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实践
摘要: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创新方向,更是培育德才兼备人才的应有之义。通过精心发掘和利用课程中的思政资源,构建与电气专业知识相辅相成的教育体系,使思政教育在专业技术授课中得以实质性融入与提升。采用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课程的实际效果得到显著增强,同时,加强师资培养和优化教学团队,为课程思政的持续推进提供了稳固支撑。
关键词:课程思政;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教学实践;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备受教育界关注。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这门工科教育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至关重要。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不仅对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有显著意义,更为国家锻造高素质工匠人才奠定基石。但如何巧妙地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结合,实现深度融合,仍是一项挑战。
一、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实践意义
(一)强化学生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通过课程,学生学习了专业技能,还在教学过程中领略了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从而树立起服务社会、致力奉献的坚定信念。教学中,结合生动案例与实践经验,着重强调职业道德的核心地位,让学生深刻领会诚信、敬业和责任等价值观的真谛。此外,思政内容的加入还促进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通过合作式学习和项目实操,大幅提升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加强安全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电气工程安全规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严谨的安全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促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加深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进而提升了文化底蕴与审美能力,并增强了个人的魅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此外,思政内容的加入还点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通过探讨社会焦点与科技前沿,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高[1]。同时,借助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和实际案例,学生的国际视野得到了拓展,使他们能够更从容地面对全球化时代的职业挑战与机遇。
(三)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结合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教师巧妙运用案例教学,引入鲜活的工程实例和社会事件,让教学更贴近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法,鼓励学生课前自主探究思政与专业知识,课堂深入研讨,从而更深刻地把握课程内容。借助多媒体与互动教学,课堂形式更为多样,师生互动更为频繁,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不仅增强了知识的传授,更培育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批判思维,全面推动了教学品质的提升。
(四)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养新时代工匠人才
通过思政教育的潜移默化,学生将深刻领悟工匠精神的真谛,进而树立起精益求精、锐意进取的职业追求,推动我国制造业与电气领域的长足发展。同时,思政内容的加入还催生了学生的创新活力,引领他们关注科技潮流与产业变迁,孕育出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为我国科技实力的腾飞贡献力量。再者,课程还着重打磨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让他们洞悉全球电气工程的最新进展与标准,提升其跨文化沟通协作的技巧,为我国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与合作培育坚实的人才后盾。
二、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实践路径
(一)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
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于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对于提升课程思政效果至关重要。首先,电气工程作为现代工业的核心,其发展紧密关联国家经济与社会进步,课程的历史背景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源泉。通过阐述我国电气行业的演变,特别是自主创新与品牌崛起的历程,教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社会担当。其次,行业发展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丰富多样。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的技术规范,不仅代表专业要求,更承载着安全与社会秩序的责任。深究这些标准的形成及其社会意义,有助于学生领悟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纪律观念。再者,课程的前沿技术与实践也富含思政教育价值。例如,探讨智能电网与绿色能源时,可引导学生关注技术对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与全球视野。
(二)构建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融合的教学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计之初,就应从宏观角度规划思政元素的巧妙融入,实现与专业知识的深度结合。例如,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将思政教育目标融入每个教学模块,确保思政理念贯穿教学始终。教材的选择与编撰也至关重要,可以通过编写富含思政元素的专业教材或案例集,实现思政与专业的有机融合,避免二者脱节[2]。教材中可穿插电气领域杰出工程师的感人事迹、行业思政典型案例,以实际问题为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自然接受思政教育。此外,教学实践中的评价体系也是检验融合效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的思政素养评估、案例分析等多元化评价方式,确保学生在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也能牢固树立思政观念与社会责任感。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通过剖析蕴含思政价值的典型工程案例,能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专业知识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课程的教育成效。同时,项目驱动教学法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思政教育方式。设计具有社会意义的项目任务,如节能电气设备的设计与调试,能促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锤炼专业技能,还能深化环保理念和团队协作精神。此外,虚拟仿真技术为思政教学开辟了新路径。借助该技术,教师可模拟真实的工程情境与突发状况,让学生在虚拟实践中切身体验决策的社会影响,进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应变能力。另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在提升思政教学效果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媒体手段能生动展现思政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而网络教学平台则凭借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互动功能,使思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且富有互动性。
(四)强化师资培训与团队建设,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教师培训需聚焦于思政教学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内容应涵盖思政理论学习及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操技巧。借助案例分享、教学演示等方式,帮助教师掌握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同时,培训还需注重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素养,包括引导学生价值观讨论、处理课堂思政热点等能力[3]。团队建设则是提高思政教学水平的关键,应组建融合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团队,实现资源共享与经验互补。通过定期教研、交流心得,共同研讨课程思政难题,并开发融合思政与专业知识的教学案例和资源,形成独特的思政教学模式,能提升个体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更能增强整个团队的协作效能,从而确保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结语
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的思政实践,滋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政意识,更为新时代高教改革引领了方向。通过精心发掘思政资源,构建科学教学体系,并革新教学手段,电气工程课程能更有效地肩负起育人使命。同时,强化师资队伍、打造优秀教学团队,为课程思政的落地提供了坚实后盾。未来,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将在更广阔的教学舞台上大放异彩,助推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创新能力出众的新时代工匠。
参考文献
[1]李秀美,狄敬国.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思政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机电专业核心课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24):219-220.
[2]王煜.课程思政融入中职光伏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光伏发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2,24(10):103-107+112.
[3]郑渊.基于工作过程的《港口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课程实施案例——门座式起重机操作、电气维修与调试[J].企业导报,2016,(06):116.
项目信息: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2022年校长基金项目(J445422072306):《课堂革命视域下基于OBE和CDIO教学理念的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2021年院长基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J421122012312)《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