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实施途径探索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为中国社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助力高质量发展。当今中国建筑业由传统建造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其核心标志之一便是建筑信息化快速发展。建筑信息化理念和技能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所必须深刻理解并掌握的。本文探讨了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能等级证书即X证书融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BIM类课程教学的途径,提出了融入的三条途径,一是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等级证书考核知识技能点拆解分析,二是BIM类原有课程知识技能点系统梳理,三是X证书考核知识技能点与学历课程学科知识技能点进行科学匹配,利用“增”“减”“融”等手段将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知识技能点有机地融入进行书证融通。本文的研究对广东省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将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融入学历证书课程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路径和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时代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信息化作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其发展迅猛,浩浩荡荡,不可阻挡。中国建筑业也正在极速地向建筑信息化转型升级,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效率迫在眉睫,由建筑信息化技术衍生出新技术、新岗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更注重人才技能的培养。正是鉴于建筑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国家在实行1+X证书试点制度时,第一批X证书试点制度里面就包含了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因此将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知识技能点融入学历课程教育对培养面向就业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非常重要。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背景,就如何在专业BIM类学历课程中将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课程教学实现书证融通进行研究。
一、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点分析
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为适应当前建筑行业的变革和发展,满足社会对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能人员的迫切需求,提升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水平,结合国际工程建设信息化人才培养方式和经验,统一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基本要求而开发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是指在建设工程及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维护阶段全寿命周期创建和管理建筑信息的过程,全过程应用三维、实时、动态的模型涵盖了几何信息、空间信息、地理信息、各种建筑组件的性质信息及工料信息。BIM职业技能等级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属于高等职业院校对应考取的是中级X证书。建筑信息模型(BIM)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包括若四个专业应用类别,分别是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类专业应用、结构工程类专业应用、建筑设备类专业应用和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应用。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可得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建筑信息模型(BIM)中级建设工程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较为匹配,书证融通的核心点之一便是专业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涵和外延要高度一致才行。经过分析可知,建筑信息模型(BIM)中级建设工程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应掌握施工场地模型建立的方法,可进行合理性分析,适时调整方案;掌握施工方案、施工工序、施工工艺三维可视化模拟方法,能制作施工动画,可指导施工并进行合理性分析,适时调整方案;掌握运用模型进行施工动态管理的方法,将模型与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因素进行关联;掌握基于BIM的算量和计价等操作方法,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掌握项目各参与方运用BIM模型进行协同管理的方法;掌握运用BIM竣工模型进行竣工验收的方法;熟悉施工现场布置要求与规范及相关软件功能。
二、专业学历课程知识技能点系统梳理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当今建筑业向信息化转型升级,因此在专业拓展课程体系中专门开设了BIM技术应用课程模块,BIM技术应用课程模块总共包含四门课程,分别是《BIM土建模型应用》、《BIM机电模型应用》、《BIM5D综合项目训练》课程。除此之外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还开设了《BIM建模基础》课程,另外通过系统分析专业课程内涵与建筑信息模型(BIM)中级建设工程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涵对应性,发现《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土木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可以融入X证书考核内容。最后我们筛选出四门课程,分别是《BIM建模基础》《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土木工程计量与计价》《BIM5D综合项目训练》,该四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与建筑信息模型(BIM)中级建设工程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对应的考核知识点较为对应,因此具备将中级建设工程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润物细无声地完全地融入到学历教育课程教学中来,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知识技能点与学历证书课程知识技能点的融会贯通。具体来说,以下是上述四门课程技能目标。
1. 《BIM建模基础》课程技能目标:能进行标高、轴网的创建及编辑;能进行结构构件如基础、结构柱、结构梁、结构板的实体创建和编辑;能进行建筑墙体及幕墙、柱、门窗、楼板、屋顶、楼梯及零星构件的实体创建和编辑等。
2.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课程技能目标:能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能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能运用BIM软件编制横道图进度计划和网络图进度计划等。
3. 《土木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技能目标:能根据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依据定额及清单规定对需要计算的土建分部分项项目、措施项目、其他项目列项并计算出定额及清单工程量;能够计算工程费用及编制工程造价等。
三、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融入专业学历课程
通过前面对BIM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知识技能点和相对应课程知识技能点的对比分析,我们已经具备了将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融入学历课程教学的坚实基础。具体融入的方法主要是两个维度,即所谓的“增加”和“删减”,比如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课程教学中,增加BIM三维施工现场场地布置的知识技能点,删减单代号网络计划,将其放入线上教学资源中,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原因是学生在之前已学双代号网络计划,具备了自学单代号的能力,另一方面删减的原因是单代号网络计划不属于X证书考核点。“增加”的时候要注意学历课程的知识系统性,切记不能因为胡乱“增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知识技能点,从而破坏了学历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增加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难度,导致教学失败。所以在进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融会贯通的时候,即所谓的书证融通的时候,对于新增进来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知识技能点要用课程逻辑线路将之融合到课程知识系统中,同时因学时有限而必须“删减”的课程知识技能点也应谨慎对待,不能因此而破坏课程知识系统,比如有些知识技能点虽然它本身不具备考核性,由于它是学习其他知识技能点的基础,因此也不能删除。上述方法可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教育证书的融通,即所谓的书证融通。
基金项目:2020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GD20XJY34)
作者简介:梁环跃,1981.12,男,汉族,广东梅州,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