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探析
摘要: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生活素材融入实际教学中,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发展方向。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效率,高效掌握多样化的知识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生活化教学观点的利用,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连,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深化语文知识的学习。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贯彻生活化教学理念的主要原则,并提出此理念的主要应用措施,予以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理念;初中语文;渗透;实践
语文学科的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较大的联系,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生活素材开展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利用传统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将教学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将生活素材融入实际教学中。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课堂效率迟迟无法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事件作为主要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将生活与学习有效连接,结合语文阅读与写作相关教学,为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提供更多途径。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原则
(一)“四生活”观念的应用
“四生活”主要指的是:第一,作者生活。主要指课文内容属于作者生活中的特质部分,不代表作者的全部生活。第二,文本生活。主要指文中描写的生活情境是经过作者的语言加工及改变的,属于虚拟情境。第三,学生生活。主要指现阶段学生具备的生活经验[1]。第四,社会生活。主要指社会大众的主要生活状态以及相关习俗。教师只有将以上几点有效融入教学中,才能为学生创建高效的生活化教学,发挥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二)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逐步成为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向。但是在现阶段,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存在较多弊端,部分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导致生活素材在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主题偏离的问题。此种教学现状大幅降低了语文教学效率,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迟迟无法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明确语言运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将其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满足新课程标准改革提出的教学理念。同时,生活化教学应保证教学素材符合学科性质,真正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一)利用教材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内容是教学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途径。教师应结合教材主旨,寻找适合教材内容的生活素材,利用生活化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同时,教师也可以开展情景教学,教学情境内容可以模拟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并在其中引入教材知识,将学生的生活及学习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存在较多联系,大部分教材内容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因此,学生也会在实际生活中发现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事件作为教学素材,结合实际事件创建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同身受,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对课文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其他同学讲述自己的散步趣事,并回想共同散步的人是谁。此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的趣事以及亲情的美好。为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课堂教学顺利且高效进行。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学生的人生视野较为广阔,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了解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应满足现阶段初中学生的学习特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教学画面、音频或视频,使学生获得更加生动且真实的学习环境,并结合“虚拟情境”回顾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对课文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结合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范围
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不断深入,以往依赖于教材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学要求,更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倍增,也帮助学生创建科学的学习方案。
例如,在进行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应借助网络论坛等平台,引导学生了解现代人对鲁迅先生作品所持观点。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相关图片及视频,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具象化理解。此外,信息技术促使学生获取更多学习方式。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掌握不同地域的语文知识。此种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三)生活化事件提升写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将生活素材融入实际教学中,促使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写作技能,勇于将自己的情感在写作表达。初中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单一的理论教学,将学生的实际学习融入生活情境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洞察能力,并对生活中出现的实际事件进行深层分析,提升他们的洞察力和思维敏锐度[2]。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挖掘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拓宽和深化写作内涵,创作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
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一课时,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青海地震的新闻事件,通过多媒体展示救援现场的感人画面,留出时间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感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这样不仅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深化学生对白求恩精神的深入理解。接着,教师可以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论,以此展现中国精神的独特魅力,丰富他们的写作内容,深化学习的情感体验。
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教育理念是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的重要教学举措,初中语文教师应明确生活化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不断创新自身教学观念,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为学生营造生动、趣味性学习环境。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感知和创造生活中的美,提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智绪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生活化元素的渗透[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4,(06):81-83.
[2]贾永良.素养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实践[J].科学周刊,2024,(18):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