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家长也来唱"主角" 家园共育促发展——谈幼儿园"家长资源"的利用

何秀芳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92期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幼儿园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教育生态中,家长资源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价值和意义正日益凸显。家长不仅是幼儿的第一任幼师,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园共育,即家庭与幼儿园共同育人,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如何有效利用"家长资源",提出加强家长参与、促进家园沟通、创新教育模式等策略,以期为幼儿园家园共育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家园共育;家长资源;幼儿教育

在幼儿教育的道路上,家庭与幼儿园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首要场所,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教育责任;而幼儿园则是专业教育的重要平台,为幼儿提供系统、科学的教育环境。如何有效整合家园双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家长资源,加强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家长资源的利用方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教育。

一、家长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利用情况

(一)家长参与度不高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并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家长资源的利用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家长对家园共育理念认识不够深刻,参与度不高;另一方面,幼儿园在整合家长资源方面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方法,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当前,尽管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家长资源的利用意识仍然不足。许多幼儿园在规划和实施教育计划时,往往过于依赖园内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而忽视了家长作为重要教育资源的作用,导致家长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利用程度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部分家长对家园共育持积极态度,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参与度较低,即使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其参与也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他们可能只是被动地参与,比如出席家长会、家长讲座或开放日活动等,而缺乏与幼师和园方的深入交流和合作,这种浅层次的参与无法真正发挥家长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

(二)家长参与度不均衡

在幼儿园教育中,家长参与度的不均衡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不均衡的参与度不仅影响了家园共育的效果,还可能加剧幼儿之间的教育差异,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一些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劳动教育的各个环节,不仅会在家中与幼儿共同进行劳动活动,还会主动与幼儿园沟通,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和资源,甚至参与到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活动中。另一些家长则相对被动,可能仅是在幼儿园的要求下参与一些基本的劳动教育活动,如完成家庭劳动作业,但缺乏主动的探索和深入的合作。积极参与的家长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定期与幼儿进行劳动活动,甚至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组织亲子劳动体验,而参与度较低的家长则可能只是偶尔参与,或者只在幼儿园组织的特定活动中才有所表现,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一些家长对幼儿的劳动教育充满热情,愿意尝试和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愿意与幼儿园合作共同推动劳动教育的发展,而另一些家长则可能对此缺乏兴趣,认为劳动教育是幼儿园的事情,自己只需要配合完成即可,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家园沟通机制不健全

有效的家园沟通是家长资源利用的关键,然而,目前许多幼儿园在家园沟通方面存在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有限,往往仅限于家长会、开放日等定期活动,难以满足日常交流和紧急沟通的需求,沟通内容较为单一,多局限于幼儿在园的表现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合作,这种不健全的沟通机制限制了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影响了家园共育的深入推进。在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中,信息往往呈现单向传递的特点,幼儿园会定期向家长通报幼儿在劳动教育中的表现和进展,但家长向幼儿园反馈的渠道则相对有限,单向的沟通方式使得家长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影响了家园共育的效果。当前,虽然有一些家园沟通的渠道,如家长会、家校通等,但这些平台往往无法满足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全面、深入沟通需求,缺乏一个专门的、有效的沟通平台,使得家长和幼儿园在劳动教育中的合作和共育受到一定限制。同时,即使家长有意愿向幼儿园提供反馈,但往往由于沟通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反馈无法及时传达给幼儿园,家长可能通过家长会、家校信箱等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但由于幼儿园处理这些反馈的效率和流程存在问题,导致家长的反馈无法得到及时的回应和处理。

(四)家长资源利用方式单一

在家长资源的利用方式上,许多幼儿园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幼儿园往往将家长资源局限于物质资源的提供,如捐赠图书、玩具等,而忽视了家长在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丰富资源,幼儿园在利用家长资源时缺乏创新和多样性,往往采用传统的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难以激发家长的兴趣和参与度。这种单一的利用方式不仅限制了家长资源的发挥空间,也影响了家园共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家长在参与幼儿劳动教育时,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劳动活动,如扫地、擦桌子、整理玩具等,这虽然能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责任感,但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无法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家长在利用自身资源时,往往未能与幼儿园的课程相结合,他们可能只是简单地完成幼师布置的劳动任务,而没有意识到可以将劳动教育与幼儿的学习内容相结合,通过劳动活动来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家长在参与劳动教育时,往往只是单方面地执行幼儿园的要求,而缺乏与幼儿园的互动和合作,只是被动地接受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而没有机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与幼儿园共同推动劳动教育的发展。

二、幼儿园“家长资源”利用策略

(一)加强家长参与,实现家园深度融合

要充分发挥家长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家长的参与,通过建立健全的家长参与机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决策、管理、教学等各个环节,这可以增强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还能为幼儿园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家长不再仅仅是教育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作伙伴,他们与幼儿园幼师共同制定劳动教育的目标和计划,确保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目标相契合。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劳动活动中,如协助幼师组织幼儿进行清洁、种植、手工制作等劳动,为幼儿提供了榜样和示范,通过亲身参与,增进了与幼儿的亲密关系。家长的职业背景和专业技能成为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宝贵资源,根据自己的专长,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劳动教育素材和实践机会,如邀请医生家长讲解健康知识、工程师家长指导幼儿制作小发明等。幼儿园要合作家长在家中也积极贯彻幼儿园的劳动教育理念,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在家中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整理房间、照顾宠物等,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例如,幼儿园可以实行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委员会成员由家长自愿报名产生,定期召开会议,参与幼儿园的决策和管理工作。同时,鼓励家长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如邀请家长进课堂、组织亲子共读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也增进了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提升家长对家园共育理念的认识和认同。同时,还可以建立了家长志愿者队伍,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这些举措有效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家长资源的利用效率。定期召开家长会议,邀请家长共同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分享教育经验和方法,会议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或分享成功案例,也可以组织家长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家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邀请有专业背景或特殊技能的家长来幼儿园担任助教,参与课堂教学或活动组织。例如,医生家长可以讲解卫生保健知识,厨师家长可以教授制作简单美食的方法等。这种活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让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二)促进家园沟通,建立互信关系

良好的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及时传递教育理念、教育动态等信息,同时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通过建立互信关系,实现家园双方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共识和协同。通过幼儿园网站、APP或社交媒体平台,定期发布关于劳动教育的活动照片、视频和文章,让家长能够实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设立家长通讯或电子邮件列表,定期向家长发送关于劳动教育的新闻、活动通知和进度报告,鼓励幼师与家长之间建立私人联系,如微信、电话等,以便及时沟通和解答家长的问题。

例如,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等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在开放日活动中,家长可以亲身参与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和进步;在座谈会中,家长可以就关心的问题与园方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活动不仅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的了解和信任,也为家园共育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可以设立家长意见箱或在线反馈系统,鼓励家长对劳动教育提出建议和意见,幼儿园对家长的反馈进行认真整理和分析,并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活动安排,定期向家长汇报劳动教育的成果和进展,让家长感受到他们的参与和反馈得到了重视。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劳动成果评价和评估,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成果和进步,家长的评价和反馈可以作为幼儿劳动成绩的一部分,让幼儿感受到家长的重视和支持。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亲子共读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通过共读绘本、故事书等,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同时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在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故事内容,分享阅读心得,促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三)创新教育模式,拓展教育资源

在教育模式上,幼儿园应积极探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同时拓展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通过创新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还能为家园共育的深入推进提供有力支撑。与当地的工厂、农场、动植物园等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幼儿进行参观和实践,比如带领幼儿参观农场,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参观工厂,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等,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情况,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例如,在实施家园共育过程中,注重创新教育模式。幼儿园可以引入项目式学习、主题式探究等新型教学方法,鼓励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同时,该园还积极与社区、企业等外部机构合作,拓展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体验活动。这些举措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也促进家园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共同发展。同时,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开发适合幼儿的劳动教育资源和工具。比如制作劳动教育动画、视频、在线课程等,让幼儿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体验。同时,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在线论坛等平台,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邀请有专业背景或特殊技能的家长来园担任助教,协助老师开展一日活动,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让家长更直接地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助教日结束后,组织家长和老师进行座谈,分享助教心得和感受,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四)家长讲座与分享会

邀请家长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增进家园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通过家长讲座与分享会,家长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同时也能够从其他家长身上学到更多的育儿经验和方法,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也可以通过家长助教的方式鼓励家长参与劳动教育活动,能够为幼儿带来更为生动、有趣和深入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够增强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信任和支持,促进家园之间的合作与共赢。

例如,定期举办家长讲座,邀请专家或家长分享育儿经验、教育理念等,设立家长分享会,鼓励家长分享自己的故事、心得和感悟,提供互动环节,让家长们能够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邀请具有专业背景或特殊技能的家长来园担任助教,协助幼师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提前与家长沟通并确定助教的主题和内容,在助教活动中,幼师与家长紧密合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幼儿园也要鼓励家长志愿者的参与能够有效缓解幼儿园师资紧张的问题,同时增强家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让家长通过职业体验课堂,幼儿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激发他们对未来职业的兴趣和憧憬。

结语:家长资源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通过加强家长参与、促进家园沟通、创新教育模式等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充分发挥家长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实现家园共育的深度融合,家长资源的利用可以加强家园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建立更加紧密的家园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家长资源可以推动幼儿园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家长的参与可以为幼儿园带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促进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拓展。

参考文献:

[1]郭娟娟,罗娟,杜晋芳.创新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以成都市天涯石小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0(20):56-58.

[2]廖仙.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03):95-98.

[3]黎妙燕.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方略[J].新班主任,2023(14):8-10.

[4]房晶.“以劳育德”视域下高职院校“全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新课程研究,2023(24):18-20.

[5]刘小蓓,吕淑云.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完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10):116-1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