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古诗词教学研究

——以《春江花月夜》为例

黎婧尧
  
富网媒体号
2024年231期
广州市从化区第四中学 广东广州 510900

摘要: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AI)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日益凸显。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古诗词课堂中的应用带来了显著变革,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创新了教学方式,但这一技术也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挑战。以《春江花月夜》为例,从“读、解、品、评”四个维度阐述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古诗词教学策略,助力师生深入理解和鉴赏古诗词。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古诗词教学;教学实践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22条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指具有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生成能力的模型及相关技术。”ChatGPT、“文心一言”和“通义千问”等凭借其数据分析能力,正驱动教育活动的创新、优化与变革。研究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赋能教育各环节,从教案策划到教学成效评估,涵盖课件制作、资源生成、活动设计、学习路径定制及师生互动等,能丰富教学手段,使教育教学更灵活、高效且个性化。[1]具体到语文学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要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更广阔的语言环境中主动学习,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2]古诗词是文学艺术精髓,但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因其抽象丰富,学生难深入理解。结合实际情况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创新教学路径,旨在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古诗词课堂带来的变革

(一)教学内容的深度丰富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古诗词课堂中的应用,显著丰富了教学内容。它不仅提供诗词的背景知识、作者信息等基本信息,还能对诗词中的情感、艺术手法进行深度挖掘。通过个性化推荐,该技术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提供量身定制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升级

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带来了古诗词教学方式的创新。利用语音合成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感受诗词的韵律与情感;通过图像生成技术,诗词中的意象得以生动展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意境。此外,智能评估与反馈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指导,优化教学过程。

(三)教师角色的全新挑战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对教师角色提出了全新挑战。教师需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技巧,并将其融入古诗词课堂中。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利用数据分析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技术在古诗词学习中的作用,避免过度依赖。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生成式人工能赋能古诗词课堂教学,能够助力师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鉴赏古诗词的深层含义。以《春江花月夜》为例,从“读、解、品、评”四个维度阐述人工智能赋能赋能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一)赋能于“读”古诗

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能提升学生对古诗诵读的情感投入与理解深度。首先,教师向学生简要阐述《春江花月夜》的文化背景与美学价值,随后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让其依据学生的诵读特点与情感状态,智能调整学生的诵读节奏与语调,这能为每位学生提供独特的诵读指导体验。

在活动中,学生跟随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手的引导,逐步深入诗中的意境,感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丽景象,以及“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哲思追问。通过反复诵读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手的实时反馈,学生不仅掌握了诗句的平仄韵律,更在情感层面与诗作产生了深刻的共鸣。此外,教师组织诵读比赛,鼓励学生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手的支持下,以最佳状态展现个人对《春江花月夜》的独特理解与感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赋能于“解”诗意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集成了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智能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情感与哲理。在学习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输入关键诗句,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即刻提供字面解析,助力学生理解诗句的直接描述。同时,它深入挖掘诗句背后的意象与情感,揭示出宁静致远、孤独美好的意境及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启发性问题,如诗人选择“孤月”的缘由、诗句如何营造超脱世俗的意境等,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解读。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工具解读与个人感悟,展开小组讨论与分享,深化对《春江花月夜》的理解。

此次教学活动使学生能深度解读诗词,挖掘深层含义与多重解读角度,促进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精髓的领悟。

(三)赋能于“品”情感

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可以辅助学生在把握和表现古诗情感方面取得进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此工具,输入其中的关键诗句,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不仅识别出诗句中蕴含的相思之情与离别之苦,还能为学生提供与之相关的历史文献与同类诗句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情感在古代文学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提出诸如“诗句中的‘扁舟子’与‘明月楼’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情感交织的意境?”等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解读。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工具的解读与个人感悟,进行小组讨论与分享,深入探讨《春江花月夜》中的情感表达与文学价值。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古典文学情感体验的感知与理解。

(四)赋能于“评”匠心

在推动古典文学评论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文学评论的实践。教师先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文学背景与艺术特色分析,为学生构建了扎实的评论基础。

随后,学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工具,针对《春江花月夜》中的关键诗句,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进行文学评论的实践。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不仅提供诗句的详细解读,包括其意象的丰富性、情感的细腻度以及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还通过关联分析,展示了这些元素在整首诗中的连贯性与统一性。在此基础上,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通过提出诸如“诗句中的‘芳甸’与‘霰’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等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文学评论能力。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解析与个人见解,撰写文学评论,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与分享,深化对《春江花月夜》文学价值的理解与认识。

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文学评论视角与工具,促进古典文学评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为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与可能。

三、结语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前景广阔且潜力巨大,对古诗词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教师需意识到其局限性和挑战,尽管它能提供丰富资源,但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依然无可替代。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仍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诗歌的深层含义。因此,在推进古诗词教学数字化和智慧化的过程中,教师应秉持人机和谐共生的理念,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融合,共同促进学生古诗词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4年度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智慧课堂下中学古诗词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231656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黎加厚、牟艳娜.迈向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行动[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4(4):27-32.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