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实施途径探索

梁环跃
  
富网媒体号
2024年217期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注重人才的技能养成,因此1+X证书制度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引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养成。中国建筑业从传统建造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就是工业化,所以传统混凝土现浇建筑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过渡是国家战略之一,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人才的技能养成提供技能保障。本文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支点,探讨了将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X证书融入课程教学的途径,提出了融入的三条途径,一是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知识技能点系统拆解,二是高职院校(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装配式模块学历课程体系原有课程知识技能点系统梳理,三是X证书考核知识技能点与学历课程学科知识技能点进行科学匹配,利用“增”“减”“融”等手段将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知识技能点有机地融入实现书证融通。本文的研究对全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将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融入装配式建筑模块课程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更注重人才技能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面向就业岗位,其本质要求就是要培养能够一毕业就胜任就业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招聘企业要求人才能够具备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普通高等教育注重学科教育注重培养人才的学科素养和专业理论系统知识,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导致其所培养的应届毕业生无法一毕业便胜任就业岗位。而直接面向就业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中国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则肩负着这一重任,助推技能中国、技能社会的养成。传统高等职业教育虽然注重技能的培养,这一点可以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践类课时占比得出,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其实践类学时占比不低于55%。然而由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编制者为专任教师,专任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对当今行业的新技术新岗位不甚了解,因此课程内容的设置往往不能满足当今行业新技术、新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X证书由国内知名企业和行业专家结合当今行业最新技术,现行岗位技术技能要求进行开发,其目标和宗旨就是要培养能够胜任就业岗位的技术人才。因此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学历课程教育显得至关重要,由于学历证书教育和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属于不同类型,不同维度,甚至可能是互不相干的两类事物,因此如何将两者有效地融通,在学生满足学历教育所培养的素质的同时,掌握某一类具体面向就业岗位的技术技能是当今高等职业教育是难题。

当今中国建筑业正从传统混凝土现浇建筑向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转型升级,建筑行业的变化引发新技术,新岗位的出现。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新技术、新岗位的涌现对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要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针对建筑业的新变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模块课程,课程模块共包含四门课,分别是《装配式建筑识图与制图》《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与制作》《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下面就如何将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这四门课程实现书证融通进行研究。

一、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知识技能点系统拆解

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规定了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引用了国家现行的最新规范和标准,诸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等,从而确保了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的权威性。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从而在法理上确保了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严肃性和合理性。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主要针对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生产、施工等岗位群,面向土木工程领域,按技能难度等级从事不同的装配式建筑相关操作、技术与管理等工作。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职业技能要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中级等级证书相对应。中级等级证书主要面向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设计、生产、施工和监理等企业,在构件设计、生产、施工、质量验收等岗位,根据技术规范与规程的要求,完成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生产与施工作业及技术管理等工作,这是其职业岗位面向属性,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毕业生就业面向基本匹配。

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面向四大工作领域,每个工作领域包含若干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包含若干个职业技能要求,其逻辑路径为职业技能支持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能顺利完成则表明所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该工作领域。四大工作领域及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要求如下所示: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深化设计”工作领域:1)预制构件连接节点设计工作任务:能设计水平、竖向预制构件连接节点形式;能确定钢筋锚固、搭接长度;能设置构件粗糙面、键槽的数量及定位;能选择灌浆套筒、螺栓等相关连接构件的类型及型号;能处理预制梁、预制柱节点处钢筋的碰撞问题;2)预制构件加工图设计工作任务:能设计预制构件平面和立面布置图;能设计预制构件的模板图和配筋图;能设置相关专业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等;能进行构件的吊装、运输和施工方案复核;能运用BIM技术进行装配式构件详图深化设计;3)预制构件物料清单表的编制工作任务:能计算并编制混凝土、钢筋等主材物料清单;能计算并编制吊件、线盒等附属物物料清单;能根据不同的工艺参数编制物料清单。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生产”工作领域:1)模具准备工作任务:能够进行图纸识读;熟练选择模具和组装工具;能够进行划线操作;熟练进行模具组装、校准;熟练进行模具清理及脱模剂涂刷;能够进行模具的清污、除锈和维护保养;2)钢筋绑扎与预埋件预埋工作任务:能够进行图纸识读;能够完成生产前准备工作;熟练操作钢筋加工设备进行钢筋下料;熟练进行钢筋绑扎、固定及质量检验;熟练进行预埋件固定,并进行预留孔洞临时封堵;能够进行工完料清操作;3)构件浇筑工作任务:能够完成生产前准备工作;熟练进行布料操作;熟练进行振捣操作;能够进行夹心外墙板的保温材料布置和拉结件安装;熟练处理混凝土粗糙面、收光面;能够进行工完料清操作;4)构件养护及脱模工作任务:能够完成生产前准备工作;能够控制养护条件和状态监测;熟练进行养护构件出入库操作;能够对养护设备保养及维修提出要求;熟练进行构件的脱模操作;能够进行工完料清操作;5)构件存放及防护工作任务:能够完成生产前准备工作;能够安装构件信息标识;熟练进行构件的直立及水平存放操作;熟练设置多层叠放构件的垫块;能够进行外露金属件的防腐、防锈操作;能够进行工完料清操作;6)构件生产质量检验工作任务:能进行模具质量检验;能进行构件隐蔽质量检验;能进行构件成品质量检验;能进行构件存放及防护检验。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工作领域:1)施工准备工作任务:熟练识读图纸;熟练进行施工前的安全检查;熟练进行混凝土构件质量检查;熟练复核并确保现场安装条件;2)构件安装工作任务:能进行测量放线,设置构件安装的定位标识;能够进行预埋件放线及安装埋设;能够选择吊具,完成构件与吊具的连接;能够安全起吊构件,吊装就位,校核与调整;能够安装并调整临时至此对构件的位置和垂直度进行微调;3)构件连接工作任务:能够进行灌浆料拌制及检测;能够进行单套筒灌浆的坐浆及灌浆操作;能够进行连通腔灌浆的分仓、封仓及灌浆操作;能够进行构件后浇混凝土模板支设、钢筋及预埋件安装、混凝土浇筑、模板和支撑拆除;能够进行构件浆锚搭接连接、螺栓连接、焊接连接。

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验收”工作领域:1)进场预制构件质量验收工作任务:能够核验构件质量证明文件;能够对构件进行外观质量进行检查;能够对构件尺寸进行复核验收;能够对构件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等规格型号、数量、位置进行检验;能够对构件粗糙面键槽的外观质量和数量进行检验;2)预制构件安装与连接质量验收工作任务:能检查构件的临时固定措施;能完成后浇混凝土的见证取样;能完成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的施工质量检测记录,核验有关检验报告;能核验灌浆料、座浆材料强度试验报告和评定记录;能检验预制构件的施工尺寸偏差;3)现场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能检查钢筋作业质量;能检查预埋件、预留管线的规格、数量及位置;能检验钢筋的机械连接、焊接连接接头外观质量及核验试验报告;能检验预制构件的焊接连接、螺栓连接外观质量及核验试验报告。

上述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中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里面所涉及知识技能点因为课程教学学时受限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融入学历课程教学中,我们只需结合学历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将重要的考核知识技能点融入课程教学中即可。

二、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模块课程知识技能点系统梳理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当今建筑业从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向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转型发展的趋势,在课程体系中开设了装配式建筑课程模块,装配式课程模块总共包含四门课程,分别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识图与构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生产》《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深化设计》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通过跟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学历证书所要求的装配式建筑模块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对应的四大工作领域几乎完全对应,因此具备将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润物细无声地完全地融入到装配式建筑课程教学中来,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知识技能点与学历证书课程知识技能点的融会贯通。具体来说,以下是装配式建筑课程模块四门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1)知识目标:熟悉各类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构造;掌握装配式混凝土各类构件的施工工艺;熟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图的内容;熟悉装配式建筑的防水构造;熟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构件和节点大样;熟悉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和吊装流程;熟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方案的编制要求等;2)技能目标:能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合理选择建筑结构类型;能根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类型选择相应的连接方式;能进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能读懂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原则;能正确识读装配式建筑施工图并指导装配式建筑构造的施工;能读懂装配式结构的标准化设计思路;能正确识读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图进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施工。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生产课程:1)知识目标:了解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预制构件厂厂址选择、总体规划与工艺;熟悉装配化混凝土构件生产过程中的设计及软件;熟悉PC生产线、钢筋生产线选型与安装;熟悉生产线配套设备、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熟悉PC工厂常规及关键试验;掌握预制构件生产前材料准备及用量计算;掌握预制构件生产辅助工具、预留预埋、模具等的用量统计;熟悉预制构件生产钢筋半成品加工工艺及用量计算;掌握构件生产过程中的钢筋、预埋件、混凝土浇筑和蒸养入库等施工工艺及流程;熟悉PC构件产品标识、存放、运输的注意事项;了解工厂组织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掌握预制构件生产过程及产品成品的检查与验收;熟悉构件生产及交付资料;2)技能目标:能根据国家政策和相关文件,把握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的技术方向;能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征收集查询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理解;能协助完成对PC构件工厂进行选址及初步的整体规划;能够协助PC构件厂家进行设备的选用和安装调试等。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深化设计课程:1)知识目标:熟悉国家有关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相关标准;掌握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图绘制深度要求;掌握利用深化设计软件对施工图纸进行拆分的步骤;掌握叠合板、叠合梁、预制楼梯等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等;2)技能目标:能按照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流程进行设计方案制订;能正确识读叠合板、叠合梁、预制楼梯、预制柱、预制剪力墙等深化详图;能利用深化设计软件进行叠合板、叠合梁、预制楼梯、预制柱、预制剪力墙、预制外挂墙板的拆分设计等。

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课程:1)知识目标:了解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特点与形式;掌握装配式建筑构件运输与存放要求;熟悉装配式建筑构件进场检查项目;掌握装配式预制构件吊装与连接施工技术;熟悉预制构件质量验收要点;2)技能目标:能够制定装配式建筑构件运输与存放方案;能进行预制构件吊装与连接施工;能指出并解决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吊装与连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融入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模块课程

通过前面对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知识技能点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装配式建筑模块课程知识技能点的对比分析,我们已经具备了将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融入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模块课程教学的坚实基础。具体融入的方法主要是两个维度,即所谓的“增加”和“删减”,“增加”的时候要注意学历课程的知识系统性,切记不能因为胡乱“增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知识技能点,从而破坏了学历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增加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难度,导致教学失败。所以在进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融会贯通的时候,即所谓的书证融通的时候,对于新增进来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知识技能点要用课程逻辑线路将之融合到课程知识系统中,同时因学时有限而必须“删减”的课程知识技能点也应谨慎对待,不能因此而破坏课程知识系统,比如有些知识技能点虽然它本身不具备考核性,由于它是学习其他知识技能点的基础,因此也不能删除。上述方法可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教育证书的融通,即所谓的书证融通。

基金项目:2020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GD20XJY34)

作者简介:梁环跃,1981.12,男,汉族,广东梅州,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