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平台融合,构建高职高专院校教管一体化的建设路径探析
在国家更加重视数字化教育及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致力于构建与拓展数字化管理平台,尤其是构建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并追求与校内其他平台融会贯通,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方式方法,提升了管理效率。但受到自身教学观念和政策资金的限制,高职高专院校往往选择通用版本的教学管理平台,这一类教学管理平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化,但却面临平台之间相对孤立、应用分散、数据不通的问题[1]。积极推动校内各种教学、管理平台有机融合,构建教管一体化,才能适应新时代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新态势,推动高校教学新型信息化管理平台向纵深发展,助推高校教学质量全面提升[2]。
一、高职高专院校教管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平台孤立,数据分散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优秀高职高专院校通过数据整合对接,己成功融合了数字化平台、教学管理平台、视频会议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并对校园网络进行了改造和升级,组建了共享数据资源中心,实现了核心数据的同步。但纵观普通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与搭建过程,发现其仅仅参考现成模式,或者直接购进单一教务系统管理软件来实现对自身教务工作的管理。在长久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适应性极差,漏洞极多,覆盖范围不全等问题,不能有效的融合教学资源与基础数据,造成了“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校数字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从根本上加大了教学管理的复杂性[3]。
(二)缺乏合理的布局规划
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存在建设教学与管理平台时盲目追赶其他学校建设进度,对自身实际情况缺乏系统了解和详细分析,盲目开展教学与管理平台建设工作,一味将教学管理资源融入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中,缺乏合理规划与科学布局,未详细制定教学与管理平台建设计划,导致出现资源配置不完善、无法合理使用等问题,直接影响高校教学与管理平台建设的有效性[4]。
(三)无法展示教学大数据
教师每天都有教学任务,相应的学生每天也要上课,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如何多维度抓取教学数据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由于教学平台与管理平台相互孤立,做不到深度融合,导致无法收集综合教学数据,分析课程数据、师生活跃度、学情、出勤、资源使用数据以及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建课、上课互动、课外使用等全流程多维度的教学数据,不能形成教学报告,也就不能实时掌握学校教学运行的总体概况。
二、推动平台融合,构建教管一体化的意义
(一)促进教学与管理的智能化
打通教务管理平台、智慧教学平台、智慧教室平台等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融,能够推动教育教学更加个性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驱动作用,通过信息环境和系统建设,进一步整合学校各部门的力量,明晰主体责权,形成系统合力,探索有效机制,实现“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利用大数据方法与技术,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建立各类评价与预测模型,实现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
(二)实时把握教学大数据
通过对教学环节的追踪,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提供数据的分析展现,实时为学校的科学决策、教师教学改进、课程设计提升、学生学习提高提供数据支撑,使得问题精准、计划精准、改进措施精准、提升能力精准。统计数据以全流程多维度的方式,贯穿课前课中课后,融合线上线下、打通课内课外,以教学数据为总线,服务于学校教学管理,为管理者在教学管理方面提供参照依据,同时为选拔优秀骨干教师及优秀学生提供数据参照。
(三)完善数字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积累完整的教学大数据,实现动态化的教学评价模式,不再用单一的标准或原则作为评价的依据,如“听课评分表”、“教学标准量化表”等主观性较强的标准。而是根据教师讲课、辅导及学生全过程中实时采集的多种信息,对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智慧课堂情况等做出综合性地评价。对教学评价数据进行挖掘,全面地分析测试评价结果与各种因素之间隐藏的内在联系,分析产生的原因,讨论教学安排的合理性,从而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为科学安排教学提供决策支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督导作用。
三、平台融合,构建高职高专院校教管一体化的建设路径
(一)基于现有平台,融合基础数据
探求将教务管理平台、智慧教学平台、智慧教室平台深度融合的技术难度及融合程度。在数据统一的基础上,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教管学全过程一体化、数据融通分析一体化。
1、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
将教务管理平台与智慧教学平台数据融合,教师和学生的基础数据从教务管理平台自动保存至智慧教学平台,可提供课堂考勤、PPT授课、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习反馈等教学环节,任课教师可自由组合使用。线上的教学活动发放与教学数据采集,任课教师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移动端进行课堂内外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师生互动。同时师生在移动端产生的教学全过程数据将会被系统采集,为教学评价和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2、教管学全过程一体化
教务管理平台、智慧教学平台与智慧教室平台数据三合一,实现教学数据与教务数据互通,将教务系统核心模块如考务管理、排课管理、选课管理、学籍管理的基础数据与智慧教学平台深度融合,通过教学平台与智慧教室的对接,教学运行数据的二次开发,实现课堂考勤、课堂教学行为及教学评价的全过程实时监控、预警和反馈。
3、数据融通分析一体化
将教务管理平台与智慧教学平台的数据标准相统一,实现教学数据的统一存储。建立各种维度的可视化数据,实现多种形式数据大屏,实时显示多维数据动态。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实现教学预警,更精确的帮助教师、学生完成教学、学习任务,实现个性化学习。
(二)构建可视化教学大数据
通过各平台收集综合教学数据(以教师、学生、课程、到课率、资源等维度进行数据概览),分析课程数据、师生活跃度、学情、出勤、资源使用数据以及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建课、上课互动、课外使用等全流程多维度的教学数据,形成教学日报、教学月报、学期报告,将学校教学运行状态可视化,实时掌握学校教学运行的总体概况。总结各平台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汇总并生成结果性报告,通过从各个维度分析学校在使用过程中的课程运行情况、教学安排、学生学习情况、师资评价等综合分析,用数据体现各平台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及早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三)构建数字教学评价体系
将教学评价系统对接智慧教学平台,对教师、学生和课程等教学全过程数据跟踪管理,掌握教学轨迹,并进行教学分析,进行多维度实时教学评价,将线上、线下教学中教师、学生、督导、领导等评价数据做实时收集汇总、对比分析,提高教学质量检查评价的效率。采集线上教学数据和线下评教数据,有效支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督导通过采集课程画像、教师画像、学生画像,对线上教学实时监控,结合线下听课完成督导评教。同时学生、同行、领导等多角色评教及教学过程管理数据综合统计分析,实现全方位、多元化评价。
四、结语
总的来说,高职高专院校购进的教务管理平台、智慧教学平台等各有不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教学、管理、辅助平台会应用于教学管理学习中,如何将各种平台的数据相统一,打破“数据鸿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管理部门应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融合,打破资源限制,打造覆盖全面、特色鲜明的教学发展资源。
[1]刘贺.数字管理平台下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10):150-151.
[2]王海涛,韩虓.高校教学新型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6):92-94.
[3]徐志娟.信息化条件下高校的教学管理现状及平台建设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48):192-193.
[4]王海涛,韩虓.高校教学新型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6):92-94.
作者简介:赵洋(1988.8-),男,汉族,山东济南人,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本文系2023年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名称:基于平台融合,构建高职高专院校“简、全、活”教管一体化教学生态体系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JG202322)