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工程技术中仪器仪表的精度与可靠性分析

周熊
  
富网媒体号
2024年212期
重庆横河川仪有限公司 400707

摘要:仪器仪表在工程技术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精度与可靠性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精度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可靠性则体现仪器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对二者的分析有助于优化仪器仪表的设计、使用和维护,提高工程技术水平并保障工程效益。

关键词:仪器仪表;精度;可靠性;工程技术;测量

引言:在现代工程技术的宏大架构中,仪器仪表犹如精密的神经末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重大技术装备的神经中枢,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冶金、电力、石化等重大装备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形象地喻为重大装备的“大脑”。从大型建筑工程到微观电子制造,仪器仪表的精度和可靠性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精度的偏差可能导致工程数据的错误解读,而可靠性不足则会引发工程中断或安全事故。因此,深入剖析仪器仪表的精度与可靠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仪器仪表精度概述

1.精度的定义与内涵

精度是仪器仪表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的接近程度的度量。它并非单一的概念,而是包含了准确度、精密度等多个方面。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的偏离程度,精密度则体现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离散程度。例如,在化学实验中使用的分析天平,其准确度要求能够准确称量到极小的质量差异,精密度则要保证多次称量同一物体时结果的一致性。

2.影响精度的因素

仪器自身的结构和原理是影响精度的首要因素。不同类型的仪器仪表,如机械式、电子式等,由于其工作原理的差异,在精度表现上有所不同。例如,机械式压力表的精度会受到弹簧弹性系数的影响,而电子式压力表则更多受传感器精度的影响。环境因素也不可忽视。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导致仪器仪表精度的波动。

3.精度的度量标准

在工程技术领域,精度通常用误差来度量。误差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相对误差则是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例如,在测量一段长度为100mm的物体时,如果测量值为101mm,那么绝对误差就是1mm,相对误差为1%。不同的工程应用对精度的要求不同,根据精度要求的高低,可以将仪器仪表分为不同的等级,如工业级、实验室级和计量级等,各级别的仪器仪表在精度度量标准上有着严格的界定。

二、仪器仪表可靠性剖析

1.可靠性的概念阐释

仪器仪表的可靠性是指仪器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规定的条件包括环境条件、操作条件等,规定的时间是指仪器的预期使用寿命或工作周期。例如,对于一个用于长期监测工业生产过程的温度传感器,在正常的工业环境温度、湿度和操作流程下,在其设计使用寿命内能够持续准确地测量温度,就说明该温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可靠性的影响要素

仪器仪表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是影响其可靠性的根本因素。在设计阶段,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工作条件和故障模式,就容易导致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可靠性问题。例如,在设计一个高湿度环境下工作的电子仪器时,如果没有对电路进行防潮设计,就容易出现短路等故障。材料的选择也对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优质的材料能够提高仪器的抗磨损、抗腐蚀等能力,从而增强其可靠性。

3.可靠性的评估方法

常用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有概率统计法和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概率统计法是通过对大量的实验数据或实际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评估仪器仪表的可靠性。例如,对一批同型号的压力传感器进行长时间的测试,记录其故障发生的时间和频率,然后根据概率统计模型计算出其可靠性指标。FMEA则是一种定性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分析仪器仪表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及其对系统功能的影响,来评估其可靠性。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就识别出潜在的可靠性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三、精度与可靠性的相互关系

1.相互制约的因素

一方面,提高仪器仪表的精度往往需要采用更为复杂的结构和精密的部件,这可能会降低仪器的可靠性。例如,为了提高光学测量仪器的精度,可能会增加更多的光学镜片和复杂的调整机构,这就增加了仪器出现故障的概率。另一方面,过度追求可靠性可能会牺牲一定的精度。例如,在一些恶劣环境下为了保证仪器的可靠性,可能会采用一些较为粗糙但耐用的部件,这些部件可能无法满足高精度测量的要求。

2.协同提升的机制

要实现精度和可靠性的协同提升,在仪器仪表的设计阶段就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可以采用冗余设计的方法,即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增加一些备用部件或功能,以提高仪器的可靠性。例如,在高精度的电子测量仪器中,可以设置多个传感器,当一个传感器出现故障时,其他传感器可以继续工作,同时保证测量精度。通过优化仪器的结构和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也可以在提高精度的同时增强可靠性。

3.对工程的综合影响

仪器仪表的精度和可靠性对工程有着深远的综合影响。在工程的规划和设计阶段,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仪器仪表能够为工程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有助于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在工程的建设和施工阶段,它们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中的问题。例如,在桥梁建设中,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测量仪器能够准确测量桥墩的位置和高度,确保桥梁的结构安全。在工程的运营和维护阶段,仪器仪表的精度和可靠性能够为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隐患,降低维修成本。

四、提高精度与可靠性的策略

1.设计优化措施

在仪器仪表的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提高精度和可靠性。要进行精确的需求分析,明确仪器的使用环境、测量范围、精度要求等,从而为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例如,对于一个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压力测量仪器,由于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到高真空、高加速度等因素。采用先进的设计技术和方法,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有限元分析(FEA)等,可以优化仪器的结构和性能。例如,通过FEA分析可以优化仪器的机械结构,减少应力集中,提高其可靠性。再者,进行可靠性设计,如采用冗余设计、容错设计等,可以提高仪器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

2.使用管理要点

在仪器仪表的使用过程中,正确的使用和管理是提高其精度和可靠性的关键。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熟悉仪器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例如,在使用高精度的电子天平前,操作人员需要进行校准操作,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震动和电磁干扰。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仪器使用管理制度,对仪器的使用、维护、借用等进行规范管理。例如,规定仪器的定期检查时间和检查内容,确保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要根据仪器的特点和使用环境,合理选择仪器的使用方式和工作参数,以提高其精度和可靠性。

3.维护保障方法

定期的维护是保证仪器仪表精度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维护工作包括清洁、校准、更换磨损部件等。例如,对于光学测量仪器,定期清洁光学镜片可以防止灰尘和污渍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定期校准可以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在维护过程中,要根据仪器的维护手册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维护工作的质量。同时,要建立仪器的故障诊断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仪器的潜在故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例如,通过安装传感器监测仪器的关键参数,当参数超出正常范围时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及时进行维护。

结语:仪器仪表的精度与可靠性是工程技术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仪器仪表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深入分析精度与可靠性的内涵、影响因素、相互关系以及提高策略,能够为仪器仪表的设计、使用和维护提供有益的指导,从而推动工程技术向着更高水平发展,保障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效益。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仪器仪表的精度与可靠性,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工程需求。

参考文献

[1]郭斌.化工仪器检验的事故风险辨识及安全可靠性分析研究[J].山东化工,2022,51(18):179-181.

[2]冯淑红,卢嘉.国产仪器仪表质量提升现状与思考[J].工业计量,2022,32(01):68-7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