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复杂性创新机理对技术创新管理影响及创新团队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

——以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为例

郑春源
  
富网媒体号
2024年203期
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科技进步的加速,生物医药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以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为例,探讨复杂性创新机理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技术创新管理中的动态性、多维互动关系、适应性与学习能力以及模式融合互促。任何一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都是新业态、新技术、新变革催生新动能的过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内亟待推动生物医药技术创新突破,理顺复杂性创新机理对技术创新管理影响的相关因素,加快形成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新格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产业创新高地,推动国内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和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更高台阶。本文最后提出了一套创新团队管理体系,包括团队组建与激励机制、知识共享与协作和领导力与决策机制,为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在复杂环境中实现持续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技术创新管理;复杂性;创新团队构建;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

前言: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科技进步加速,要求企业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技术创新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尤为关键,其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创新活动的成败。

一、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打造生物制造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生物医药产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也是最可能出现颠覆性创新的领域之一。本研究以中国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为案例,通过分析该领域企业的资质、产品类型、研发能力及药品申请临床数量,探讨技术创新管理中的复杂性因素及其对创新团队管理体系构建的影响。数据来源于截至2023年12月底的行业统计数据。

从企业资质分布来看,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1452家。这表明在生物医药领域,企业普遍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也相对较多,显示出行业中不乏具有较强创新活力和成长潜力的企业。而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虽然数量较少,但作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

从产品类型分布来看,医疗器械企业数量最多,达到44833家,远超其他类型企业。这可能与医疗器械产品种类多样且需求量大有关。化药企业和中药企业数量相当,分别为6668家和6116家,显示出现代药物和传统药物在市场中的平衡。生物制品企业和原料药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但也代表了该领域的专业性和技术要求。

从研发能力分布来看,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数量非常庞大,达到70450项,显示出该领域的创新活跃度和技术积累。新药上市数量和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数量相对较少,分别为88项和2343项,表明新药研发和仿制药质量控制是产业中的关键环节。国产医疗器械上市数量达到12554项,反映出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准入情况良好。

从药品申请临床数量情况来看,2016年至2023年间,药品申请临床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22年至2023年间,增长显著,从1579件增至2079件。这反映出生物医药产业在临床研究和新药开发方面的积极性和投入不断增加,说明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二)技术创新管理中的复杂性因素分析

多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等因素的不断变化,使得技术创新过程中充满了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新技术的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使得创新过程需要持续调整策略和方向。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不仅需要技术研发团队内部的合作,还需要与科研机构、合作伙伴、监管机构和市场客户进行多层次的互动[1]。这就要求企业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快速响应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以确保各方利益和谐统一,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在创新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和技术,还要通过实践不断优化和改进自身的创新流程和管理模式,以提升整体创新效率和竞争力[2]。技术创新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可能面临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多种风险。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确保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技术创新管理的复杂性特征

(一)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动态性与不确定性

技术创新难度大、周期长、投入高是生物医药技术创新的一大特点。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往往需要经过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审批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可能面临技术难题、资金压力和政策变化。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任何一个阶段的失败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推翻或重大调整。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也增加了技术创新的动态性与不确定性。生物医药产品的市场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公众健康意识提升等[3]。政策环境的变化,如药品监管、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政策,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策略和研发进程。技术创新还受到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推动和限制。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速度极快,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不断涌现,使得企业需要不断更新和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二)技术创新中的多维互动关系

企业内部的互动关系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它要求企业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技术研发、知识产权、品管、生产、市场营销等团队以及管理层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决定了技术创新的顺利推进。技术团队需要与知产部门协同创新,将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通过专利、著作权、技术秘密等形式加以保护;需要与品管及生产部门密切合作,将新技术转化为可生产的新产品。市场营销团队则需要将行业动态、市场需求和反馈及时传递给技术团队和管理层,及时调整创新方向。管理层需要在资源配置、战略决策等方面提供支持,确保各部门间的高效合作[4]。外部合作伙伴的互动关系是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生物医药技术的研发往往需要与高校、科研机构、医院等进行广泛合作[5]。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能够集聚多方资源和智力,提升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水平。企业需要具备良好的合作管理能力,建立明确的合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方式,以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三)技术创新管理中的适应性与学习能力

市场需求、政策法规、技术趋势等因素都在不断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求,如公共卫生事件等,要求企业能够迅速调整产品研发方向,以满足新兴市场的需求;政策法规的变化,如药品监管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也要求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并遵循新的法规要求,确保产品合规性和市场准入;技术趋势的变化,尤其是新旧技术的更新迭代,要求企业不断更新技术储备,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优化是提高适应性和学习能力的基础[5]。企业需要建立持续学习和知识更新的机制,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学习、经验分享等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鼓励员工大胆创新,敢于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从而提升创新团队学习力、担当力和创新力。

(四)技术创新管理中的模式融合互促

针对当前技术创新管理存在管理观念落后、激励机制缺乏、信息闭塞等诸多问题,创新主体要积极主动地分析原因,科学统筹安排,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思维转变落后观念,解决管理的瓶颈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明确的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实现创新模式的融合共享、互促共赢。此外,还要充分运用组织外部资源,特别是要充分运用好政府、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学(协)会、产业链企业、咨询机构等的关系和资源,集采众长,破除信息壁垒和技术瓶颈问题;要优化技术创新管理的决策过程,实施开放性策略,积极推动涌现式创新、设计式创新和头脑风暴式创新,广泛收集创新信息和解决方案,激发创新思维;要积极引入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模糊数据为工具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优点的同时,保证适用面和评价结果的客观和科学,从而抓住新时代机遇,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的“颠覆性创新”,实现弯道超车、半道超车、换道超车。

三、创新团队管理体系构建

(一)创新团队的组建与激励机制

在创新团队的组建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具备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在技术开发的各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员进行把关。这要求企业在招聘和选拔过程中,注重多元化人才的引进,包括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市场营销、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管理等各类专业人才;要求团队成员之间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在协作中互相补充、支持和高效合作。有效的激励机制当然也包括对失败的宽容和对成功的奖励,是保持创新团队活力的关键。物质激励包括薪酬、奖金和股权激励等,这些直接的经济回报可以提升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投入度。对于技术创新型企业而言,股权激励尤其重要,通过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团队成员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绑定,从而激发其长远的创新动力。除了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也同样重要[6]。

(二)创新团队中的知识共享与协作

在创新团队中,知识共享与协作是实现高效创新的关键因素。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往往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交叉和融合,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协作,能够大幅提升创新的效率和成果。知识共享在创新团队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不仅能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还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彼此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弥补自身知识的不足,促进团队成员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提出更加多样化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整体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形成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建立开放的知识共享文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团队成员愿意主动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而不是将其视为竞争的筹码。协作是知识共享的具体实现方式。在协作过程中,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合作研究、联合开发等方式,共同探讨和解决技术难题。

(三)创新团队中的领导力与决策机制

创新团队中的领导力与决策机制对团队的整体绩效和创新成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领导力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而科学的决策机制则能够保证团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做出及时且正确的决策,从而推动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领导力在创新团队中扮演着多重角色。首先是战略领导,能够为团队指明方向和目标。战略领导者需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具备洞察市场动态和预测未来趋势的能力,能够前瞻性地识别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制定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创新战略。在生物医药领域,领导者需要关注前沿技术,并将前沿技术纳入企业的创新战略规划中。领导力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激励和支持团队成员。领导者需要营造一个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团队文化,鼓励大胆尝试新方法、新技术。通过设立明确的目标和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领导者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克服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结语

简而言之,通过对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的案例分析,复杂性创新机理在技术创新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管理的动态性、多维互动关系、适应性与学习能力以及管理模式融合互促,是企业保持创新活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在构建创新团队管理体系时,科学的团队组建与激励机制、有效的知识共享与协作以及强有力的领导力与决策机制,能够大幅提升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加快培育、形成和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娟,王丹. 基于OKR的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管理研究 [J]. 职业教育, 2023, 22 (26): 3-8+18.

[2]刘爽.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管理个案研究[D]. 沈阳师范大学, 2022.

[3]陈昕怡. 科技创新团队管理策略研究 [J]. 现代商贸工业, 2022, 43 (04): 44-46.

[4]刘世雄,张俊. 基于Dubbo的创新团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 18 (01): 67-68+83.

[5]金兆辉,陈典,王达.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 36 (11): 100-103.

[6]张波,刘浪,秦学斌,等. 基于“协作-共享”模式的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管理探究 [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8, 39 (05): 516-52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