业体系以撬动本地资源、降低成本、减少外部性风险。同时,他创办与合办的企业并不单纯以盈利为第一目的,而是与北碚社会建设形成“一体两面”的双赢关系,这种“社会企业”运营模式成为卢作孚的重要创新。在立足本地企业的基础上,他还以开放的视野吸引外部人才与投资,逐步形成资源聚集与创新驱动。
(三)实用兼善的教育精神。卢作孚十分重视教育在培养社会建设人才方面的作用。他将“实用”教育和科学研究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他在建设北碚伊始就创设了“实用小学”,随后建设了兼善中学,并渐次引进了高等教育。他与晏阳初一起兴办了中国第一所建在乡村的高等学府——“私立乡村建设学院”,培养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实干人才。他希望让教育“兼善”于各个阶层、各种职业的人。于是,他在北碚大力兴办“民众教育”,设了专门机构“民众教育办事处”负责此项工作。他还邀集一批科学家建立了“中国西部科学院”,进行创新研究、科普教育、并指导各项建设事业。科学院始终坚持“一切学术都应着眼或归宿于社会的用途上”,形成了当时北碚乃至重庆教育与建设的“活水之源”,推动了西部地区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长足进步。
(四)以人为本的建设精神。卢作孚从教育、经济、交通、治安、卫生、自治六个方面开展城乡现代化建设,而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让传统的乡绅、农民和乡场商户转变为具有新知识、新道德、新生活的现代人,让他们可以结合本地资源建设本地社会、构建“现代集团生活”,是北碚现代化城镇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因此,其公共空间建设、实业建设、文化建设、组织建设都以此为目的。沿着这样的建设思路,北碚建设中把并不丰富的资源用于最急需的事务、盘活撬动本地资源以降低建设成本,形成能够惠及本地居民的经济生活体系,建设适合于内地山村乡镇地区的现代城镇。
二、新时代企业家成长的发展困境。
当前,企业家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关键少数”和特殊人才,他们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家群体自身也面临着严峻的差异分化和发展困境。部分企业家理想信念不坚定,法纪意识淡薄,热衷拉关系,缺乏创新意识,求稳心态严重,缺乏诚信等。这些个人主观方面的不利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交互影响,直接导致当代企业家精神的不良状况与突出问题。
(一)部分企业家理想信念不坚定。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期,部分企业家对经济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不了解,眼界和格局未能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上,必然导致方向迷茫、意志脆弱,进而导致经营行为过失,对投资环境判断失误,对市场前景信心不足。面对充满了模糊和不确定性环境,依靠理性判断来坚持的,放弃自己信念和忍耐力,对当下的利益得失过于看重,从而导致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生直接的危害,不利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部分企业家创新意识不够。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家更加重视自我成长与企业能力提升。但部分企业家都没能认识到提升企业和管理创新能力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习惯穿新鞋走老路,对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停留在口头上;部分企业家因为创新成本高、周期长,不确定性多,求稳心态重,阻碍了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阻碍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部分企业家使命感不强。企业最基本的使命还是经营管理好自己的企业,在遵守法律、伦理经营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创造财富。当前,部分企业家需要提升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些人过多的关注自身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没有正确认识到“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割裂了“家”与“国”紧密联系。企业家们期望提升职业声望,并希望全社会能够更加尊重和重视企业家的特殊劳动和社会价值,但忽视国家利益、社会效应,为个人私利而将法律法规、社会责任、社会公德等抛诸脑后。
(四)部分企业家诚信度不高。诚信是一个企业家应该遵循的基本素养,涉及企业家个人的道德观念、企业文化的培养、社会监督机制等多个方面。当前一些企业家将赚钱作为唯一目标,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责任,导致企业行为短期化,缺乏持续创新和成长的动力;没有从战略高度重视诚信,缺乏诚信文化和道德约束;社会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监督不足或信息不对称;个人信用制度的缺失使得一些企业家在没有有效约束的情况下,会选择不诚信的经营方式。不诚信行为使得企业间交易效率下降、成本上升,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卢作孚企业家精神对新时代企业家成长借鉴意义。
卢作孚作为爱国企业家典范,他身上所蕴含的实干兴邦的爱国精神、崇德重义的诚信意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兼善天下的责任担当等,今天企业的健康发展和企业家健康成长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一)爱国情怀的激励。卢作孚的企业家精神以爱国为主线,强调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特别是他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作为民生公司宗旨,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和国家富强紧密结合起来。这种精神可以激励新时代企业家把个人成长、企业发展、与国家、民族利益紧密结合,以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己任,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个人价值。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宝,卢作孚在实业救国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在企业管理和社会建设中,探索“社会企业”营运模式,构建产学研三位一体发展之路,勇于创新实践,推动改革。新时代企业家在传承这种精神时,将更加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敢于突破传统束缚,积极拥抱新技术、新理念,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三)责任担当的强化。卢作孚一生为国分忧、为国担责,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之时,拼尽全力,以一己之力指挥“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保存中国民族工业命脉。这种责任感对新时代企业家具有强烈的感召力,新时代企业家在成长过程中,将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担当,不仅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更关注社会效益,实现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
(四)诚信务实的传承。卢作孚在实业救国过程中,始终坚持脚踏实地、诚信务实的作风,发挥“忠实地做事,诚恳做人”优良作风,为自己崇高理想的实现和民生公司跨越式发展赢得宝贵机遇。这种务实作风对新时代企业家具有很好的传承价值,有助于他们在面对市场竞争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务实,稳步推进企业的发展。
(五)理想信念的坚定。卢作孚坚定地信仰国家现代化和乡村现代化,几十年如一日,执着顽强探索国家现代化实现路径,并努力付诸实践,矢志不渝。这种理想信念对新时代企业家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新时代企业家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韩影,企业家精神与民营企业家成长研究[J].《本溪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2016年度论文汇编》.
[2] 邓凌,卢作孚精神的新时代价值研究[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2-01.
[3] 常庆欣,郑子婕改.革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的丰富意蕴[J]-《当代经济研究》.2024,08,07.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5] 赵姗.促进企业家成长进入新阶段 开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N].《中国经济时报》.202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