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李雪
  
富网媒体号
2024年231期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吉林省四平市 136001

摘要:2020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工信部拟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以新能源汽车为智能网联技术率先应用的载体,实施智能网联技术创新工程。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智能网联汽车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培养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其中,技工院校作为人才培育基地,对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应当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措施。

关键词:技工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汽车产业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需求也呈现出井喷态势,高职及应用型本科院校亟需开设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培养高端技能人才。

1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需求及特征

1.1学生就业方向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有别于传统汽车技术,它是汽车、交通、信息、通信等专业内容多学科的融合,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将来的工作岗位主要在智能网联汽车的感知层和控制层,主要从事以下工作。

(1)进入主机厂、零部件、传感器、信息技术等企业就业。在上述企业中担任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标定测试、应用软件测试、车辆改装、道路测试、高精度地图采集、车载终端网络测试工程师助理,从事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传感器的标定测试、仿真软件应用与测试、传感器辅助研发、底盘线控改装、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整车测试、道路测试、安全测试、道路信息采集、地图数据处理、车载网络终端安装调试等工作。

(2)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维修企业就业。担任智能网联汽车营销、理赔员、维修工,从事智能网联汽车销售、维修接待、事故理赔、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安装调试、零部件检测、维修工作。

1.2人才需求特征

(1)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型。传统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核心在于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机械结构,在维修过程中可以通过看、听等人工操作判断故障点,存在较大的经验成分。智能网联汽车诊断的核心在于传感器、决策控制系统等,运作原理更加抽象,需要采用诊断仪等专用设备进行分析,故障诊断更多依赖于检测设备和操作流程,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明显提升。

(2)从技能培养向知识+技能培养转变。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更多关注于汽车后市场,是在汽车产品基本定型后,依托于产品开展课程和实训项目设计。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和产品都在快速变革中,岗位需求、能力要求不明确。因此,在人才培养中除注重技能培养外,要以“三横两纵”技术体系为核心,加强知识培养,使学生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要求。

(3)从专一汽车方向向专博融合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中大量新技术、新零部件的加入,要求汽车技能人才具备更宽的知识面和技能。伴随着智能化、网联化水平的提高,汽车的集成度和模块化程度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诊断和维修的难度。因此,未来人才培养需要更好协调专和博之间的关系,在固定的课时内,培养出满足产业需求的人才,实现专博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技工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2.1实训设施、设备不齐备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学习和工作任务对实践操作技能和设备要求较高,目前职业院校现有的汽车专业实训设备已无法满足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而智能联网汽车相关设施设备售价较高并且可操作性较一般。

2.2教材、资料等相关教学资源不足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包含汽车、智能交通、无人驾驶、电子、互联网应用、网络通信、定位导航等多个技术领域,现阶段技工、职业院校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没有明确的课程体系,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主要以技术、理论介绍为主,缺少针对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理实一体化教材、课件等资源。

2.3缺乏专业师资力量

智能网联汽车是一个多领域技术融合的新专业,目前职业院校现有师资多为传统汽车领域教师,连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都很少,智能联网汽车专业教师更是没有,现有的师资力量不能满足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开设需求,需要传统汽车专业教师积极转型,同时大量引进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师,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快速发展做好准备。

3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策略

3.1打造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专业师资队伍

教师资源是教育资源的核心,学校要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充分调研,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景,摸清人才需求,找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真正建设出一支专业性强的教学团队,方法如下。

(1)鼓励园区内专业教师参加专业的教师培训、学术研讨会议,完成每5年要有6个月下厂实践锻炼的要求,全面提高教师理论实践水平。另聘请具有企业丰富工作经验和高超职业技能的导师,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专业对口人才。

(2)依托省汽车行业职教集团将园区内各校师资队伍中汽车专业的省级、国家级技术能手和国家级大赛裁判、工匠大师等人才整合,组建一支理论精湛、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对园区新能源汽车专业师资进行不定期培训与考核,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成长。同时为促进教育协同均衡发展,即教育公平性,建设这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教学轮岗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2形成中高职贯通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职教园区建成后包含新能源汽车中高职院校,为防止中职与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重复、文化基础课程脱节,实行“3+2”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建成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递进式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3.3共建、共享、共管教学资源

职教园区应坚持“互利共赢,共建、共管、共享”理念,通过优化整合资源,打造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1)在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府部门、园区管理委员会的管理下,建设包含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整车系列、综合电控系列、电池管理系列、其他类型新能源汽车等实训中心,形成“内部企业化管理,外部市场化运行”的科学管理机制,集中资金进行重点项目建设,最大程度节约成本,竭力打造集创新型、开放性、实践性、全面性于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同时依托政府部门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在校外形成新能源汽车完整闭合的实训场所,不仅可以满足教学需求,还可以增加学生就业渠道,促进校企融合发展。

(2)依托已建成的园区新能源汽车师资队伍,开发在线课程资源、编写专业课程教材,并投放在智慧树等共享平台,师生可随时随地学习,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3.4举办并承担职业技能大赛

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动园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培养更多专业人才,职教园区内各院校协同举办并承担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市级、省级、国家级赛事,并在不同院校的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定期开展对抗演练赛,不断提升师生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加快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步伐。

结语

在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而技工、职业院校正是培养此类型人才的主力军,应及早规划、积极转型,根据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需求特点,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相应课程体系,开发数字化资源,配套实训设施设备,以适应未来新专业教学需求,为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汽车强国梦!

参考文献

[1]赵光辉,李翔宇,陈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研究.汽车后市场(C),2019:153-154.

[2]单跃平.浅析职业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建设[J].汽车实用技术,2019.22.016:43-44.

项目课题:2024年度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吉林省智能网联汽车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2024jqy-38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