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当前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的飞跃提升。强调教师在课程开展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并根据学科特色来培养学生独特的思考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环境。为此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学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重点加强教学活动设计,根据学科特点来引导学生掌握各类知识信息。由此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并带动学生学习水平的全方位提升。
一、注重兴趣培养,激发思维活性
语文思维包括逻辑推理、审美鉴赏、想象关联等多种类型,要求学生根据文字表面信息,来感悟其中的深层内涵,进而有效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使其能够综合学习水平获得全面提升。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加强兴趣培养,确保能够以此激活学生语文思维,使其在课堂中主动发散、联想以及思考。以此来为学生思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并使其逐渐形成符合学科特质的思维能力,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方位提升[1]。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呈现我国建筑的梁、柱、墙、顶等各个部分建筑结构外观。要求学生结合直观的实物图像,来进一步梳理原文的文字表达信息,并感知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想。通过这种形式,教师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构建,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感知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并根据自身实际发展需求,来展开更多层次的学习探索。从而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并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高质量发展。
二、创新教学方式,加强思维引导
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需要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多种教学模式,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进而促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主动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并对学生进行认知与思想上的启发,确保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促使学生能够语文或文字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索,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促使课堂教学质量获得提升[2]。
例如在人教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包身工》一课中,课文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分别通过包身工的悲惨生活与劳动条件,向人们揭示了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狼狈为奸,压榨普通穷苦百姓的血腥罪行。因此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熟读文章的基础上,不妨根据文章特点为学生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思考层次,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
问题1: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问题2:在原文中通过哪些方面来证实了以上观点?
问题3:文章中出现的“抄身婆”、“老板娘”、“东洋婆”等角色分别代表了哪些阶层。
问题4:通过“包身工”这一缩影,能够揭示中国当时社会的哪些矛盾?
三、提供开放环境,促进思维发展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而不是用僵化刻板的教学计划去束缚学生思想,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受到影响。因此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主动打破狭小闭塞的学科界限,为学生呈现更加开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不仅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接触更多事物,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创造力与想象力,促使自身学习水平获得全方位提升[3]。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一课中,课文是一篇新闻通讯稿,讲述了劳动模范张秉贵的职业故事。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要求学生思考新闻通讯有着怎样的语言特点,以及创作新闻通讯需要掌握哪些关键信息。随后要求学生运用自身在课堂中掌握知识进行实践探究,了解身边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劳动榜样,并同样根据新闻通讯的创造要求来搜集并记录他们的故事。如此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也能够使其以辩证式的角度来开展各类学习。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强调教师需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立足学科视角去认知了解事物,以便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徐玉峰.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评《高中语文思维写作概论》[J].语文建设,2024,(09):83.
[2]王仁静.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08):109-111.
[3]张娜.高中语文思维模板学法指导与思维品质升格训练——评《高中语文思维模板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24,(0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