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非遗文化的“双钻”循环“2356”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于海若 孙旭博
  
富网媒体号
2024年256期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河南省教改项目《基于非遗文化的“双钻”循环“2356”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提升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文章结合中央《意见》和河南省相关政策,分析当前教学模式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以非遗文化传承为核心的“双钻”循环教学评价体系,旨在培养具备非遗文化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通过系统的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实际教学实践,构建了一套科学、完整、可操作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导论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深化改革,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尤为重要。艺术设计专业在融入非遗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的教学模式存在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思政教育不全面、教材内容老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研究探讨了以非遗文化为核心的“双钻”循环“2356”教学模式,并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和突破。

文献综述目前,国内高校在非遗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数量较少,层级不够全面,实践案例稀缺。从近五年的文献情况看,平均每年不到5篇关于非遗文化融入课程的研究,且研究质量普遍不高。这反映出非遗文化在高职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更多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和少量案例分析,缺乏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评价体系研究。

河南省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课程多采用“工学结合”模式,但受到校企合作制度不完善、学生实践时间短等因素的制约,教学与实践的衔接不够紧密。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结合经验相对匮乏,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外,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不充分,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和评价体系,使得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我院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中,注重创新教学方法,致力于系统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尽管建立了相关研究工作室,积累了一定经验和资源,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学模式。因此,有必要继续深化研究,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模式。我们旨在通过构建以“双钻”循环“2356”模式为核心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多渠道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已有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课题并形成研究方案。文献研究法有助于了解当前研究的前沿动态,为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对具有先进教学改革经验的院校进行调研学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各方对现行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身情况,探索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路径。调查研究法有助于收集第一手资料,为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依据。在本校艺术学院各专业进行教学模式的实践,推广至合作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检验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实践法能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验证理论假设,提供实证支持。

研究发现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和多元性。科学性要求评价体系基于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完整性要求评价体系覆盖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到学生学习效果,全面反映教学质量。可操作性要求评价体系简便易行,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确保评价过程顺利进行。多元性要求评价体系综合考虑知识、技能、素养等多方面因素,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课程设置与内容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是三个主要方面。在课程设置与内容评价中,课程目标是否明确,课程内容是否体现非遗文化元素,教材是否符合教学需要是关键评估点。在教学过程评价中,教学方法是否多样,教学过程是否注重实践教学,思政教育是否融入课程教学是主要考量。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中,学生对非遗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是评价重点。

在评价方法与工具方面,通过课程问卷调查、教学过程记录、学生作品评价和企业反馈进行综合评估。课程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和教师对课程设置、内容、教材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教学过程记录通过观察、录音、录像等方式,评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情况。学生作品评价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操作能力。企业反馈收集合作企业对学生实践表现的反馈,评估教学效果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讨论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与计划方面,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了解当前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和企业需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评价体系实施方案。包括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和实地调研报告的撰写。组织系统的教师培训,确保教师理解评价体系的理念和操作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培训内容包括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操作流程和实际案例分析。将教学评价体系应用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进行实际操作和检验,不断收集反馈并优化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体系的试点应用、数据收集和效果分析。定期总结教学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收集各方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评价体系,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教师培训方面,通过相互听课、交流、培训学习,提升团队教师教学能力,确保他们理解教学模式的理念、目标和教学方法,提升育人能力。培训内容应涵盖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具体实施步骤以及实际案例分析,确保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评价体系。

在教学实践方面,将教学评价体系应用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进行实际操作和检验。通过不断收集反馈和数据,优化评价体系的实施细节,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实践过程中,应注重观察和记录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评价体系,确保其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结论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基于非遗文化的“双钻”循环“2356”教学模式,并构建了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未来,将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培养更多具备非遗文化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馈优化,我们相信这一体系将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将继续深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评价指标和方法,确保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需求和行业发展。同时,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实践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我们相信基于非遗文化的“双钻”循环“2356”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将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课题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一般)项目

《基于非遗文化的“双钻”循环“2356”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4SJGLX097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