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常见的酸”的课堂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化学的社会实际应用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让教育在认识和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教材修订的方向也是一致的。在这思想的指导下我组化学王鲁老师开设了一节以此为背景的公开课《常见的酸》。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流程及引发的思考和分析分享如下
一、设计背景
《常见的酸》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一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有着较强的整理归纳的能力,若只是枯燥的讲解知识点,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高,容易出现畏难情绪。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王老师设计了,以“洁厕灵”创设情境展开教学,了解”洁厕灵“在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的运用为探究内容,梳理出酸的相关知识点。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
主要内容就是常见的酸、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挥发性和腐蚀性、酸的化学性质,教学内容清晰,重点明确。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思路:以一过年大扫除,家庭清洁使用的洁厕灵,滴到大理石地板出现气泡为情境、引出酸的概念,并以盐酸为研究对象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归纳出酸的化学性质。在回归洁厕灵的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将洁厕灵的使用贯穿整节课,梳理出酸的相关内容。
(2)导学案设计
1.常见的酸:
(1)浓硫酸的腐蚀性
(2)浓硫酸的稀释时。
2.拓展与应用
思考1:除锈时能否将铁制品尝试加浸在酸中?为什么?
思考2:写出CuO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教学实录分析
(1)实景导入,重视化学与实际的联系
课堂上老师展示一瓶洁厕灵,让学生辨认,问学生做什么用?
学生:清洁卫生间。
王老师:为什么洁厕灵可以清洁卫生间的污垢呢?洁厕灵中含有什么成分可以达到清洁效果的呢?
投影资料卡片:
展示”洁厕灵的成分:主要成分为盐酸。
评价与分析: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活动,结合新年大扫除,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结合实践让学生整理这些生活事件的化学原理。让学生体验到其实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化学教学中创设跟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让教育在认识和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实际实践中应注意情境不应只为了“有情境”而存在,它不只是为了课堂引入而存在,情境应润物细无声地贯穿始终,在情境中强化学科知识的生活应用,在任务探究中提高学生内化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问题的解决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学习兴趣。
(2)精准提问,基础知识点落到实地
在洁厕灵的应用情境下,提出其成分盐酸是什么?有哪些性质,我们学习过哪些和盐酸有关的化学反应?除了盐酸,化学中还有什么酸?这些酸又有什么性质呢?
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自然引出了盐酸硫酸的教学内容,进入酸的性质归纳整理。情境设计要“接地气”,但专业内容的教学不可随意马虎,教师的问题设计则务必科学精准,这样才能确保课堂内容科学、有效。例如本课“酸的化学性质”这一环节中两个问题的设计,精准有效的提问不仅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给与学生充足的表达空间有效推进教学。结合导学案让学生将酸的基础知识点落实到纸笔书写。强化基础落实。
(3)实时评价,落实素养
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学生之间的评价,还设计了跟进的随堂练习题。在分组实验中,设计了评价量表的方式进行自评和组评。教学中注重过程评价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实验,尝试以多种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在反思中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
五、反思总结
本节课是基于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堂实录,是一节创设生活化的真实情境进行STSE教学实践,在这节课中王老师充分体现的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节课展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重要性,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整节课的设计体现出如下特点:
1. 情境创设有意义、接地气并贯穿始终,重视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2.问题设计科学,精准提问,同时基础知识落实到位;
3.教学手段多样化,结合图片、动图、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4.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表达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