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理解与传统文化传承

张弘弢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60期
永州市第九中学 湖南省永州市 425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理解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文言文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提升文言文理解能力的策略与实践方法。研究表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丰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文言文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本文旨在为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理解,传统文化,教学策略,文化传承

引言:

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成为重要议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文言文的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古汉语知识,还能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方法,以期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现状

目前,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当前,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讲解和背诵方法,重视字词解释和篇章结构分析,强调学生对文本的逐字逐句理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在教学内容上,文言文篇目多为古代经典作品,如《论语》《孟子》《史记》等,这些作品虽然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但其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在词汇和语法方面,许多学生难以掌握古汉语的特有表达方式,导致学习困难重重。部分文言文篇目内容较为深奥,学生在缺乏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的情况下,难以深入理解其思想内涵和文化意义。

在教学资源方面,虽然现代教学技术不断发展,但大多数初中学校的文言文教学仍主要依赖传统的教材和课堂讲授,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虽然一些教师尝试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但整体应用效果有限,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课时安排紧张和教学任务繁重也使得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上难以投入更多精力,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缺乏深入理解和自主学习的动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关注文言文的字词释义和背诵技巧,忽视了对其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的体悟,导致学习效果流于表面,难以实现真正的文化传承。

二、文言文教学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部分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制约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教学方法单一。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过于依赖逐字逐句的讲解和词语的解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缺乏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文言文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缺乏新意,未能与现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相契合。许多文言文篇目虽然是经典之作,但内容艰深晦涩,学生在理解上存在较大困难。教材中选取的篇目大多偏重历史和哲学类,缺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的内容,使得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和兴趣。同时,文言文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不足,难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辅助教学,限制了教学的生动性和多样性。

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学习方法不科学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依赖机械记忆,注重字词背诵和翻译,忽视了对文本整体结构和思想内涵的把握。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难以形成对文言文的深层次理解和长期记忆。学生缺乏对文言文学习的策略指导,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教学评价体系对文言文教学的引导作用不足。目前的教学评价主要集中在考试成绩上,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考试内容多以记忆性的知识点为主,未能充分考察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这种评价体系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文言文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要求较高,但部分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知识储备不足和教学经验欠缺的问题。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往往缺乏对文言文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未能将文言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影响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提升文言文理解能力的策略与实践

为了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教师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和实践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单一的讲授模式。通过情境教学法,将文言文置于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情境中,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言文的魅力。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人物形象,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文言文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和网络资源等都可以为文言文教学提供生动形象的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通过观看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和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文言文的背景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增强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和赏析,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和思考,逐步掌握文言文的语言规律和表达特点。通过组织文言文读书会和讨论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如编写文言文小故事、创作文言文诗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文言文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个性化辅导方案。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文言文拓展阅读材料和高难度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文言文理解能力。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应用和创新能力。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励他们不断进步。提升文言文理解能力还需要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合作。家长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中,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鼓励孩子多读经典,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

结语:

通过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理解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文言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并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合作,也是提升文言文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林志强.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45(3):58-61.

[2]陈晓丽.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39(6):72-75.

[3]郑文辉.文言文教学对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影响研究[J].中小学教育,2020,32(4):24-2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