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李林静
  
富网媒体号
2024年224期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红星幼儿园 048100

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园本课程是一种立足于本地实际,对课程进行重组、整个使其更加适合本幼儿园特点的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本课程,是一项有益举措,能够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培养道德情感,激发创造力和学习兴趣,构建特色幼儿园园本课程。

关键词:幼儿园园本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策略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作为我们民族的瑰宝,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大。幼儿园是幼儿思想启蒙的阶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教育中,能够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和传统美德,为他们种下爱国的种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价值分析

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承,记录了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信仰体系,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精神支柱,对当代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观念、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精华,为当代人们提供了创新思路和文化创造的灵感源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继承发扬,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引领文化发展向着更加丰富多元、融合开放的方向发展。只有牢固扎根于传统文化,才能立足当下、走向未来,实现文化的繁荣与进步。传统文化的力量,将在当代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和活力。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园本课程中来,具有重要价值。首先,站在幼儿园的角度,能够丰富教学资源和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涵为幼儿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丰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扩展幼儿的学习领域,丰富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其次,站在幼儿的角度,可以促进他们的长远发展。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文学、民俗等内容,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文化意识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智慧,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品德修养、社会情感和思维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最后,站在文化发展角度,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幼儿园阶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可以让幼儿从小就接触、了解并热爱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这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更能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使其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有力推手。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策略探究

(一)立足实际,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课程资源

课程是教学活动开展并顺利实施的载体,课程的设计,必须要立足于本地的实际,以确保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和环境条件,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在这个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以建立其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链接,丰富园本课程的内容和手段,为整个课程的实施提供指导。首先,收集和整理本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包括图书、音频、视频等,为园本课程的设计和构建提供资源基础,以提高课程的丰富度和深度。从自然资源方面,用本地山水、花草等自然景观作为教育资源,或者,利用当地天然材料如竹子、黏土等,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在地域文化资源方面,介绍地方传统节日知识和习俗,组织节庆活动,了解本地传统艺术表达形式等。之后,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筛选与他们能够产生共鸣的传统文化内容,如寓言故事、儿歌、神话传说等。

(二)面向未来,重构园本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幼儿正处于含苞待放的年纪,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是幼儿长久发展的奠基工程,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园本课程中时,要面向未来,重构园本课程的理念与目标。立足当代教育需求,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不仅要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应培养幼儿面向多元文化的开放心态,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同时,结合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素养培养,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在进行园本课程的设计时,教育理念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引导他们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勇于尝试创新。教育目标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综合考量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三)着眼儿童,设计课程的内容体系与实施路径

课程实施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中时,要着眼于儿童,以促进幼儿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学习,从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时,将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结合起来。园本课程的基础课程包含的全面、均衡的基础教育内容,涵盖了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如语言、数学、健康、艺术等。特色课程则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特色元素而具有独特教育意义和特色的课程,可以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和传统价值观。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各自具有相对完整的架构,但也共同构成统一的课程体系,形成完整的教育内容框架,使园本课程更具整体性和系统性。对于课程的实施,要创设浸润式的教育环境,采用游戏互动、体验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日常课程,结合故事、游戏、手工等形式呈现给幼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具有很高的价值,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能够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引领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在具体实践中,要遵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理念、目标、体系和实施进行合理规划,以提高园本课程的质量,为幼儿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郑国,赵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路径探索[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3,39(11):40-47.

[2]石晶.将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到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究[J].天津教育,2023(11):125-12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