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天地“粮”心,珍事莫蚀:我国大学生校园餐饮浪费的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葛宇 暴梦瑶 王雨涵 孙伟男
  
富网媒体号
2024年226期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1

摘要:2023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发挥网络餐饮平台引领带动作用,有效防范外卖食品浪费的指导意见》,网络餐饮平台要加强餐饮数据的调查统计,积极开展网络餐饮领域反食品浪费标准的研究。坚决制止学校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习惯,引领带动社会文明新风尚。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指出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粮食损耗。

本文首先通过定性分析对影响大学生校园餐饮浪费因素进行分析筛选,然后进行定量分析,将问卷中设置的十七个影响因素设为解释变量,将“每餐浪费程度”设为被解释变量,然后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460个样本数据进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处理。得出大学生校园餐饮浪费行为的产生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的结论,并根据这四个主要因素给出了对策建议,从多个角度出发,最终达到制止大学生校园餐饮浪费的目的。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校园餐饮浪费态度,行为、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对策

一、研究背景

据估计,全球有近6.9亿人面临饥饿困境,而全球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浪费掉。中科院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达3500万吨,相当于我国粮食总产量的6%。而每年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的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的一年食物量。在全国范围内,高校的餐饮浪费情况更是不容忽视。截至2023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规模已经达到4763.1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已经达到60.2%。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人们收入提高和消费水平升级,我国餐饮业迅速发展,但同时餐饮浪费问题日益严重。大学生在校园餐饮浪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稀缺的基本国情,制止大学生校园餐饮浪费行为可以推动整个社会遵循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的原则,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这一举措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

三、 针对大学生校园餐饮浪费态度以及现象分析

1.大学生校园餐饮浪费的态度分析

根据图 所展示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部分大学生对餐饮浪费持反感态度。具体来说,26.10%的大学生表示对餐饮浪费十分反感,而39.1%的大学生则比较反感这种行为。此外,还有29.3%的大学生持一般反感的态度。相对而言,仅有少数大学生对餐饮浪费不那么反感,其中3.3%的大学生比较不反感,而仅有2.2%的大学生表示非常不反感。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大学生普遍对餐饮浪费的行为持有反感的态度,他们对食物浪费所持的观点是十分正确的。

2.大学生校园餐饮浪费的行为分析

我们调查了在校大学生的主要就餐方式,结果显示,有65%的同学主要就餐方式为校内食堂,15%的同学在校外进行快餐购买,15%的同学通过外卖和零食的方式完成就餐,仅有5%的同学回到宿舍自行解决。可见,在校大学生的主要就餐方式仍为校园食堂就餐,因此,校园餐饮浪费的行为主要在食堂发生。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70%的大学生认为每一餐的浪费程度在三分之一算作食物浪费,22%的大学生认为每一餐的浪费程度在二分之一算作食物浪费,7%的大学生认为每一餐的浪费程度在四分之一算作食物浪费,仅仅有1%的大学生每一餐的浪费程度在五分之一就算作食物浪费。因此态度可以看出,大学生校园餐饮浪费非常严重,浪费的比重非常大。

3.影响大学生校园餐饮浪费现象的主观因素

(1)学生的思想意识深受其家庭背景因素的影响和塑造

家庭环境与背景在塑造一个人的思想认识与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家庭教育强调节约粮食,且家庭成员普遍秉持不浪费粮食的原则时,这种正面的影响会深深烙印在个体的意识与行为之中,进而决定其对餐饮浪费问题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根植于内心,更成为个体内在的主观因素。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发现,大多数不浪费食物的人往往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并对节约食物持有强烈的意识。这充分表明,节约食物的意识对个体在校园内的餐饮浪费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

(2)个人饮食习惯对餐饮浪费的影响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一些外地求学的学生,由于不适应新的饮食习惯,往往在尝试新口味时会造成食物浪费的情况。南方大学生在高校食堂就餐时,食物浪费量和浪费率明显高于北方学生,这与南北方主流饮食模式的差异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当南方大学生在北方高校求学时,他们的食物浪费情况有所改善,而当北方学生在南方高校求学时,并未出现与之相似的变化。这再次印证了主流饮食习惯对食物浪费行为的重要影响。

4.影响大学生校园餐饮浪费的客观因素

(1)学校因素

我们通过网络搜索和现实调查研究了各地高校中学校在监督、教育以及反馈机制方面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不清楚学校中是否有关于餐饮浪费的相关监管机制、活动或者部门;多数学校尚未建立健全关于餐饮浪费的奖惩机制;学校老师仅是偶尔开展制止餐饮浪费的教育活动;将近一半的学校缺失意见箱或者匿名墙,供学生们反馈意见,直抒胸臆。不少同学也给我们提出了学校加强监管力度的建议。

(2)校园食堂因素

数据分析显示食堂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校园餐饮浪费的第一大客观因素。具体食堂因素的影响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四、大学生校园餐饮浪费现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个人因素对餐饮浪费程度的影响

个人特征中的年龄,所在地区,食物支出占比,对于浪费的态度4个指标在模型中全部通过显著性检验。调查数据佐证假设结论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表明在大学生群体中16-30岁这个区间,会影响学生餐饮浪费程度。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会对餐饮浪费产生不同的态度,食物支出占比对于学生的餐饮浪费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性。

2、消费水平对餐饮浪费程度的影响

消费水平在模型中通过显著性检验原假设。以10%的显著水平通过检验,系数为负。表明适用于餐饮的消费越高,大学生餐饮浪费的程度就越低。当消费越高时,大学生往往会更加珍惜所购买的食物。因为他们花更多的钱购买食物,可能会更加意识到不浪费的重要性,并且会更加珍惜粮食和食材。高消费的餐饮场所通常会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和食物品质,这可能会使大学生更加满意,从而减少食物浪费的可能性。如果食物质量好,大学生可能会更愿意吃完食物,而不是将食物扔掉。同时大学生可能会觉得高消费的餐饮场所提供的食物更为珍贵,因此会更加努力地避免浪费。他们可能会认为,为了更好地享受高质量的食物,应该养成节约的习惯。

五、 启示

通过开展专门的教育宣传活动,向大学生普及饮食知识和节约意识。学校可以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健康饮食和合理膳食的知识,了解和认识食物来源的不易。要重视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觉悟,使学生们充分认识浪费粮食的严重性,在杜绝自身就餐浪费的同时继而以集体之力反对餐桌浪费,打造节约型社会,发挥节俭的传统美德,真正使得节约成为一种自觉地行为。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