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关于企业委外作业安全监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分析了委外作业的安全监管的突出问题及难点,结合基层实际,以应急管理部作为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后盾支撑,企业和监管部门双管齐下,共同管理委外作业承包商,创新通过引入以企业评价为主、监管部门评价为辅的类似“大众点评”模式的双重打分评价体系,企业安全部门运用特有的外包项目主观评分权,对承包商项目进行打分,根据打分形成承包商排行榜。最终通过市场和管理的手段,淘汰承包单位中的“落后产能”,提高承包商整体的安全水平。
关键词:双重打分体系;承包商排行榜;市场和管理手段
近年来,随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的持续深入推进,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提升,安全生产事故呈逐年下降趋势,安全生产形势不断稳定向好,但安全生产事故在一些法律约束比较薄弱的领域内仍时有发生,其中最典型最薄弱的领域就是企业的委外作业活动。根据事故统计,由委外作业引发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50%以上,占比相当大,由此可见,遏制委外作业事故已成为当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为此,本文结合基层实际,大胆开拓创新,建设性的提出:“在持续督促企业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好委外作业、外包项目以及承包单位安全管理的同时,主动靠前一步,将进入属地企业生产经营场所内作业的承包单位一并纳入应急部门监管范围,以应急管理部作为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后盾支撑,企业和监管部门双管齐下,共同管理委外作业承包商,通过引入以企业评价为主、监管部门评价为辅的类似“大众点评”模式的双重打分评价体系,对承包商项目的过程管控进行打分,根据打分结果形成承包商排行榜,推动企业择优选择委外作业承包商,最终通过市场和管理的手段,淘汰承包单位中的“落后产能”,提高承包商整体的安全水平。
一、当前委外作业管理的难点
(一)委外作业本身固有风险比较高。一是数量庞大,体现在承包商数量多、委外作业项目多、作业频次多。二是涉及面广,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工作场所、工艺环节均会涉及委外作业项目。三是作业内容杂,委外作业项目涉及工程施工、设备检维修、厂房设备清洁、生产工艺外包等多个方面。四是作业时间短,外包作业大部分持续时间不长,作业频次相对比较频繁。五是作业风险高,委外作业项目属企业正常生产以外的配套项目,大多涉及高处、动火等危险作业。六是作业人员安全素质普遍不高,存在更换频繁、安全教育培训缺乏等问题。
(二)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存在难点。一是存在委外作业项目信息收集难的问题,企业承包商的选择、外包项目的发包,一般由企业其他部门提出需求,采购部门进行采购,或需求部门直接采购发包,企业的安全部门不能及时收集到相关委外项目信息。二是存在资质审查不严格的问题,委外作业项目发包部门选择承包商时,以项目质量、成本为重点,忽视对承包单位安全方面的考查,对承包单位的安全资质、特种作业人员资格的审查不严格,易造成承包单位不符合最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的情况。三是存在安全管控权限不够的问题,由于项目的发包非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主导也不需要经安全部门审核,在委外项目的作业管理中,存在承包单位不服从企业安全部门管理的问题。
二、委外作业安全监管创新工作模式
(一)总体思路。
在持续督促发包单位(属地监管企业)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这一现有监管模式外,主动靠前一步,将承包单位全面纳入应急部门监管范围,采用“双随机、一公开”的执法方式对其实施直接监督管理,打造监管部门、企业(发包单位)携手共同管理承包单位的新监管模式,双管齐下,实现对承包单位及其外包项目的共同管理。
(二)监管模式
1.机制:新的监管模式,是以应急管理部作为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后盾支撑,企业和监管部门双管齐下,共同管理承包商。
2.模式:引入以企业评价为主、监管部门评价为辅的类似“大众点评”模式的双重打分评价体系,企业安全部门运用特有的外包项目主观评分权,对承包商项目进行打分,根据打分形成承包商排行榜。
3.目标:最终通过市场的淘汰机制和企业安全部门、监管部门的的管理的手段,淘汰承包单位中的“落后产能”。
(三)工作措施
建立委外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动企业通过信息系统上报委外作业信息。管理系统具备以下功能:一是统一扎口管理功能。设置安全管理部门专属的账号权限,由安全管理部门统一扎口委外作业项目信息,实时掌握作业内容和作业时间,便于安全部门对委外项目进行统一协调管理。二是信息申报收集功能。发包单位在系统中申报承包商基本信息、项目内容和涉及的安全风险、作业时间以及是否涉及危险作业等信息。三是源头对照审核功能。制定对照自查清单,发包单位在填报相关信息时,按照系统提示,逐条对承包商开展安全准入合规核验、项目安全交底审核、作业许可审批和过程管控等事项进行审核确认,推动承包单位逐项落实委外作业安全管理措施。四是自动分类派单功能。通过系统的自动识别,对上报的委外作业信息进行细化分类,对涉及动火、高处等危险作业的项目,系统自动派单给执法队员,执法队员通过作业前的提示、安全措施的线上审查、作业过程的先查检查的方式,实施重点安全监管。五是双重打分评价功能。以项目为单位,制定打分考核体系,承包商作业结束后,企业安全部门对承包单位的整个作业过程进行安全考核评分,监管部门执法队员也可结合实际检查情况,对承包商进行打分。通过双重打分评价体系,建立承包商排行榜并向企业公布,助力企业选择优质委外作业承包商,推动安全管理落后的承包商,主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三、企业委外作业安全监管创新工作模式工作成效
(一)统一管理,助力企业择优选择承包商。一是源头管控,根据承包商服务内容和排行榜单,企业可以直接从库内选择承包商,从而降低企业的选择成本和安全成本。二是过程管控,企业统一扎口外包项目信息,实时掌握作业内容和作业时间,便于企业对外包项目进行统一协调管理。三是考核管控,承包商作业结束后,企业对承包单位的整个作业过程进行安全考核评价,强化企业对承包单位的管控。四是合力监管,通过直接通报项目和作业违规情况,利用监管部门的专业力量和执法手段,从而降低企业发生事故的风险。五是择优选用,以企业的外包项目服务评价、监管评价为依据,自动形成承包商排行榜单,作为企业后续选择优质承包商的参考依据。
(二)增加权限,助力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全流程管理。一是增强安全部门的源头管控权限。以“安全第一”为原则,通过政府监管部门强力推动,助力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提前介入承包商的选择环节,进行源头管控。二是增强安全部门的过程管控权限。设置安全管理部门专属的账号权限,助力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统一扎口外包项目信息,实时掌握作业内容和作业时间,便于安全部门对外包项目进行统一协调管理。三是增强安全部门的考核管控权限。承包商作业结束后,企业安全部门对承包单位的整个作业过程拥有唯一的安全考核评价权,增加安全部门对承包单位的管控。四是降低企业安全员的职业风险,通过直接通报项目和作业违规情况,在安全部门不能对承包单位进行有效管理的情况下,利用监管部门的专业力量和执法手段,作为后盾支撑,对承包商进行直接管理。从而降低企业事故发生率,降低安全管理部门(安全员)事故后的责任风险。
(三)双管齐下,压降辖区委外作业整体安全风险。一是助力监管部门全面掌握企业内部委外作业信息,对委外作业实施动态管理。二是助力监管部门根据作业时间、以及是否涉及危险作业,对委外作业实施精准管理。三是助力监管部门有效发包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对承包单位及其外包项目的安全管理。四是助力监管部门依托评价体系,通过市场淘汰机制,打造优质承包商。五是助力监管部门建立承包商库,定期组织承包商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等工作,持续提升承包商安全管理水平。最终通过监管部门支撑指导、发包单位的审核管控、承包单位的持续自主改进,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等,不断提升辖区委外作业整体安全水平。
四、结束语
委外作业安全管理是安全监管难点,必须依托行政部门的监管措施和市场的淘汰机制,不断提升委外作业承包商的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建立高质量的承包商名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委外作业安全监管难点,有效防范委外作业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俞志斌. 新形势下企业委外作业安全管理的探讨[J]. 福建轻纺, 2022, (05): 63-65.[2]张爱玲, 潘文峥, 程程, 李明伟, 杨志刚, 蔡慧婷, 陈西, 杨三建, 沈晨, 马俊杰, 刘层善, 刘备, 何卫东. 问题导向 精准管控 筑牢外包作业安全风险防线[J]. 中国安全生产, 2023, 18 (05): 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