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语言学科。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新课程理念也逐步深入到教师心中。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灵活地设计语文教学活动,对于改善教学效果有明显帮助。这其中,关注教学评价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强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引言
做好语文教学评价,一方面是验证学生是否牢固掌握了知识,一方面则是帮助教师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活动,推动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水平。在新课程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教学评价效果的优化,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的教学评价仍然存在问题和不足,需要教师进行研究和总结。
一、提高教学评价科学性的方法
(一)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在进行教学评价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要了解学生语文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并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认可与尊重。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虽然学习的内容是相同的,但学生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和感悟。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质疑能力,不应该向学生灌输教师自己的意见。结合教学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发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兴趣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在做出教学评价时,教师也不能超出合理范围,应当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实际表现。比如对于语文基础较差或者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教学评价应当更多的是对他们的鼓励和引导,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当然,虽然教学评价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但也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式评价,这样才能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评价应体现出多元化特点
教学评价针对的是学生日常的学习活动,教师做出的评价应当是正面的,以引导为主。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传统教学评价之所以效果不佳,主要还是教学评价主要以文字和口头评价为主,并且评价对象多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非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缺乏全面性,即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也可能因为没有在课堂测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得到不好的评价,这使得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和成就感。因此,教学评价应切实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二、当前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的科学性不足
要加强教学评价,制定有效的评价标准是基础和前提,也是保证教学评价科学性的关键。然而,实际的教学评价仍然存在主观性太强、评价内容模糊不清等问题。在新课程理念逐步普及的今天,教师也要注重教育理念的革新,并将新的思维延伸到教学评价这一方面。针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合理评价,而不是仅仅针对某个方面,尽可能避免评价不科学这一问题的出现。
(二)评价方式不够多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的对象基本都是学习结果,集中在课堂测验成绩以及平时的考试成绩上。虽然学习结果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生的语文能力,但是这种评价显然缺乏全面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等并未被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这就导致学生难以从教学评价中感知自己的实际学习效果,也就无法对学习活动进行优化,这会对后续的学习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三、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学评价有效性的对策
(一)灵活应用多种方式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主体并非一定是教师,还可以是接受评价的学生本人以及同学等,通过灵活应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从多个角度进行切入,能够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发挥空间,这样才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并且,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优势,对教学活动进行灵活调整,体现出动态思想。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分析语文学习活动可能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实现语文能力的持续提升。比如在《葡萄沟》的教学中,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掌握生字,了解“热情好客”、“五光十色”等词语或者成语的含义,借助多媒体了解我国的地域特色风光,有感情地通顺朗读文章。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仅要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也要考察他们的课堂活动表现、情感和态度表达等。从多个角度切入,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二)注意评价资源的合理应用
合理灵活地应用多样的评价资源,能够改善传统教学评价形式单一、缺少趣味的问题,提高教学评价的接受度。在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时,不能忽视学生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且一定要注意评价时机的合理性,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评价的效果。此外,教学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双向反馈活动,学生能够通过教学评价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和不足,而教师则能够借助教学评价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活动,进而实现教学水平、学生语文能力的共同提升。在对学生给出评价时,教师还要注意语言的合理性,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同时要适当使用成语、名言警句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而且能让学生通过教学评价拓展语文知识,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非常有利。比如在《狐假虎威》的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几个生字、学会书写几个生词以及有感情地流畅朗读文本,进而了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含义。课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游戏活动,在做游戏的同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在给出教学评价时,教师可以复盘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情况,进而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游戏活动的加入让课堂氛围变得宽松有趣,学生的学习压力明显降低,并且更加易于接受教师给出的评价,这有助于改善教学评价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三)借助教学评价给予学生关怀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情感表达实际上也是教学评价的一种形式,借助教学评价向学生表达关怀,对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较为明显的帮助作用。因此,教学评价一定要具备很强的针对性,能够流露出教师的真实情感。部分教师为了防止学生产生骄傲心理,即使他们在课堂表现出表现很好也不会给予肯定和表扬,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合理的做法。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表现好的部分做出肯定,对不足和问题进行分析,在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实现语文水平的提升。
此外,教学评价并不一定是教师单方面给予学生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属于教学评价的范畴。并且,相比于教师给予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更加灵活、有亲切感,学生的接受程度也更高。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形式的学习活动,将学生合理分组后为他们布置难度适中的探究任务,在探究的同时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知识。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要对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改善教学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俄小娟.论多元评价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成长,2022(9):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